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0813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图表题解题策略一、图表题的审题策略。审题时一般包括审设问和审图表(材料),可以先审设问,以增强读图表的目的性。审设问。设问是命题者测试意图的直接体现,规定着测试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规定着答题的思路、方向和具体要求,有着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审设问主要包括下几个方面:不同设问之间的关系。把握同一题目不同设问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确定不同设问的答题角度。例75题第二问,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到底从哪一方面谈认识?除了从材料得到提示外,本题可以从第三问得到明确的提示,第三问要求回答国企改革的意义(即“为什么”),因此第二问应侧重回答“怎么办”。主题。每

2、一道题目都有一个整体立意和主题,本题要研究什么主题或哪类问题?与什么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在这方面有何重大政策及举措?例75题的主题是国企改革,76题的主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7题的主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设问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是从其中一个角度分析还是几个角度? 知识范围。设问要求运用哪一部分的知识回答?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范围限制?答题条件。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角度”、“结合(联系)”等。例76题第三问,材料的主题是“针对A煤矿企业生产事故频发的状况”,要求结合经济学知识评析该企业经营者的

3、说法,在评析时应围绕“提高利润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而不能单纯强调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主客体。经济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哲学常识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常识的主体通常有国家(国家机关)、政党、公民、国际组织。客体则是具体的分析对象。主体、客体不同,答案则迥然不同。例75题第三问的主体是国有大型企业,客体是改革的现实意义,在回答时脱离主客体而谈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性显然不合题意。77题第三问的主客体则是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而不是如何提高企业效益。审图表。审图表要做到“三读”:读图格标题。图表标题名称规定着表格的主题。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

4、内容。这是图表题中的主要信息源。要仔细研读。研读表格内容要做到“三比”:纵向比较。即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或基本特征。例76题表二,通过分别对利润和安全投入两项目内不同年份的数据比较,可知该企业利润逐年快速增长,而安全投入则较少,则增长缓慢。横向比较。即对两个以上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两个不同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或联系等,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信息,得出新结论。例75题表一,通过对科技投入和利润两个项目的横向比较,就能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该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利润大幅度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表间比较。通过表间比较,才能

5、抓住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新的认识。例76题第二问“分析图表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要注意分析价格、产值加与利润的关系;生产安全与安全投入的关系。从而得出的显性结论是:价格上涨、产值增加、安全投入少导致利润增加;生产扩大、安全投入少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而这背后的隐性结论则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读图表注释。图表注释一般分两种:解释性注释。它是对图表的信息加以解释。既可能是对图表中的关键概念在内涵上阐释,又可能是对图表中的信息从原因上进行解释。补充性注释。它是对图表中信息加以补充可说明。注释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的重要依据。往往对答题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例77题材料三,

6、注释告诉我们三个重要信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少、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如果不细读注释,就不可能对材料三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二、图表题的答题策略。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这类问题:先要弄清图表中有几个项目,有几组数据,然后逐一分析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显性到隐性、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先归纳每一个项目所体现出来的总体特征或发展趋势,也就是将图表数据及注释转换为文字语言,再从中抽象出隐藏的一般性结论(如果后面的设问单独考查本质则另当别论)。例76题第一问“图表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以图表一为例,要分别分析表中的5组数据从2002年2004年的变化

7、情况,分别概括出产值、占地区GDP比重、生产事故、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从而说明该企业是以牺牲安全和环境为代价发展生产。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图表中的部分数据可能与命题主旨联系不大,这样的数据信息在答题时要注意删除,以免干扰答题。例77题表三,从中的确可以看出大企业相对比较重视科技研发,但这一信息显然和本题的主旨无关,如果受其影响,容易得出相反的结论:即大企业比较重视科技研发。这显然和本题考查意图背道而驰。而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是: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低(即使是大中型企业,相对应的两个数据也只有38.4%和0.71%),自主创新能力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对于“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等关系揭示类

8、问题:首先从总体上把握表间联系的类型。图表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要注意不能仅从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图表间的关系,应上升到本质、制度的高度。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问题)”这类问题,要从“重要性”、“必要性”(或“原因”、“意义”)两方面思考,必要性通常包括理论依据(原理、规律、规定、原则、制度、地位等)、现实依据(即现状),重要性包括作用和意义,要从不同主体思考(国家、社会、不同个体等),从不同层次思考(内部影响、外部联系;眼前的、长远的),从不同方面思考(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因题目具体要求而异。对于“怎

9、么办”这类问题,答案要做到:由一般到具体,要有针对性,忌只讲大话空话;教材、材料、时政“三结合”要注意多角度作答。怎样做到多角度?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思考:材料中有哪些针对该问题的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尤其重要,答案往往就隐含在材料中,关键是要会提炼。切忌答题偏离材料,漫无边际、泛泛而谈。例75题第二问“谈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该问要侧重谈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如何组织答案?将表一、表二、表三综合比较可得出:该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好的原因是加大科技投入、融资渠道多元化及先进的营销策略。这就为答案的组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从教材基础知识思考:教材在这一问题上有哪些基本观点?从时政

10、背景思考: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重要规定或政策?例77题第三问“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首先应想到的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时政观点。从不同主体思考: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哪些主体?(提问中对主体有明确限制的,则另当别论。)例77题第三问“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就应从国家和企业两个主体思考。其它角度如正面、反面等,具体答题时要因题而异。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1)张冠李戴法: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

11、尽可能弄 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2)鱼目混珠法: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启示: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 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3)偷梁换柱法: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 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4)正逆颠倒法: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 导致一些考生失误。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

12、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 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5)主次颠倒法: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 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启示: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 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 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6)因果倒置法: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 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启示: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

13、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 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 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 有没有因果倒置。(7)同义反复法: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 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题肢,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启示: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 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8)以偏概全法: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 情形代替所有情形。启示:

14、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 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9)添枝加叶法: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启示: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10)似是而非法: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 解和辨析能力。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 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15、(11)答非所问法: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 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启示: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 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12)舍本求末法: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 主要的东西。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2、选择题的类型 综合几年来政治高考选择题,根据题干的指向,我们把它分成五种类

16、型:说明型、内涵型、外延型、因果型、逆向型。 说明型 即题干通常由一段话或由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引出。题干指向通常表述为“是说明”、“ 这体现了”、“所包含的道理是”等等。例如,1998年高考第28题“某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 级多次给钱给物,但该村面貌总是变化不大,后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支部一班 人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连续苦干几年,面貌大变。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党支部。这一 事实说明”。 内涵型 即题干的指向是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或对材料的理解。通常表述为“是”等形 式。如1998年高考第20题“科学家不断地培养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 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