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73378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的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的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知识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一)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1进一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尝试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二)阅读:1感受本文语言风格;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的内涵。写作:了解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作品的内涵;尝试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营造氛围:(多媒体投射满文军版本的望乡音乐视频节选、只呈现旋律、伴奏、画面,删去原唱。)教师朗诵望乡歌词节选: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袅袅炊烟飘来了思乡愁;走过岁月春与秋,尝尽世间爱与愁,分不清是梦与

2、醒,忘不掉是你身影?问:忘不掉的是什么的身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的确,忘不掉的不止是乡酒、还有故乡的山与水故乡,明月应是故乡圆,经年如水的往事,在每一个红尘渡口,滋润着情怀,丰盈着生命,风雨难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散文,看他是怎样抒发对第二故乡昆明的思念的。(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生字词注音(学生交换评改):卦(u) 缅甸(din) 碟(di) 釉(yu)避邪(xi) 鲜腴(y) 篱笆(l b) 吆唤(yo hun)密匝匝(z)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传授方法:(1)避免形声字受声旁影响错读。如畸(j)形,读成q,戏谑(xu)读成

3、nu。(2)避免形近字误读。如本文中生字甸(din)与旬(xn)。(3)避免多音字误读。一些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如耙b,是个弄碎土地的农具,用这种农具碎平土地叫“耙地”,如读成p,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钉的耙子。(4)避免书面语和口语混淆,注意读准标准音。如崖读y,不能读yi,瑰读u,不读u。(5)注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忆。如四川话中的“h、f”要分清,平翘舌要留心(平舌音较少,如本文的密匝匝z),鼻音边音要记清(鼻音较少),注意轻声(如本文中的篱笆l b),记住后鼻韵的生字。2词义检测抢答鲜腴:新鲜肥美。避邪:即避凶,指躲避邪恶。篱

4、笆:又叫栅栏、护栏,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吆唤:大声喊叫、呼唤。密匝匝:密密麻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词义的理解积累与掌握也是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词语释义的方法有:(1)拆字组词组合法:如本文的“鲜腴”,鲜:新鲜;腴:肥美。合起来“鲜腴”的意思:新鲜肥美。(2)同(近)义词替换法:如本文的“避邪”,“避”有“躲避”的意思;“邪”义与“凶”近,“避邪”指躲避邪恶。(3)反义词否定法;(4)同义词替换法;(5)描述法;(6)定义法。(7)语境推敲法(三)初探文本,感受意蕴1问题探究:作者及作品背景知多少?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补充。补充内

5、容参考: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作家的内心深 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

6、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2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探究问题(1)初读文章思考: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画画的内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或明确:所画的是昆明乡情民俗,画里的景物是昆明雨季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内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结构)。该画题字露出了对昆明雨季的喜爱(情感)。技巧点拨:“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需要从“内容、情感、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意境”等多方面发散思维,再对应文本内容思考作答。探究问题(2)再读文章: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为何让作者如此念念不

7、忘?勾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学生独立勾划后作答。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探究问题(3)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教师点拨: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再在文中找出与其对应的词句。学生独立勾划、小组讨论之后回答。教师适时补充或明确:“明亮的”:“并不使人厌烦”,“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所以无论从雨季的自然环境来看,还是生活在雨季的人们的心情来看,都是“明亮的”。“丰满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

8、夸张的旺盛”。“浓绿”、“水分饱和”、“夸张的旺盛”,仙人掌多,且极肥大,可以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说明昆明雨季的湿润,植被是活力四射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菌子多,杨梅大,盛产缅桂花和木香花,说明昆明的雨季物产丰富,且极具生命的张力。所以是“丰满的”。“使人动情”:雨有时会引起淡淡的乡愁,会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触发愁绪,会让人看到陈圆圆的石像而心生感慨,会触发诗情,让人四十年不会忘怀。拔高点拨:本文为表达对第二故乡昆明的雨的想念,从画作内容写起,先后写了昆明的雨、雨季、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等景物,选取了作画题字、房东送花、酒店小酌等小事,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

