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7)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12772084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检测(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单元综合检测(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检测(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检测(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综合检测单元综合检测 3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 1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用规格为 10 mL 的量筒量取 8 50 mL 稀盐酸 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0 00 mL KMnO4溶液 C 为测定某溶液的 pH 将 pH 试纸润湿后浸入待测溶液 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 比 D 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 NaCl 解析 选 D A 选项 量筒只能估读到 0 1 mL B 选项 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0 00 mL KMnO4溶液 C 选项 测定某溶液的 pH 时 pH 试纸不能润湿 2 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下列家

2、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 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 KIO3 C 用食用碱 Na2CO3 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学生熟知日 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暖水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CaCO3 可用食醋 主要成分是 CH3COOH 除去 CaCO3 2CH3COOH CH3COO 2Ca H2O CO2 米汤中含淀粉 可用来检验单质碘的存在 而碘盐中的 KIO3是含碘化合物 Na2CO3溶液因 Na2CO3水解而显碱性 而餐具上油污主要成分是高级脂

3、肪酸甘油酯 可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而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 焦羽毛气味 3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 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向饱和 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可制取 Fe OH 3胶体 B 取少量溶液 X 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 再加几滴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说 明 X 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 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 NaOH 溶液 振荡 静置后分液 可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D 已知 I I2 I 向盛有 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 CCl4 振荡静置后 CCl4层显 3 紫色 说

4、明 KI3在 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解析 选 C A 项中向饱和 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得不到胶 体 B 项中应先滴加 KSCN 溶液 没有现象 排除 Fe3 的干扰 再加氯水 若溶液变红 说明有 Fe2 C 项中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酚钠 再通过分液把苯分离出来 D 项说明 I2的溶解度在 CCl4中比在水中的大 而不是 KI3 4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 下列判断滴定终 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B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橙色

5、C 用石蕊作指示剂 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紫色 D 在滴定过程中 用玻璃棒蘸取试液 涂抹在 pH 试纸上 至混合液 pH 为 8 解析 选 A 滴定终点的判断直接取决于指示剂的选择 中学中和滴定的定量实验的指 示剂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有 甲基橙 3 1 4 4 石蕊 5 8 酚酞 8 10 由于此实验是用 标准碱滴定弱酸 到达滴定终点时 强碱弱酸盐呈弱碱性 故用酚酞作指示剂最好 即当滴 有酚酞的醋酸用标准强碱 NaOH 滴定时 溶液由无色转变为红色 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说 明到达滴定终点 5 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 Fe2 的溶液后 无明显变化 当滴入几滴溴水后 混合液 中出现血红色 那么由此得

6、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2 A 该晶体中一定含有 SCN B Fe3 的氧化性比 Br2的氧化性强 C Fe2 不能与 SCN 形成血红色的化合物 D Fe2 被 Br2氧化成 Fe3 解析 选 B 混合液出现红色 说明生成了 Fe3 且晶体中一定有 SCN 发生了 Fe3 SCN Fe SCN 3 血红色 证明加入了 Br2后 Fe2 氧化成了 Fe3 B 错误 6 亚硝酸钠俗称 工业盐 有很强的毒性 因 外观与口感和食盐相似 而常常被误 用 误食 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 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 亚硝酸钠具有强 氧化性 可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 不稳定 易分解为两种气体

7、据此 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的为亚硝酸钠 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 出现蓝色 的是亚硝酸钠 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 溶液变棕 黄色的是亚硝酸钠 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 钠 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 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选 C 亚硝酸钠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即不能利用硝酸银溶液来区别亚 硝酸钠和氯化钠 所以操作 错误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 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8、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 Fe 粉中加入稀 HNO3 充 分反应后 滴入 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 HNO3将 Fe 氧化为 Fe3 B AgI 沉淀中滴入稀 K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 出现 AgCl 比 AgI 更难溶 C Al 箔插入稀 HNO3中 无现象 Al 箔表面被 HNO3氧化 形成致 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 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解析 选 D 过量 Fe 粉被稀 HNO3氧化为 Fe2 加入 KSCN 溶液不显红色 A 错误 在相同条件下 AgI 比 AgCl 更难溶 B 错误 Al 箔表面不能被稀 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 化膜 C 错

