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基本知识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2772517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号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信号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信号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信号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信号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号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基本知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门内部公开 信号基本知识 林东峰2010年8月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铁路信号的基本原则故障 安全 基本原则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名词解释 CTCSCTCS是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列控系统 的简称 共分4级CTCS 0 1 CTCS 2 CTCS 3 CTCS 4级 其中CTCS 2级列控系统是基于轨道电路加点式应答器传输列车运行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包括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 列控车载设备由车载安全计算机 VC 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 STM 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 BTM 列车接口单元 TIU 记录单元 DRU 人机界面 DMI 速度传感器 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天线

2、应答器信息接收天线等部件组成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名词解释 CTCS ChineseTrainControlSystem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TCC TrainControlCenter列车控制中心TDCS TrainDispatchingCommandSystem列车调度指挥系统CTC CentrolizedTrafficControl调度集中系统 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自动控制列车进路 并具备人工办理进路的功能 LEU LinsideElectronicUnit地面电子单元 列控限速调度命令下达到车站列控中心后 通过LEU地面电子单元发送到有源应答器 ATP AutomaticTrainProte

3、ction列车自动防护CSM CentralizedSignallingMonitoringSystem信号集中监测系统IL Interlocking联锁 CBI IXL TSR TemporarySpeedRestriction临时限速TSRS TemporarySpeedRestrictionSever临时限速服务器ZPW 自动闭塞移频无绝缘轨道电路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列控系统图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客专列控中心机柜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列控中心体系结构图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列控中心的主要功能 1 1报文发送1 2轨道电路编码1 3轨道电路方向控制1 4区间运行方向与闭塞控制1 5区间信号机控

4、制1 6站间安全信息传输1 7零散结合在后续的课程中 会钟对每一项做比较详细的培训 下面先了解一些信号的基本知识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进路类型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进路类型 侧向接车 1 反向侧向接车 1 为没有直股发车条件的接车进路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进路类型 侧向接车 2 反向侧向接车 2 为有正向直股发车条件的接车进路 侧向接车 3 反向侧向接车 3 为有反向直股发车条件的接车进路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进路类型 发车 1 为正向发车的基本进路 发车 2 为正向发车的变更进路和反向发车进路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载频 轨道电路的载频 下行载频 17002300上行载频 20

5、002600载频可以简单理解为向列车送低频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载频布置示意图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低频 轨道电路低频从10 3Hz到29Hz 共划分为18个低频 每个低频的间距是1 1HZ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常用低频的解释 L5码 表示前方至少七个闭塞分区空闲 L4码 表示前方六个闭塞分区空闲 L3码 表示前方五个或至少五个闭塞分区空闲 L2码 表示前方至少四个或以上闭塞分区空闲 L码 表示前方至少有三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 LU码 表示前方有两个闭塞分区空闲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常用低频的解释 U码 表示前方有一个闭塞分区空闲 HU码 要求及时采取停车措施 本闭塞终点为停车点 HB码 表示

6、列车接近的进站或接车进路信号机开放引导信号 或通过信号机显示容许信号 H码 要求立即采取无条件紧急停车措施 UU码 表示进路开通道岔侧向 默认道岔允许速度45km h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常用低频的解释 UUS码 表示进路开通道岔侧向 默认道岔允许速度80km h 18号及以上道岔 U2码 预告地面次一架信号机显示两个双黄灯 U2S码 预告地面次一架信号机显示一个黄色闪光 和一个黄色灯光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码序 基本码序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码序 基本码序 H HU U LU L L2 L3 L4 L5 L5HU UU U2 LU L L2 L3 L4 L5 L5HU UUS U2

7、S LU L L2 L3 L4 L5 L5HB U LU L L2 L3 L4 L5 L5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站内无进路时 不论是占用还是空闲 列控中心控制股道区段发缺省码 HU码 其余区段缺省发检测码 B码 进路建立后 信号异常关闭时 列控中心应按进路未建立处理 进路上各个区段发缺省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一 正线接车进路 股道区段依照发车进路发码 咽喉区段发码与股道区段保持一致 接近区段基于股道发码 编码逻辑如下 1 正线接车信号未开放 咽喉区发检测码 股道发默认码 所有进路 都是如此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2 正线接车信号开放

