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2772240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权的基本理论课程(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 章产权的基本理论 节产权的含义 内容与形式节产权的属性与功能节产权的起源与保护节资产的属性与产权安排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 第一节产权的含义 内容与形式 一 产权的含义二 产权的内容三 产权的形式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3 一 产权的含义 产权最初只是一个法学范畴 法学理论的产权概念强调所有权 承认所有权的绝对性 排他性和永续性 它所关注的是公平 合理及所有权的具体内容 将产权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纳入到经济

2、分析之中 源于科斯对 交易费用 的研究 与法学上的产权范畴相比 经济学上的产权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宽泛得多 它更强调产权制度与个人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 更重视产权制度对行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4 一 产权含义界定的归类 对于产权的具体含义 目前存在着多种解释 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 内涵界定 外延界定 从形成机制上界定和从功能上界定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5 1 内涵界定 从内涵上对产权概念进行界定 就是要对产权的本质特征进行揭示 菲吕博顿和配杰威齐 对于产权概念 要

3、注意的中心点是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 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因此 对共同体中通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的 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6 2 外延界定 这种产权定义主要是从产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然后采取逐一列举的办法来对产权的含义进行界定 根据所列权利的多少还可以将其分为 狭义的 和 广义的 狭义的界定主要是将产权界定为财产

4、所有权 并进一步把财产所有权归结为包含人对物的多方面权能的权利束 关于产权外延界定的广义列举则是将产权和人权等同起来的观点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7 3 从形成机制上界定 有一种产权定义不是就产权本身的内容 而是更注重从产权的形成机制上来定义产权 也就是说 从作为人对资产的权威的形成机制上来定义产权 阿尔钦特别分析了作为形成人们对资产权威方式的产权 考察了这种产权发生的基本途径 他认为 除了国家的强制实施是这一产权发生的途径外 市场竞争也是产权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8 4

5、 从功能上界定 这种观点认为 产权定义应从其功能出发 而不能抽象地加以解释 或者说真正的产权只能就其某种功能加以解释 德姆塞茨说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 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9 二 对四类产权定义的评价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0 1 关于产权含义的内涵界定 产权的直接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 实质上却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 只有当人们之间在财产上发生了一定的关系 如排斥他人侵犯已为某些人占有的财产 或者在财产的分配 使用上进行一定的联

6、系 人对物的关系才成为权利关系 菲吕博顿等把人与物的关系视为产权发生的直接现象性原因 进而把人与人的关系视为产权的本质所在 这是对产权内涵的科学揭示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1 2 关于产权含义的外延界定 产权的本质是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这意味着 产权总要以一定的物和财产为对象 明确这一点可以防止人们无限制地扩大产权的内涵 巴泽尔等人把产权与人权等同的观点就是不正确的 因为 人权中的选举权等这些权利固然也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但它们却不是由人们对物 对财产的直接关系而形成的 05 04 2020

7、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2 3 关于产权含义的形成机制观 有一种观点认为 产权是经济关系的法律形式或法律硬化形式 也就是说 产权本身不是客观的经济关系 而只是这种关系的法律形式 这种观点否认了产权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客观性 颠倒了产权关系与法律关系 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利关系 的次序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3 客观的产权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当这种客观的产权关系获得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时 就成为具有法定意义的权利关系 即产权获得了法权的形式 法权属于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 它必须以客观的产

8、权为基础和反映对象 产权与法权的逻辑序列是 先有产权然后才可能有法权 阿尔钦把产权解释为由政府强制和市场强制所形成的两方面统一的权利 弥补了其他学者分析中只把产权理解为国家权力确定和实施的法权的不足 也就是说 他不仅把产权视为国家强制的法权 而且视为市场经济运行本身固有的权利 这是正确的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4 4 关于产权含义的功能界定观 从定义所要求的准确性 完整性来说 从产权的功能去界定产权概念显然达不到要求 因为 产权的功能很多 很难一一列举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5 产权含义

