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2772363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1、 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二、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积累词语(1)生字肇(zho) 埋没(m) 彷徨(png hung)(2)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

2、: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三、整体把握:你能找出文章的观点和演讲主题吗?提示:速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关键句。4、 理清思路:1. 完成课文助读系统中的问题。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这里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2. 给文章分层,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进行演讲的?五、拓展延伸:1.熟读课文,思考一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呢?2.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说出来与同学们交

3、流。然后说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3.课文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讨论一下,为什么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段作文。六、资料补充:理论来源: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