9、误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D 正确 8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用溴水可鉴别苯 乙醇 苯乙烯 B 加浓溴水 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 苯 溴水 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 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二溴乙烷和二甲苯 解析 选 A 苯中加溴水后分层 上层为溴的苯溶液 橙红色 下层为无色水层 乙醇 中加溴水不分层 苯乙烯中加溴水结果溴水褪色 且所得混合物是分层的 所以 A 项能成 功 B 项中苯仍溶解溴与己烯反应生成的二溴己烷及过量的溴 C 项中不能用溴水 D 项中 二甲苯能溶解二溴乙烷 9 下列操作或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 解析 选 C A 选项使用碱式滴定管盛装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会使碱式

10、3 滴定管下端的橡皮管被腐蚀 B 选项过滤试剂错误较多 如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烧杯内壁 与漏斗管末端没有接触 试剂瓶标签朝下等 D 选项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会使量筒炸裂 10 有 a b c d e 五种无色气体 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a 和 b 相混合 气体变为红棕色 c 和 d 相混合 产生白烟 c e 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b e 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 a b c d e 依次可能是 A O2 NO HCl NH3 CO2 B O2 NO NH3 HCl SO2 C NO O2 NH3 HCl SO2 D HBr Cl2 N

11、H3 H2S C2H4 解析 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检验方法 只有对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反应非常熟悉 才可能通过分析 对比 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表中所给出的两种气体混合后的现象并结合选 项中所给出的气体范围进行分析 a 和 b 混合后气体变为红棕色 一定是 NO 和 O2混合 反应生成 NO2 c 和 d 混合产生白烟 一定是 NH3和 HCl 混合反应生成 NH4Cl c e 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c e 可能是 NH3和 SO2 再结合 可知 c 是 NH3 则 e 是 SO2 d 就是 HCl 把 b e 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可得出 b e 可能是 O2

12、和 SO2 由 已得出 e 是 SO2 那么 b 就是 O2 结合 可得出 a 是 NO 从 而得出 a e 依次是 NO O2 NH3 HCl SO2 11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 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 选 A B 选项使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C 选项使用干燥的 pH 试 纸检验生成的干燥的氨气错误 D 选项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12 下图为 10 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 X 用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 Y 滴定的图 示 依据图示 推出 X 和 Y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4 A B C D X 浓度 mol L 1 0 12 0 04 0 03 0 09 Y 浓度 mol

13、L 1 0 04 0 12 0 09 0 03 解析 选 D 1 10 mL 盐酸与 30 mL 氢氧化钠混合后恰好中和 可知盐酸的浓度为氢 氧化钠溶液的 3 倍 选项 A D 合适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0 mL 时 混合液 pH 2 代入 A c H 0 01 10 0 12 20 0 04 30 0 4 30 D c H 0 01 10 0 09 20 0 03 30 因此 D 选项正确 13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 一定有 CO 2 3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再加盐酸 沉淀不消失 一定有 SO

14、2 4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一定有 NH 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 一定有 Ba2 解析 选 C A 中若有 HCO SO HSO等也有类似的变化 B 中 Ag 有相同现 3 2 3 3 象的变化 D 中 Ca2 有相同现象的变化 14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 切下绿豆大 小的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 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 放入 1000 mL 的容 量瓶中 加水溶解 振荡摇匀 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

15、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 用两指捏 住胶管 轻轻挤压玻璃珠 使溶液从尖嘴 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关闭 活塞 换一个接收容器 上层液体继续从 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解析 选 C 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A 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再切 B 中容 量瓶不能直接配制溶液 应先将固体在干净的烧杯中溶解 D 中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5 由等体积 等 pH 的 Ba OH 2 NaOH NH3 H2O 三种碱溶液 滴加等浓度的盐酸 将它们恰好中和 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 V1 V2 V3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V3

16、 V2 V1 B V3 V2 V1 C V3 V2 V1 D V1 V2 V3 解析 选 C Ba OH 2 NaOH 为强碱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等体积 等 pH 的溶液 中 所含 n OH 相等 由 H OH H2O 可知二者消耗同一盐酸的体积相等 即 V1 V2 由于 NH3 H2O 为弱碱 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NH3 H2O OH NH 故与 4 Ba OH 2 NaOH 等 pH 等体积的溶液中 n NH3 H2O n OH 所以与同一盐酸反应时 消耗盐酸的体积大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 共 55 分 5 16 12 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 在进行物质检验时 一般先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 确定其状态 颜色 气味等 B 配制银氨溶液时 应把硝酸银溶液逐滴加入氨水中 C 一般在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时 必须先要检验纯度 D 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质量分数时 若用潮湿的坩埚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E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根据碱式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 NaOH 溶液体积为 22 0 mL F 实验室制取氯气等有毒气体时 必须在密闭体系或通风橱中进行 2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