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0532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技术文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2011-11-17 14:29:00作者:易鑫 樊曜来源:中国教育报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 中 小 一方是发展迅猛、转型成功、迫切希望参与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方是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载体,实现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成立利益共同体,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放大、倍增、传递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一拍即合企业、行业、政府与学校“两情相悦”应该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1997年,23岁的徐伟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浙江省金华市,接手了父

2、辈的家族企业皇冠集团。和父辈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不一样,他选择每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国际化的视野让徐伟强对企业有了更为远大的规划,他不想如同父辈一样,把企业的发展简单地局限于电动工具制造。“金华的民营企业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不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结局只能是倒闭。”徐伟强说。事实上,皇冠在这个踌躇满志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手上确实走出了金华,走出了浙江。短短十几年时间,皇冠已经由一个中小型的电动工具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工具行业名列前茅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并改名为中国皇冠投资集团。但徐伟强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真正的问题是新时代下经营

3、思维、工作精神、管理方法的彻底转变,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徐伟强说。于是,在壮大企业之余,徐伟强开始苦苦思索,如何为自己的企业快速搭建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国际化管理模式探索、产业知识更新、相关人才培养的平台。与此同时,金华民营企业的另外一匹黑马众泰控股集团的掌门人吴建中,与徐伟强的想法不谋而合。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人才供应机制?在国外,吴建中见过企业办大学的例子,但众泰并没有成熟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何不把我们的企业大学办到高职院校里?”曾参与过一些校企合作的吴建中自然而然地想到。有趣的是,政府此时也打起了高职院校的“主意”。近年来,金华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

4、猛,金华市政府专门在开发区建立了高新IT产业园区,集聚了全市60%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和70%的电子信息从业人员。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扩大,其人才供求矛盾日显突出,相关产业人才的招募度仅能维持在75%90%之间,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迫切希望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快培养信息产业需要的大量高级人才。”金华高新园区主任邵国强说。于是,在金华的三大支柱产业制造、汽车、IT产业中占据着领头羊位置的企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这个成立仅13年,却已在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的年轻高职。而此时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也正处在发展的阵痛之中。从最初2002年

5、提出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基地“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到2005年为提高实训质量、教学水平提出“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理论,再到2008年,为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开启由内至外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发展成为浙江省设置专业最多、招生人数最多、合作企业最多的高职院校。但金职院人并不满足于此。2008年接任金职院院长的王振洪始终认为,当前的校企合作,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合作的内容仍不够宽泛,总是还局限在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其次,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

6、制,如果无法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他们带来利益,企业会逐渐失去热情和动力;另外,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固定的合作组织、管理部门和交流场所,就无法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王振洪说,“应该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所以,当皇冠、众泰、高新技术园区把“橄榄枝”伸过来时,王振洪兴奋地意识到,他所想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运用到实践中了。“一方是发展迅猛、转型成功、迫切希望参与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方是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载体,来实现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这样的校企之间进行深

7、度合作,必然能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王振洪说。合作办学形成决策、执行、咨询三层级的全面合作体系这个校企利益共同体应当是一个实体,一个能通过沟通协商制定章程,承载校企融合的组织体系。然而,校企利益共同体如何构建?这在国内并没有先例,国外的“二元制”、“合作教育”等模式也并不能完全照搬,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需要校企双方一起探索。经过多次协商沟通,皇冠、众泰、高新技术园区与金职院达成了共识:这个校企利益共同体应当是一个实体,一个能通过沟通协商制定章程,承载校企融合的组织体系。同时,双方一致认为,这个组织体系应当由三个层级构成。第一层级是由企业与学校双方或多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实现

8、重大事务的决策功能;第二层级是由双方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聘任行政长官,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长官负责制;第三层级是以企业和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咨询机构,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并指导教学运行与实施。这三个层级分别由校企双方人员构成。以皇冠集团和金职院共建的组织体系为例,这个组织体系以企业名字命名,被称为皇冠学院,在第一层级中,理事长为皇冠集团董事长徐伟强,副理事长为金职院院长王振洪;在第二层级中,院长为金职院副院长胡野,教学部门有关负责人;在第三层级中,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皇冠集团的讲师团成员和金职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及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众泰集团和金职

9、院共建的众泰学院、高新技术园区和金职院共建的高新IT学院同样如此。这些学院的组织体系大体一致,但合作方式却有着个性化特色。“众泰集团主要生产汽车,对应我们机电工程学院,因此众泰学院属于一家企业对一个专业群。”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众泰学院院长马广说。相比之下,皇冠集团业务拓展后,进入了转型发展和国际化发展阶段,皇冠学院的合作便呈现出企业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市场营销、物流、国际商务等多个专业群合作的特点。而高新IT学院则属于多个电子信息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群的合作。合作体系建立起来了,关键在于保障。一说起这一点,担任两个院长职务、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马广就乐得合不拢嘴。“按照

