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3296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2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设计)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鹊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抛石护岸工程 - 77 - 九曲河水利枢纽长江口抛石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总概况一、 工程概述九曲河弯道位于长江扬中河段夹江最下段,扬中夹江是扬中河段的支汊,它上起五峰山,下至泡子洲东北角,自上而下有大路弯道、兴隆弯道、姚桥弯道、九曲河弯道组成,全长43km。夹江左岸属扬中市,右岸分属丹徒区、丹阳市和扬中市。扬中夹江两岸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沿江经济建设发展与长江有着极为密切的依赖关系,而另一方面,长江的冲淤、坍涨不定又严重威胁沿江防洪安全和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制约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沿江人民一直致力于长江治理,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间,沿江两岸陆续实

2、施了丁坝、平顺抛石、沉梢、沉排等多种型式护岸工程,九十年代夹江内实施了一些以抛石为主的防汛急办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对保障夹江两岸防洪安全和防止河势恶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九曲河枢纽工程距离扬中夹江仅八百米,建设九曲河枢纽工程的安全必须依赖于该段夹江岸线的长期稳定。而九曲河弯道已建沉梢护岸的标准很低,且树枝及绑扎铁丝在水下的耐久性也是有限度的,为确保九曲河弯道近岸河床长期稳定,使该段岸线护岸标准与九曲河枢纽工程相适应,应对九曲河口间约500m的岸线进行加固,提高其护岸标准。本期工程位于九曲河弯道CS33CS45之间,主要实施内容有: 1、工程结构:本工程主要结构形式为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加固和陆上抛石护

3、坎。2、工程抛护范围及标准: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从CS37+40到CS42+40间,长度500m,其中九曲河口300m,河口上游160m,河口下游40m。防崩层基本沿着-15-18m线布置,宽度为20m,抛石厚度为1.2m;岸坡部位抛宽942m,抛石厚度0.7m。但在九曲河临江河口部位的抛石厚度应根据实际水下地形进行抛护,以抛石后河底高程不超过-3m为原则。为便于与原护坎平顺衔接,在河口上下游近岸设计枯水位以上设置陆上抛石护坎,其抛护宽度为5m,抛石厚度为0.6m。 3、主要工程数量:水下抛块石13546m3(此工程量为发标量,施工图中设计工程量为14530.5 m3)、陆上抛块石654m3。

4、 二水文、气象、泥沙资料1、水文资料扬中夹江多年来分流比稳定在10%左右。本河段距长江口约280km,属感潮河段,潮型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每天两涨两落。以三江营水位站为代表,据实测资料统计,最高水位8.03m(吴淞基面,下同),(注:1996年8月1日,三江营最高水位8.03m),最低水位0.82m(1933年1月13日),最大潮差2.65m(1979年),最小潮差0.01m(1969年),平均潮差1.19m,平均涨落潮时间分别为3小时50分和8小时35分。近年三江营水位站潮位特征值如下表:表1.1三江营水位站潮位特征值 潮位月份平均高潮位(米)平均低潮位(米)平均潮差(米)13.342.03

5、1.3123.462.111.3533.762.441.32447.212.951.2654.793.711.0865.094.081.0175.494.550.9485.424.421.0095.274.191.08104.923.841.00114.293.151.14123.672.431.24备注:吴淞基面高程由于本河段离入海口相对较远,在汛期无涨潮流,当枯水期遇大潮时,涨潮流可上溯到本河段。从总体上看,涨潮或落潮对本河段基本上不起主导作用,影响河床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上游来水来沙,特别是大径流量长历时下泄,对河床演变起主导作用。长江洪水主要由上、中游暴雨与冰雪融化形成,510月为汛期

6、,一般7、8两月水量最大,洪峰出现机会也最多,是长江中下游的主汛期。根据本河段特点,长江径流量除了受上游来水控制外,淮水入江也起到一定作用,通常情况下,引用上游大通水文站实测资料并考虑淮水入江的影响作为本河段河势分析的依据。大通站1923年1998年的水文泥沙资料统计(表1.3)表明,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89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120亿m3;大通站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3/s(1954年8月1日),最小流量为4620m3/s(1979年1月31日)。表1.3给出了大通站多年月平均流量及其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从中看出,7月份的月平均流量最大,其值为50100m3/s,相应的径流量

