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专题训练及解析_9886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12772152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第2节 专题训练及解析_988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3章 第2节 专题训练及解析_988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 第2节 专题训练及解析_98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第2节 专题训练及解析_988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训练及解析 1 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组成的 如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无机物循 环示意图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雷雨天氮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自然固氮的一种方式 B 由于人类活动 破坏了自然界中碳 氮等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原有平衡 C 自然界中不存在硫及其化合物的循环 所以在示意图中没能体现 D 我们身体中的某个水分子可能来源于侏罗纪美洲的一只恐龙身上 解析 选 C 雷雨天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NO 由单质生成化合态 属于 自然固氮的一种方式 A 正确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汽车 燃煤等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 和碳氧化物 从而引起温室效应 光化学烟雾等危害 B 正

2、确 虽然图中没有给出硫及其化 合物的循环 但自然界中存在着硫的循环 如火山爆发 酸雨形成 硫酸盐被农作物吸收等 C 错误 根据元素守恒及循环性 可以判断答案 D 正确 2 如图所示 相同条件下 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 NO2和 NO 气体 分别倒置于水 槽中 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 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 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假设 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 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 1 B 5 7 C 7 5 D 4 3 解析 选 A 相同条件下 相同体积的 NO2和 NO 的物质的量相同 根据氮原子守恒 二 者反应后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 HNO3 所得溶液体积相同 因

3、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 答案选 A 3 2012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中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2 A 挤压装置 的胶头滴管使稀盐酸全部进入烧瓶 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 挤压装置 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 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 用鼓气装置从装置 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 向装置 的水槽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 选 A A 项中稀盐酸与 Cl2不能发生反应 烧瓶内的压强没有减小 不能引发喷泉现 象 B 项中挤入的 NaOH 溶液与 CO2作用 导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 在大气压作用下

4、烧 杯内的水被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C 项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 从而将水压入烧 瓶而形成喷泉 D 项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 使锥形瓶内的 NH3 H2O 分解生成 NH3 并进 入烧瓶 与 HCl 作用生成 NH4Cl 从而导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 锥形瓶内的氨水进入烧瓶 而形成喷泉 4 2012 河南周口高三第一次模拟 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 NO 设计如图实验 实验过程中活塞 2 为打开状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关闭活塞 1 加入稀硝酸至液面 a 处 B 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 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 1 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 反应开始后 胶塞下方

5、有无色气体生成 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 NO 解析 选 A 如果关闭活塞 1 稀硝酸加到一定程度后 左侧液面将不再升高 即不可能加 到液面 a 处 A 错误 B 正确 关闭活塞 1 时 产生的气体聚集在铜丝附近使得 U 型管液 面左低右高 当左面铜丝接触不到硝酸后 反应停止 由于活塞 2 是打开的 打开活塞 1 后 两边液面恢复水平位置 继续反应 所以活塞 1 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C 正确 胶塞下方有 无色气体生成 此时还要打开活塞 1 使得该气体进入上面的球体里 看到有红棕色现象 生 成 NO2 才能证明生成的是 NO 气体 D 正确 5 建筑工地常用的 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 又有咸味 容

6、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 NaNO2 能发生如下反应 3 NaNO2 HI NO I2 NaI H2O 未配平 1 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 若有 1 mol 的还原剂被氧化 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 2 根据上述反应 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 以鉴别 NaNO2和 NaCl 可选用 的物质有 水 碘化钾淀粉试纸 淀粉 白酒 食醋 下列几组合适的是 填序号 A B C D 3 某厂废切削液中 含有 2 5 的 NaNO2 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 采用 NH4Cl 能使 NaNO2 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采用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 NO NO2 可以获得副产品 NaNO

7、2 变废为宝 若采用 a L b mol L 的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 最多可以获得 NaN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解析 1 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 NaNO2 还原剂是 HI 1 mol HI 被氧化 失去 1 mol 电子 即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NA 2 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方程式 要想检验 NaNO2 必须提供碘离子 氢离子 淀粉等物质 因而最简单的组合是 较合适的组合为 4 根据 Na 守恒 最多可以获得 ab mol 的 NaNO2 答案 1 NaNO2 6 02 1023或 NA 2 C 3 NH4Cl NaNO2 NaCl N2 2H2O 4 ab 1 2009 高考宁夏卷 将 22 4

8、 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 气体体 积变为 11 2 L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NO2 B N2O3 C N2O D N2O4 解析 选 A 相同条件下 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 由题知气态氮氧化合物和生成 的 N2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可知 1 mol 该氮的氧化物中含有 1 mol 氮原子 故设该氮氧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NOx NOx xCuxCuO N2 可知 x 1 或 2 均可 根据原子守恒 观察可得出 1 2 2 2009 高考江苏卷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 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 的是 物质 选项 a b

