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72945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标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划学时:48课程编号:JDX12005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系 主 任:2017年07月目 录一、课程性质3二、课程目标3(一)专业能力3(二)方法能力3(三)社会能力4三、课程设计思路4四、教学内容与标准6五、实施建议9(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9(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建议9(三)任课教师要求10(四)学习场地及设施配置建议10六、说明10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本课程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机械设计、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应用,加强实训,以培养学

2、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和“面向应用”的观念。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AUTOCAD。后继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CAD/CAM、注塑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实践。二、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二)方法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生产的完整过程,并逐步对制

3、造过程的技术方案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独自编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利用编制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巩固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采取在教师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多摸,多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具备对轴类、盘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设定加工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螺栓、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加工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机械制造基础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三)社会能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

4、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1.主要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2.课程设计理念(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

5、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3)工学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优良学风。突出实践,立足于实际运用。(4)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以图、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展示,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5)实施项目教学,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6)突出高职教育特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0四、教学内容与标准序号名 称内容说明教学仪器设备要求标 准学习方法建议学时知识技能1认识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用系

6、统的观点分析制造过程;认识机械制造中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现代机械制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多媒体教室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认识机械制造基本环节,认识现代制造技术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22毛坯生产液态成形(铸造) ;固态成形(压力加工) ;连接成形(焊接);毛坯的选材。多媒体教室掌握铸造的成形工艺过程及其应用。掌握锻造的各种成形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各种焊接工艺及其应用。 掌握毛坯选材的一般原则。理解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型材的区别和应用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63金属切削基础知识零件表面的成形运动;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金属切削刀具 ;金属切削过程;刀具磨损、破损和刀具寿命;金属

7、切削机床简介。多媒体教室掌握机床成形运动的知识。明确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及其选用原则。熟悉常用车刀的结构、主要角度及其作用。了解对刀具材料性能的要求和常用刀具材料。了解切屑变形的基本过程。了解切削力、切削热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理解刀具磨损的原因及形式,掌握刀具耐用度的知识。了解切削机床的类型和常用机床的运动特性和结构特点。掌握机床成形运动的知识。明确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及其选用原则。熟悉常用车刀的结构、主要角度及其作用。了解对刀具材料性能的要求和常用刀具材料。了解切屑变形的基本过程。了解切削力、切削热及其对加工的影响。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84外圆面加工工艺与装备车削加工与装备;磨削加工与装

8、备;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与装备;外圆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实训阶梯传动轴的加工。多媒体教室掌握外圆车削加工工艺。掌握外圆磨削加工工艺。理解外圆表面精密加工工艺。掌握外圆表面加工方案的拟订方法。掌握外圆车削加工工艺。掌握外圆磨削加工工艺。理解外圆表面精密加工工艺。掌握外圆表面加工方案的拟订方法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65孔加工工艺与装备钻削工艺与装备;镗削工艺与装备;孔的其他加工方法;孔加工方案的确定。多媒体教室掌握钻削的工艺特点与应用。掌握扩孔、铰孔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掌握镗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了解孔的其他加工方法的应用。明确制订孔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规范。掌握不同类型的孔加工方案课前预

9、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46平面加工工艺与装备平面刨削工艺与装备 ;其他平面加工工艺与装备 ;平面光整加工工艺与装备 ;平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多媒体教室学习平面铣削工艺与装备。掌握平面刨削工艺与装备。了解其他平面加工工艺与装备。学习平面光整加工工艺与装备。掌握平面加工方案的确定。掌握不同类型的平面加工方法。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47螺纹加工工艺与装备螺纹加工综述; 螺纹的车削加工; 使用丝锥和板牙加工螺纹; 其他螺纹加工方法; 多媒体教室掌握螺纹及螺纹车刀。掌握三角形螺纹的车削方法。掌握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掌握攻套螺纹的方法。了解磨螺纹、铣螺纹以及滚压螺纹。掌握不同类型螺纹加工

10、工艺;针对给定的螺纹,能找到合适的加工方法。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48圆柱齿轮加工工艺与装备圆柱齿轮加工流程综述;铣齿工艺;插齿工艺;滚齿工艺;其他齿轮加工工艺。多媒体教室了解圆柱齿轮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铣齿工艺、插齿工艺和滚齿工艺。掌握圆柱齿轮加工的装备的用法。了解剃齿工艺、挤齿工艺、磨齿工艺等。掌握不同类型齿轮加工工艺;针对给定的齿轮,能找到合适的加工方法。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49机械制造工艺和装配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制订;工件的定位与安装;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装配基础。多媒体教室了解机械加工工艺中常用基本术语的含义。了解定位的概念,理解“六点定位

11、”原则的含义。了解夹具的种类和用途。掌握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含义及其对加工的影响。明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了解轴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了解装配的用途以及主要装配方法。能够制定简单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够确定工件的定位于安装。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610认识现代制造新工艺特种加工工艺;受迫成形工艺;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与机械制造自动化。多媒体教室了解典型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和用途。了解典型受迫成形工艺的特点和用途。初步了解现代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方法。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特种加工方法和精密加工方法。课前预习、理论讲授、课后理解复习。2说明: 1. 序号:

12、可以是单元序号、项目序号或学习情景序号。2. 名称:可以单元名称、项目名称或学习情景五、实施建议(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1、教材的选用: 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谭雪松,周克媛主编的机械制造基础(第2版),选用此教材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教材内容的编排系统性强,理论性强,适用性强。(2)附录实验指导,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这是在许多同类课程教科书里没有的。2、参考教材1)、谭雪松主编,机械制造基础(第3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2)、朱仁盛主编,机械制造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3)、柯建宏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4)、贾振元

13、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2011年02月。(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建议1、考核方法建议:期末笔试。2、课程考核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考核成绩主要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出勤情况组成。3、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题。(三)任课教师要求1、熟练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2、具备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3、具有较丰富的应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从事机电产品制造经验。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四)学习场地及设施配置建议学习场地:多媒体教室。六、说明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该课程标准使用23年后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