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1142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组织与连结浅谈沟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与连结浅谈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Organizing and ConnectingHow to analyze data from one-on-one interviews内容摘要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分析比资料收集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优秀的访谈只有通过优秀的分析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转换成对研究者有意义的结论,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但是访谈资料往往因数量庞大、结构零乱而难以处理。因此,研究者需要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打散”、“重组”和“浓缩”,最终对资料进行

2、意义解释。这些过程可以归结为“组织”和“连结”两部分,前者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后者则是对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释。但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与创造力研究”的个案,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对某些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第二、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组织”和“连结”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恰当使用回溯重组方法对提高分析的效率与质量的意义。关键词:定性研究 访谈 组织 连结AbstractRecent years, qualitative research, espe

3、cially one-on-one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country. However, in contrast to most researchers emphasis on the techniques of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of 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are remained silence.To some extent analyzing, without which researchers cannot get ac

4、cess to precise conclusions from qualitative data and realize the aim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ata collection. However, it is always more difficult and boring to deal with voluminous, unstructured and unwieldy data gained from one-on-one interviews. So, some useful methods a

5、re introduced and improved in this article, accompanied with a case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and creativity in which ten specialists are interviewed and data from that are analyzed carefully.Analyzing the data from one-on-one interviews requires “breaking up”, “recomposing” and “concentrating”, w

6、hich are generalized as “organizing” and “connecting”. “Organizing” is somewhat like the work of “cutting and pasting”, while “connecting” is a process of deeper analysis. Nevertheless, they are not two separate parts in reality, but are integrated closely. “Connecting” is always based on “organizin

7、g”, and the process of “organizing” also needs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which are more required in “connecting”. On the other hand, each step of the whole process requires leaps of intuition and imagination, which are not extremely demanded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tal

8、ks about the character of “organizing” and “connecting”.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 some general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organizing” and “connecting” are detailed, including familiarization, coding, indexing, and mapping, etc., and some of these methods are compared. At last, the question of ho

9、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organizing” and “connecting” are discussed. The method of “reconstruction in retrospective consciousness” are improved and recommended in the end.Key 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One-on-one interview Organizing Connecting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向:

10、方法的研究让位于方法论的探讨;定量方法的优势地位被定性方法所取代;从社会调查的阶段性过程观念转向研究的社会过程观念 Alan Bryman & Robert G. Burgess (1994). 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Page 1.。这些转向大大促进了定性方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论著不断涌现,或全面介绍定性方法,或专门探讨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在资料分析领域,Glaser和Strauss(1967)提出的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定性研究中著名的建构理论的方法。主要宗旨是在经验资

11、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升到理论。它的提出被认为较好地处理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脱节的问题。具体可参考Glaser, B. & Stra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Chicago: Aldine.(grounded theory)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许多定性分析软件也得以开发,如NUDIST、Ethnograph等。相比之下,我国定性研究水平较为薄弱。一方面,对定性研究存在

12、某些误解,认为它是可以随意进行的,主观性较强,并非科学实证的方法。因此,在一般介绍社会或市场研究方法的论著中,定性方法往往只是作为定量方法的补充而一笔带过。另一方面,对定性方法的关注集中在资料收集技术层面。近年来,定性方法尤其是深度访谈、小组座谈日益普及,不少研究机构都已配备先进的小组座谈设施,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技术操作层面,尤其是资料收集技术,而对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背后的方法论传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事实上,仅有精湛的资料收集技术,而没有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是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研究目的的。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

13、,科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 陈波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238页。转引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69页。”。然而,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不同领域、不同研究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致力于收集各领域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基本规律。在国内,规范的定性分析实例尚不多见,对分析技术的研究更为困难。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专著质的研究 一般学者将qualitative research译为“定性

14、研究”,而陈向明教授将其译作“质的研究”,认为中国学者目前从事的大部分“定性研究”大都没有原始资料作基础,主要是形而上的思辨研究;而“质的研究”遵循的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强调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构理论。见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2页。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层面对定性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然而,其中的资料分析技术主要侧重于理论建构目的,遵循的是扎根理论思想,且多以教育学等领域的个案为例。与大陆相比,台湾、香港的学者更早接触定性研究,已出版不少译著,以综合介绍型为主,主要应用于护理、教育、社会学等,而对传播学、市场研究等领域

15、定性分析技术的探讨尚属少见。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传播学中的研究实例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提出笔者对定性分析的管窥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了对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播学、心理学、传播心理学领域的十位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创造力的定义、互联网与创造力关系的看法。因此,我们的讨论将以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为主。一、定性资料整理与分析的特点对于数万甚至数十万字的访谈原始资料,研究者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整理”是将资料“打散”、“重组”的过程,有的学者也称之为“组织”;而“分析”则需要寻找不同资料之间

16、的关系,并将资料“聚焦”、“浓缩”,因此又被称为“连结”。组织和连结的译法更体现了整理和分析的本质。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并非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前进的动态过程,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检验和报告等过程是循环前进的。因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呈现出以下特点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270页。:1、同步性整理和分析常常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同时又受研究中其他部分的制约。一方面,整理资料看似机械、单调,但实际上其本身便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过程。通过对资料的梳理,研究者往往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启示和顿悟。另一方面,整理也必然建立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之上,任何一个整理行为都受制于一定的分析体系。2、及时性整理和分析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料的收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