9、总结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这种产权关系有相应的产权制度支持 产权制度 无非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 产权不是由个别权利构成的 而是一种权利束 可以分解为多种权利并统一呈现一种结构状态 产权一方面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 保障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 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能够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6 二 产权的内容 从最根本的关系上归纳 产权包括狭义所有权 占有权 支配权 使用权 即人们通称的 四权 它们是指产权主体对客体拥有的不同

10、权能和责任 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利益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还有第五种权利 收益权 这是不妥当的 收益权并不是一项独立的产权 而是任何一项产权中应有的内容 不能与其它权利并列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7 三 产权的形式 根据产权归属主体的不同 即是归属于一个特定的个人 还是归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所有成员 可以将产权从根本上分为两种形式或类型 即私有产权和共有产权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8 一 私有产权 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一个特定的人 他可以将这些权利同其他附着了类似权利

11、的物品相交换 也可以通过自由合约将这些权利让给其他人 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的权利 多个人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 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的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19 二 共有产权 有些资产的产权具有这样的特点 某个人对一种资源行使权利时 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 这种产权被称为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资源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 即使每个人都可使用某一资源来为自己服务 但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声

12、明这个资源是属于他的财产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0 第二节产权的属性与功能 一 产权的属性二 产权的功能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1 一 产权的属性 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 其属性和特征也不同 就私有产权而言 它主要具有排他性 可分割性 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共有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 可分割性 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2 一 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私有产权的决定性特征是其具有较强的排他性 产权的排他性 实质上是产权主体的对外排斥性或

13、对特定权利的垄断性 私有产权的排他性一方面把选择如何使用财产和承担这一选择后果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有很强的动力去寻求带来最高价值的资源的使用方法 共有产权的组成成员是作为一个整体分享共有财产的产权的 在共有范围内 对财产的权利 是你的 也是我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它是不具有排他性的 当然 共有产权也存在作为一个总体的对外排他性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3 二 可分割性与不可分割性 可分割性是私有产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私有产权的可分割性 是指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 产权的可分解性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体现出来 产

14、权的可分割性对产权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有产权作为一个整体 是排斥任何一个内部成员侵占 分割共有产权的 即共有产权不具有可分割性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4 三 可让渡性与不可让渡性 可让渡性也是私有产权的内在属性 共有产权不具有可让渡性 按让渡内容的多少可分为全部产权的让渡和部分产权的让渡 按让渡时限可分为永久性让渡和有限期让渡 产权的让渡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私有产权的可让渡性有时可能会受到限制 从而出现 所有权的残缺 在所有制残缺中 可让渡性的 残缺 对经济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05 04 2020 NewInst

15、itutionalEconomics 25 产权残缺的经济影响 阿尔钦等1962年就认识到权利残缺与人的行为之间可能遵循的相互关系 德姆塞茨指出 对人们实施专门的所有权的能力的制约 会导致他们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企图使效用最大化的边际替代调整 其结果是物品的不同分配和内含的财富不同分配 柯武刚和史漫飞也认为 在传统或其他制度禁止处置产权的地方 如禁止出售产权的地方 产权被束缚于一个既有的所有者 而其他人尽管因具备更好的知识和技能而可能对该财产定价更高 却不能对该财产进行更好的利用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6 四 明晰性与模糊性 产权明晰 是指

16、不同产权或不同主体的产权 其边界应尽量明确 任何产权形式 如果其所有者是确定的且是惟一的 那么这个产权就是明晰的 反之 则是模糊的 以共有产权来看 所有者尽管是确定的 但是并不是惟一的 这就容易产生产权的模糊性 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 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 改进经济效率 为什么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7 产权界定不清会使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因边界不清而纠缠 甚至交易费用高得使交易无法进行 即使他们不进行产权的让渡 也会因产权的边界模糊而长期争吵 这不仅妨碍了产权的正当行使和资源的利用 长期的谈判 争吵本身就是大量交易费用的耗费 通过划分产权 明确不同产权主体的权利 责任边界 使权利与责任对称 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减少交易成本 当外部性出现时 通过重新界定产权 适时地排解产权纠纷 也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 05 04 2020 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28 要注意的是 产权的明晰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 产权界定的 公共领域 是巴泽尔用于说明产权的初始界定不能保证完全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