7、为1340亿m3,占全年总径流量的14.69%;1月份的月平均流量最小,其值为10600m3/s,径流量为284亿m3,占全年的3.11%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71%以上的径流量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1954年最大达13600亿m3,1928年最小为6310亿m3。 另将2000、2001近两年月平均流量与日最大流量与多年月平均流量作一比较(见表1.3),可见2000年冬2001年春除个别月份平均流量特征值与多年同期相比持平外,大多数月份均大于同期多年平均值,枯季平均流量(104月)23000m3/s与多年同期相比19257m3/s(104月)约大19.4%,说明枯季流

8、量较多年同期偏丰,但2001汛期最大流量只有46100m3/s,略大于本河段造床流量,且持续时间很短,月均流量除5月份与多年同期相比比较接近外,6、7、8、9四个月份均小于多年同期,尤其是主汛期7、8两个月的月平均流量35160m3/s(月平均)、40700m3/s(日最大流量平均)与多年47800m3/s相比小36%和17.4%,59月平均值35306m3/s较多年同期42200m3/s约小19.5%,说明2001年汛期洪水偏枯,属于枯水年份。 表1.2 大通站水文泥沙特征值表项目多年平均历年最大历年最小统计年份数值日期数值日期流量(m3/s)28900926001954.8.1462019

9、79.1.311923,1924,19301935193719471998含沙量(kg/m3)0.5003.241959.8.60.0221956.2.1019511998年输沙量(108t)4.3846.7819632.39199419511998表1.3大通站年月径流量统计成果表单位:流量:m3/S ;径流量:亿m3系列年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平均19231998平均流量(m3/s)10600114001600023400337004050050100455004120034900241001440028900径流量284276429607903105

10、01340122010709356253869120占年百分率(m)3.113.024.706.659.9011.5114.6913.3811.7310.256.854.23100.002000月平均流量(m3/s)381603298018540日最大流量(m3/s)及发生日期4140041500233002001月平均流量(m3/s)158701712015480229003410035250400003032036860日最大流量(m3/s)及发生日期1910019100186003100038100(15日)46100(30日)45700(2日)35700(31日)40100(17日)2

11、、气象资料:镇江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1) 气温: 镇江市常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1(1934年7月13日),最高气温平均为36.3,夏季是全年最热的季节,季平均气温2627,7、8月份最高。镇江市极端最低气温-12.9(1933年1月27日),历年最低气温平均为-8.3,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节,季平均气温3.23.8,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4,年日最低气温不超过的-5的天数810天,-10以下气温5年中出现12次。 (2)霜、雾: 镇江多年平均无霜期227天,多年平均雾日为10.5天。 (3)降水量: 镇江市多年平均降雨

12、量为1043.88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1954年的1601.0mm,最小年降雨量为1978年的457.6mm,历年平均雨日为116天,最多的1954年146天,年降雨量大于1350mm的概率为10%,小于750mm的概率为5%。镇江市一般4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季受高空西北环流控制,为全年雨量最少的季节,夏季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温暖湿润的水汽向大陆转移,为全年雨量最多的季节。8、9月份该地区台风活动频繁,尤其是副高压偏北偏西型天气形势下,极易遭遇台风侵袭,构成台风暴雨。降雨量的年内分布是:春季(35月)占24%;夏季(68月)占44%;秋季(911月)占20%;冬季(12

13、2月)占12%。 (4)风向和风速:镇江市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东北风居多,其次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4m/s,3月份风速最大,平均为3.84.2m/s,10月份风速最小平均为2.83.3m/s,79月份受台风影响,极端最大风速大于30m/s,风向北东。 3、泥沙特性 本河段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水流携带的悬移质泥沙,根据大通站19531998年实测资料统计,长江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8亿t,多年平均输沙率为13900kg/s,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00kg/m3。大通站的水流输沙量的年内变化过程与径流的年内变化过程基本同步,只是来沙量比来水量更集中在汛期,汛期510

14、月份的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0%。大通站的来沙以悬移质为主,推移质泥沙所占的比例很小。大通站历年最大平均含沙量为0.697kg/m3(1963年),最大输沙量为6.78亿t(1964年),最小年平均含沙量为0.28kg/m3(1994年),最小输沙量为3.09亿t(1992年)。 根据大通站19511998年悬移质泥沙资料统计,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0.0273mm;推移质泥沙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0.18mm。三交通条件 对外交通主要是承担工程施工期间外来物资、施工机械和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本工程所用施工物资为块石,其水域上游的大路、大港、孩溪沿江及后巷镇的太平河内均有块石石场和沿江码头,因此对外交通主要采用水运方式。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块石由水运直接运至工地,其它少量工程物资通过交通船运至工地。第二章 施工规划总说明书 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