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2)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12772161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2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课时 引言 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每次探究 活动结束后 我们一般都要以 探究活动报告 的形式对探究活动进行纪录 那么 一个完整 的探究活动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它是一成不变的吗 下面 我们就以我们上次的作业为例 来 简单说一下探究活动 或实验 报告的书写问题 板书 2 探究活动 或实验 报告的书写 讲解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记录有探究者的姓名及探究时间 像探究活动名称 探究 活动目的 探究所用仪器 药品等都是探究活动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现现象的记

2、录和分析属探究活动报告的主要内容 最后 应写出通过探究活动所得出的结论 并要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另外 还可根据探究者的特点写出探究体会 失败教训 等 总之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让阅读者对当时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 教师对学生上节课所写的探究报告进行评价并展示有代表性的实验报告 由于学生是 初次设计和书写探究报告 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条理不清 内容不 全 语言不精 不能根据探究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因缺乏思考而不能提出问题等等 对此 教师应给予耐心的指导或讲解 以促使学生逐渐学会熟练地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 在众多的学 生作业中 可能会山现别出心裁的实验报告 对此 教师要鼓励

3、他们勇于创新的行为 并提倡 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创新神 最后 还应对学生实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或释疑 附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并探究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实验用品 蜡烛 火柴 烧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一一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 色色 状态状态 然后切下小块石蜡然后切下小块石蜡 放于水中 观察放于水中 观察 蜡烛为白色 固态 圆 柱形 很软 有气味 而且 蜡烛不溶于水 浮在水面 石蜡为非晶体 故很软 而石蜡又是有机产物 所以 不溶于水 并且密度比水小 二 燃着时二 燃着时 火焰分三层 焰心 内

4、 焰 外焰 火柴由焰心到 外 越来越黑 干燥烧杯壁上有小水 珠 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出现浑浊 外焰温度 内焰温度 焰心温度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 2 三 熄灭后三 熄灭后 刚熄灭时 出现白烟 然后用火柴点白烟 发现蜡 烛重新燃烧 白烟是由于部分石蜡挥 发所致 问题 为什么点燃蜡烛时会出现黑烟 由此又能想到什么 总结 上节课 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进行了探究 至此 我们已大约了解了科学探究 的过程 讲解 具体地讲 科学探究指的是 为了认识某种现象或探究一个问题 首先提出与问题 有关的猜测 然后设计实验 以证实或否定猜测 在实验中 要细心观察和记录现象 然后通 过分析和概括 推理和论

5、证 得出科学结论 由于我们现在所学知识有限 以致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 故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基 本上都给出了我们操作建议 以后 随着大家所学知识的不断积累 将会要求我们自己设计实 验 设问过渡 大家知道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如 吸进去的是氧气 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或吸进空气 吸 收氧气 呼出含二氧化碳量较高的空气等 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 下面 就让我们根据课本操作建议来对人体吸入 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板书 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生根据课本设计方案进行活动 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完毕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论及

6、体会 并得出探究结果 3 教师板书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的多少不同 人 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 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则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引导学生完成本探究活动的探究报告 附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研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 集气瓶 水槽 玻璃片 饮料管 澄清石灰水 小木条 火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满水 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 分 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 盖住 把装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 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如

7、图所示 2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 瓶中 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注 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 水 直到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 瓶口盖好 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 上 3 取两个空集气瓶 其中一 瓶为空气 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 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 水振荡观察 在装有呼出气体 的集气瓶中会有白色 沉淀出现 在装有空气 的集气瓶中几乎看不 到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 的 CO2 而空气中含量极少 CO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 白色沉淀 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如图所示 观察 在装有空气的集 气瓶中 小木条会燃烧 完 在装有人呼出气体 的集气瓶中

8、 小木条会 熄灭 在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含有较少的 O2 因此小木条会熄 灭 因为缺少了燃烧的条件 4 4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 中一块呼气 如图所示 观察玻 璃片上水蒸气情况 并与另一块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 当人对着玻璃片 呼气时 玻璃片上会有 一层小水珠出现 而空 气中 的玻璃片上面则 没有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 蒸气较多 水蒸气在玻璃片上遇 冷凝 结 结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对学生书写的探究活动报告进行评价并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如 为什么把人体吸入 的气体叫空气而呼出的气体则不称之为空气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增多是由于人

9、体吸收了氧 气使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相对增大还是在体内如血液 肺泡等区域内发生了反应 等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同时学习了实验报告的写法并在 最后得以巩固 布置作业 进行了本课题的两个探究活动后 你觉得周围还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值得我们探 究 写出探究活动的题目 至少写两个 板书设计 2 探究活动 或实验 报告的书写 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的多少不同 人体吸入的空 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 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则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考题回顾 1 某同学对蜡烛 主要成分是石蜡 及其燃烧进行了

10、如下探究 请 填写下列空格 1 取一枝蜡烛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 点燃蜡烛 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 焰 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右图 约 1 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处最先炭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 5 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沦 石蜡中一定含 元素 2 化学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生活处处白化学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 请你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 结合化学知识 提出一个问题或描述一种现象 并回答或解释 答案

11、 1 1 小 2 外焰 3 碳 氢 2 本题答案开放 如 1 槐花开了 漫步槐树林中能闻到浓郁的花香 解释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洗去 解释 油渍可溶于汽油 3 盛水的铁桶与水面接触的位置有明显的锈渍 解释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4 在炉子上坐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的做法是违科学的 解释 CO 不易溶于水 水不能吸收 CO 备课资料 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如尼龙的溴 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的发现和研究 1 尼龙 20 世纪 30 年代 尼龙之父 卡罗瑟斯的发明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 引起一场全球性的 尼龙骚动 从此开辟了纺织新天地 在尼龙发明之前 人类

12、要解决穿衣问题 只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 用蚕丝 羊毛和棉花 来纺织 但是 大自然的恩赐毕竟有限 人类由此渴望另辟蹊径 发明一种能够替代天然纤维 的东西 历史的契机给了华莱士 休姆 卡罗瑟斯 华莱士 休姆 卡罗瑟斯 1896 年生于美国柏灵顿 1921 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就读 并获得 有机化学硕士学位 1924 年再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后又在哈佛大学讲学和研究 1928 年 美籍法裔的杜邦家族创办的杜邦公司聘请他担任设在特拉华州的实验室的有机化学研究主任 这期间 卡罗瑟斯认真研究了德国高分子化学家施陶丁格发现的缩聚反应 1931 年前后 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 当某种物质分子聚合度大于一定数值后 它可以纺成丝 再冷却后可 得到有一定韧性的可以拉长好几倍的纤维状细丝 这样的纤维丝可不可以替代蚕丝等天然纤维 来纺织呢 1933 年至 1934 年 卡罗瑟斯和他的助手们 合成了上百种尼龙纤维 1935 年 他们 终于发明了一种柔韧性能好 抗拉强度高的合成纤维 并将它命名为尼龙 66 由于这种尼龙 66 是利用易于从空气 水 煤或石油中提炼的化学元素碳 氢 氮 氧来 合成的 成本低 1939 年 杜邦公司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并发表公告称其是 比 蜘蛛丝还细 比钢丝还要结实的具有美丽光泽的尼龙丝 尼龙 66 首先是在袜子行业中打开市场的 当时杜邦公司用 30 英尺高的大腿模型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