9、 c A Al AlCl3 Al OH 3 B HNO3 NO NO2 C Si SiO2 H2SiO3 D CH2 CH2 CH3CH2OH CH3CHO 解析 选 B A 项 Al OH 3变为 Al 不可能一步实现 B 项正确 C 项 SiO2变为 H2SiO3 H2SiO3变为 Si 都不可能一步实现 D 项 CH3CHO 不可能一步变为 CH2 CH2 3 2011 高考江苏卷 高氯酸铵 NH4ClO4 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 实验室可通过下列 反应制取 NaClO4 aq NH4Cl aq NH4ClO4 aq NaCl aq 90 1 若 NH4Cl 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 上述

10、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 其原因是 2 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 NH4ClO4和 NaCl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 30 和 0 15 相关物质的溶解 4 度曲线见下图 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 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填操作名 称 干燥 3 样品中 NH4ClO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 蒸馏装置如下图所示 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 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1 按上图所示组装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 2 准确称取样品 a g 约 0 5 g 于蒸馏烧瓶中 加入约 150 mL 水溶解 步骤 3 准确量取 40 00 mL 约 0 1 mol L 1H2SO4溶液于锥形瓶中 步骤 4 经

11、滴液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 20 mL 3 mol L 1NaOH 溶液 步骤 5 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 100 mL 溶液 步骤 6 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 2 3 次 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 7 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用 c mol 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 NaOH 标准溶液 V1 mL 步骤 8 将实验步骤 1 7 重复 2 次 步骤 3 中 准确量取 40 00 mL 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步骤 1 7 中 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 填步骤序号 为获得样品中 NH4ClO4的含量 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解析 1 氨气和浓盐酸的反应是放热

12、反应 2 由于 NH4ClO4受热易分解 其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变化很大 且温度越高其溶解度越大 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因 此要获得其晶体 采用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为了减少其溶解 采用冰水洗涤 3 滴定管能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因此选择酸式滴定管量取稀硫酸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氨 气逸到空气中 充分加热蒸馏烧瓶中的液体 使氨气完全逸出被吸收 把冷凝管洗涤 并将 洗涤液也加到锥形瓶中 保证氨气不损失 硫酸的浓度约为 0 1 mol L 1 要求获得 NH4ClO4的含量 需要知道硫酸的准确浓度 答案 1 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2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冰水洗涤 3 酸

13、式滴定管 1 5 6 用 NaOH 标准溶液标定 H2SO4溶液的浓度 或不加高氯酸铵样品 保 持其他条件相同 进行蒸馏和滴定实验 1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臭氧空洞 主要是大量使用氟氯代烃等引起的 光化学烟雾 主要是由 NO2等引起的 酸雨 主要是由空气中 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白色污染 主要是由聚乙烯塑料等引起的 厄尔尼诺 现象是由空气中 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5 温室效应 主要是由空气中 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赤潮 主要是由水体中 P N 等元素过量引起的 A 只有 B 只有 C 全部 D 只有 解析 选 D 臭氧空洞 主要是氟氯代烃引起的

14、而 NOx对 臭氧空洞 的形成也有一 定作用 酸雨 的形成主要是 SO2及 NOx引起的 故 不正确 2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加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 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 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B C D 解析 选 B NH4Cl 受热易分解且吸收热量 分解产生的 NH3和 HCl 在幕布周围 隔绝了 空气 3 若 NH4 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 SO2 N2 NH3和 H2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 和未发生变化的 N 原子数之比为 A 1 4 B 1 2 C 2 1 D 4 1 答案 B 4 已知 NH3难溶于 CC

15、l4 下图所示装置中 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解析 选 B B 项中水上面苯不起作用 不能防止倒吸 C 项中 NH3不溶于 CCl4 但从 CCl4 逸出后又可被水吸收 可防止倒吸 5 2012 龙岩高三质检 二氧化氮 NO2 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科学家正寻求合适的化合物 G 与适当的条件以进行如下反应 从而将二氧化氮转化为无毒的 N2 NO2 G N2 H2O nY 反应未配平 上式中的 n 为系数 但也可以为 0 而 Y 必须为任何无害的物质 从反应机理分析 上述反 应式中的 G 肯定不可以是 A NH3 B CO C CH3CH2OH D H2O2 解析 选 B 由题意知 NO2做氧化剂

16、变为 N2 另一种物质做还原剂 且氧化产物为无毒 物质 A 项 NO2与 NH3反应属于归中反应 生成 N2和水 A 可以 B 项肯定不可能 因反 应中有 H2O 生成 则 G 中肯定有氢元素 C D 两项分别被氧化为 CO2和 O2 均无毒 6 2012 安徽淮北一中高三质检 13 8 g 63 的 HNO3溶液 密度为 1 38 g cm 3 和 100 mL 13 8 mol L 的 HNO3溶液相比 正确的是 A 都应用棕色广口瓶存储 B 浓度不同的两种 HNO3溶液 C 溶液的体积不同但浓度相同 D 均可与 Au 反应而发生钝化现象 解 析 选 C 63 的 HNO3溶 液 1 38 g cm 3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c 13 8 mol L 显然题干所述两溶液 1 L 1000 cm 3 L 1 38 g cm 3 63 63 g mol 1 1 L 浓度相同 体积不相同 均为浓硝酸 均应用棕色细口瓶存储 均不能与 Pt Au 发生反应 7 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 立即用另一 表面皿扣在上面 6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