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70647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古诗知识练习卷班别: 姓名:一、填空题1、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宋 朝 范仲淹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但最能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的诗句是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元日 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 燃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3、湖阴先生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名叫 杨德逢 。4、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_宋_代文学家_王安石_,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

2、的_热爱家乡_之情。5写出泊船瓜洲三、四句诗的意思。 。6、黑云翻墨未遮山, 。卷地风来忽吹散, 。7、 ,山色空蒙雨亦奇。8、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 东波 居士。9、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作者 苏轼 和苏洵、苏辙并称为“三苏”。10、竹外桃花三两枝, 。 ,正是河豚欲上时。11、惠崇春江晚景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相关诗句摘抄下来。看到的:竹外桃花三两枝 蒌蒿满地芦芽短想到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1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诗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这个道理。13、夏日绝句主旨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4、“梅子黄时

3、日日晴”描写了_初夏(填写季节)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_愉快_的心情。15、梅子黄时日日晴, 。绿阴不减来时路, 。16、示儿这首诗是_南宋_时期_陆游_(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_父亲_的口吻,表达了_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_的无比渴望。作者的遗憾是:_不见九州同_。作者的嘱咐是:_无忘告乃翁_。17、死去元知万事空, 。18、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19、三万里河_,五千仞岳_。_胡尘里,_又一年。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_代诗人_。二、选择题1、江上渔者中有渔者指的是( A )A、捕鱼的人 B、吃鱼的人 C、买鱼的人 D、赏鱼的人2、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4、 B )写的一首诗。A、苏轼 B、王安石 C、范仲淹 D、范成大3、茅檐长扫静无苔的意思是( C )A、 茅屋顶上长满苔藓无法打扫。B、屋檐底下的长扫把,无法扫去青青的苔藓。C、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D、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还是长着很多青苔。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A)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B.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C.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5、D.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C )A.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B.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C.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D.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7、书湖阴先生壁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C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

6、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8、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欲把西子比西湖,淡抹浓妆总相宜。B、欲把西子比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C、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总相宜。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9、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B )A.唐代李白 B.宋代 苏轼 C.唐代杜甫 D.唐代 刘禹锡10、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

7、B )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A.春季 鲜花 B.夏季 时雨时晴 C.秋季 西子 D.冬季 女子11、“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 C )。 A.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1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 B )。 A.水光潋滟晴方好 B.山色空蒙雨亦奇 C.欲把西湖比西子 D.淡妆浓抹总相宜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 D )修辞手法?A.排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14、下列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潋滟

8、”意为水波荡漾,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洞庭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15、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 A )A、题画诗 B、写景诗 C、咏物诗 D、边塞诗16、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C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17、“小溪泛尽却山行”中“泛”的意思是( A )A、乘船 B、透出 C、普通 D、浮浅18、“但悲不

9、见九州同”中“九州”的意思是(B )A、九洲 B、中国 C、地名 D、亚洲19、“三万里河东入海”中的河指( C ) A、淮河 B、长江 C、黄河 D、河南20、“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事岳是指( A ) A、华山 B、泰山 C、恒山 D、嵩山21、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泪尽遗民胡尘里,王师南望又一年。B、遗民泪尽尘胡里,南望王师又一年。C、遗民泪尽胡尘里,王师南望又一年。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2、李清照夏日绝句描绘的是( C ) A 、十面埋伏 B、 四面楚歌 C 、背水一战 D 、破釜沉舟三、判断题1、江上渔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

10、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对 )2、元日这首诗描写元宵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错 )3、书湖阴先生壁前两句写了院内、院外优美的自然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后两句诗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的“干净”、“香雅”,用居住的环境来侧面烘托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对 )4、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错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作者王安石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错 )6、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子的喜爱之情。( 错 )7、“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

11、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对 ) 8、“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对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色。( 错 )10、“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蒌蒿长满地,芦芽冒出地面时,味道鲜美的河豚也快要逆江而上浮出水面了。( 对 )11、“生当作人杰”诗句中“人杰“的意思是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对 )12、示儿一诗是诗人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对 )13、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

12、民的思想感情。14、“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王师”指北宋王朝时的军队。( 错 )四、用线将诗题、作者、诗句连起来(一) 梅子黄时日日晴 范仲淹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水护田将绿绕 陆 游 小溪泛尽却山行 江上往来人 王安石 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 曾 几 但爱鲈鱼美 遗民泪尽胡尘里 李清照 两山排闼送青来(二) 绿荫不减来时路 花木成畦手自栽 死去元知万事空 添得黄鹂四五声 茅檐长扫净无苔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是河豚欲上时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五千仞岳上摩天 蒌蒿满地芦芽短 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万里河东入海 白雨跳珠乱入船五、九宫题出江来里上波风人没手桃成春依花自风木在畦栽二暧苏春月风屠送入 1、 出没风波里 2、 春风送暖入屠苏 3、 花木志畦手自栽 春不又南晓江风绿岸子比塞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