8、咽喉区跟随股道发码 股道发默认码 3 正线接车信号开放 列车进入咽喉区 咽喉区跟随股道发码 股道发默认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4 正线接车信号开放 列车进入股道 咽喉区发检测码 股道发默认码 5 正线引导接车信号开放 接近区段发HB码 咽喉区发检测码 股道发默认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二 侧线接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2号道岔时 接近区段应发UU码 股道区段依照发车进路发码 咽喉区段发码与股道区段保持一致 编码逻辑如下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二 侧线接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8号道岔时 对与只开行动车组的线路 编码逻辑如下 三 侧线

9、引导接车进路 接近区段发HB码 股道区段依照发车进路发码 咽喉区段发B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四 正线发车进路 咽喉区段发码与离去区段保持一致 股道区段基于离去区段发码 依照追踪码序递推 编码逻辑如下 正线引导发车信号开放 咽喉区发送检测码 股道发送HB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侧线发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2号道岔时 股道区段应发UU码 咽喉区段发码与离去区段保持一致 侧线发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8号道岔时 编码逻辑如下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对于区间轨道区段 列控中心应根据前方轨道区段占用状态以及前方车站接车进路信号开放情况

10、 按照轨道电路信息编码逻辑生成信息码 接近区段根据站内接车进路码序发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详细说明 同一闭塞分区内的所有轨道电路区段低频发码应保持一致 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的闭塞分区 列车所在区段及运行前方所有区段发送正常码 后方各区段均发B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载频切换 采用全进路发码的车站并存在转频的列车进路 咽喉区发检测码 27 9Hz 股道发正常码 当列车占用上下行载频分界的绝缘节前方轨道区段时 上下行载频分界的绝缘节后方轨道区段开始预发送转频码 25 7Hz 该轨道区段的前方区段占用后或者本区段解锁 恢复发检测码 如图所示 1DG占用 3DG开始发送转频码 7DG占用后

11、或者3DG解锁后恢复发送检测码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落物灾害防护 防灾 灾防 落物灾害发生时 列控中心应控制灾害闭塞分区轨道电路发H码 相关信号机关闭 区间正方向运行时 灾害闭塞分区发H码防护 后续闭塞分区依次发送追踪码序 区间反方向运行时 灾害闭塞分区发码和区间正向一致 如下图所示 保密资料内部公开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 对于站内轨道区段 列控中心应根据本站进路及前方进路信号开放状态 按照轨道电路信息编码逻辑 对应各个轨道区段进行编码对于站内轨道区段 进路某区段占用 本区段及其前方区段保持正常发码 后方区段恢复发送默认码 咽喉区发B码或无码 股道发HU码 正线通过进路 列车压入进站或出站信号机内方

12、第一区段后 如轨道电路低频信息变化为升级码序时 列控中心应保持接 发车进路发码不变 直到列车压入股道或区间 轨道电路码序升级关系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H HU HB UU UUS U U2 U2S LU L L2 L3 L4 L5站内股道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时 前方轨道区段占用 后方轨道区段应向相反方向发码在进路电码化编码模式下 进路上所有轨道区段应发送有效码 电码化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进路内的所有轨道区段使用的是一个发送盒 一体化是指站内每个轨道区段都有一个发送盒 在股道电码化模式下 正线接发车进路上所有区段发送有效码 在股道电码化模式下 侧线接发车进路 仅股道区段发送有效码 采用正线和股道发码的车站并存在转频的列车进路 当办理了接车进路 股道发检测码 27 9Hz 列车占用股道 GJ落下 后 股道区段发送转频码 25 7Hz 2秒后恢复发送正常码 当办理了发车进路 进路的最后一个轨道区段发转频码 25 7Hz 该区段解锁后或者前方区段占用后 恢复发检测码 27 9H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