10、事先签订的协议,众泰集团要投入220万元,在学院里面建设众泰汽车实训中心,提供4台整车,2套整车零件,还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现在不仅资金、设备早就到位了,而且还经常有额外的赠送。每当有新车上市,众泰都会免费送两台整车过来,用于学生实训教学。在师资方面,众泰集团选了27名工程师在这里做兼职教师,除了进行实训指导,还与我们学校的老师结对开发项目化教材。此外,奖学金助学金就不用说了,光2009级学生就发放了10余万元所以,有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怎么会愁进行不下去呢?”实力雄厚的皇冠集团同样“给力”。胡野介绍说:“皇冠集团在他们的金华市基地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教学车间,用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

11、生产实践;每年用员工薪金的10%,其中,2011年约800万元,作为学院的运行和发展资金;专门成立了咨询公司作为管理团队来配合校内人员负责皇冠学院的日常运行。”而合作方式较为不同的高新IT学院除了有开发区提供办学经费和奖励经费外,还有企业为合作订单班提供的奖学奖教金。“有了制度的保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啦。”马广高兴地说。共同育人“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人才,投入再多也值得”与以往参与的校企合作相比较,在共同体中,感受最大的是“真正能学到东西,能体会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在皇冠学院、众泰学院、高新IT学院的教学工作研讨材料上,可以看到详细得令人惊奇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众泰学院2

12、009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不仅提出了细致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同时安排了具体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计划实施期间的时间、理论教师、实践教师、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仅仅一个班级一个学年的教学方案就厚达十余页,而众泰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订单班人数已经分别达到了95人、176人、144人。“订单班越来越多,教学工作研讨材料也越来越厚了。”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部副主任王志明笑着说。在校企利益共同体中,皇冠学院创造了联合招生、岗位体验等模式。在进入这些培养计划的学生看来,与以往参与的校企合作相比较,在共同体中,感受最大的是“真正能学到东西,能体会到学生

13、和员工的双重身份”。皇冠学院电动工具工程班2010级学生吴惠峰至今仍对徐伟强为他们班讲的那次课记忆犹新。“很激动,要知道,他很可能就是我未来的老板,他输送给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很明确地知道了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该作怎样的职业规划。”皇冠集团专门为学院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的2000平方米的教学车间同样让吴惠峰着迷。“车间里摆放的是市场里最先进的电动工具,我们能在生产岗位上接受皇冠老员工手把手的教学,切身体会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这能让我们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车间里的多媒体教室中,吴惠峰可以聆听到学院讲师团的老师们专门为学生设计

14、的与市场同步的课程,享受到学院专门为学生引进的在欧美和日本有着成熟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进行国际化水平的教学。在王振洪看来,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模式不是普通育人模式的修补,而是有着自身的重点和突破。“除了要落实教学车间的建设与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场所、课程双教师、实践双指导的双主体以外,还要进行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建立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机制,重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总之,要体现在育人的各个环节。”高新IT学院成立以后,任教学部主任的金职院教师楼小明,把1/3的工作时间放到了开发区,他收集了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搜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的案例,并进行教学化改造,与企业

15、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课程,并不断研讨最优的基于项目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共同筛选企业案例,共同编写项目实施文件,共同开展教学实践。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该课程被确立为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虽然费时间,费精力,但是这样的课程,既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也觉得很实际,愿意听,对企业而言缩短了企业员工培训上岗的时间,对学生来说实现了毕业与上岗的零距离对接,这样看来,是非常值得的。”楼小明说。在皇冠学院,皇冠集团对于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时间和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并且纳入了年度考核范围。“我们与金职院合作的初衷就是为了人才,近两年在皇冠就业的毕业生就有39人。花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院里,我们将来就能收获越多。”皇冠集团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许文杰说,“毕竟,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人才,投入再多也值得。” 互惠共赢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倍增双方利益企业获得了人才利益、经济利益、政策利益、社会利益,学校获得的则是深度的、可持续性的校企合作,最终带来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短短一年多时间以来,企业们很快感受到了这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所带来的实惠,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利益。“人才利益就不用说了,我们通过校企利益共同体培养学生,不是简单地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和优秀人才,而是探索一种国际化管理模式,一种有益于产业知识更新和人才后续培养的途径。”许文杰说,“这样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