9、这所有的材料都围绕着对昆明的雨的想念这一情感主线展开。像这种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不受时空限制就是“形散”;中心集中,材料围绕贯穿全文的线索展开就是“神聚”。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聚”。探究问题(4)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说说围绕这个感情基调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组织全文?学生独立勾划,同桌讨论后回答。(谈话法开展以下教学)明确:体现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我想念昆明的雨”。围绕这个感情基调作者选择了以下材料组织全文:(1)风物人情:雨季长、气压不低、人舒服、仙人掌避邪做篱笆、菌子多且味美、杨梅大味道好、缅桂花怒放。(2)小角度叙事:作画、苗族小姑娘卖杨梅、房东

10、摘花卖花送花、陈圆圆的旧事、雨天酒店喝酒。拔高点拨:作者从周边的点滴着手,发现美、关注美、抒写美,给我们分享美文的同时让我们陶醉美景、感悟真情。我们也应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意生活,学习这种从小角度选材作文的方法。探究问题(5)找出文中平淡自然的句子,同桌互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点拨:辞藻华丽文采飞扬是一种文风,平淡自然也是一种文风,比如口头语。例(1)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例(2)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例(3)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

11、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明确:以上句子长短句结合,简洁明了,口语色彩浓厚,质朴自然,平淡有味,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雅俗共赏。(四)花落有痕,总结本课散文昆明的雨是汪曾祺老先生回忆第二故乡(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含蓄空灵,意境优美淡远。从小处着墨,展现了一副副充满诗意的图画,让我们在昆明的雨季中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与运用:赏析文中优美句子。2语文(文体文学文化)常识:抓关键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3阅读:感受本文平淡自然、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4写作:练习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

12、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赏析文中优美句子, 练习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营造氛围:(多媒体投射费翔版本的故乡的云音乐视频节选、只留旋律、伴奏、画面,删去原唱)教师适时导入: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诚然,岁月可以带走流水的光阴,却永远带不走记忆深处的那份对故乡的思念,汪曾祺老先生在40年之后,仍无法忘记他的第二故乡昆明,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他飘飞的思绪去追忆他在昆明生活的那段时光,去感受他对昆明的雨的那份深深眷念。(二)含英咀华,探究文本:1问题探究:默读全文,结合文本谈谈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步骤:学生自

13、由朗读课文、勾划关键词句,小组交流后全班分享。分享要求:按照下面句式交流。我从 (原文词句)读出了作者 的情感。全班互动、师生交流。教师补充(预设):第3段“我想念昆明的雨”,直抒胸臆,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想念,表达了作者的喜爱、思念之情,开启下文。第8段“这种东西也能吃?!”表达了作者的惊喜、感叹、感激之情!第9段:“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赞美之情。第11段“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

14、的。”表现了作者因为离别而生发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的游子情怀。第11自然段“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写出了作者记忆的深远,四十年无法忘怀,并作诗纪念,可见喜爱至深思念至深。第13段“我想念昆明的雨”收束全文,照应前文,强化了对昆明雨的喜爱与思念。2问题探究: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反复吟咏朗诵,说出你喜欢的原因(赏析),全班交流。学生互评、师生交流、教师补充。教师补充(预设):例句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

15、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赏析: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 切入点:写作手法)。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切入点:内容),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切入点情感)。例句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赏析:“爬”、“遮”等动词(或动作描写 切入点:写作手法),把木香拟人化,赋予了木香以人的动作(切入点: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切入点:内容),表达作者赞叹之情(切入点:情感)。例句3: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赏析:“明亮”、“丰满”分别写出了昆明雨季的光线充足、雨量充沛的程度(切入点:内容),暗示了雨水滋润下的万物会蓬勃生长,为下文写仙人掌、菌子、果子、缅桂花埋下伏笔(切入点:结构)。表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切入点:情感)。例句4: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赏析:化用杜甫春望、陶渊明读里的诗句,写出了昆明雨季雨量多的特点,突出了昆明雨季草木的茂盛(切入点:内容),使文章文质优美,典雅且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