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70181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管理)厨房五常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认识五常法C餐饮行业五常法核心内容C五常法的效用C如何实施五常法C超越5SC 一、引言(一)厨房经理人管理的七大工作主题1.厨房组织模式:厨房管理组织结构的计划、建立、运行、定位,结构形态的确立等。2.人力资源管理:招聘试用使用培训激励生涯设计发展(退休、辞退)3.财务管理:价格战略、资本运作、成本控制等。4.物流管理:固定物、流动物、可增物等。5.生产管理:产品管理、设备况管理、生产流程管理、岗位管理等。6.销售管理:营销方案策划及论证、方案施实。7.发展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等眼光管理:有无国际视野,对国内外餐饮发展规律有无预见型,考虑上下政策、经济环境及文化氛围否。(二)厨房经理人

2、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困惑1产品品质致胜论产品决定胜负?2德、日企业的标准化程序日本人象机器?3员工行为与制度要求的对比4客户的忠诚度越来越低5同质化的炒菜风行6工作阻力工作动力7管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投入大、繁杂、工程大(三)平时认识的一些管理法则HACCP,也称“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防止食物链上出现微生物、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的国际认可技术。该技术不仅帮助客户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还能为这些危害引致的后果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目前我国通过HACCP认证的多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仅上海市有10多家餐饮企业通过了这项认证。流程改革、品质圈、ISO9000 、ISO14000、全面预防管理(TPM

3、),或是全面优质管理(TQM)。HACCP管理图解(卤菜间的加工师傅正在严格按规范操作)所有这些模式共性:标准化管理 程序化运作点面结合 由表及里全面管理与常规不同 推广阻力大效果明显(四)0000000主持人:食客来吃饭,关心的是桌面上的菜肴,至于这些东西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做出来的,怎么做出来的,他们则无法接近内幕。很多中小饭店、餐厅,厅堂内都能做到光鲜照人,但它们的厨房,看到过的人只能留下纷杂灰黑的记:厨房内杀气腾腾,厚黑腻滑;厨师们常年穿着雨靴,在厨房中小心翼翼地走动;冰箱里备料全不全总是要等看到传菜单、现去翻翻冰箱才知道;炒锅旁边同时摆放十个碟子八个碗,模样相似、一个标签没有,新上灶的厨

4、师要把盐和味精、面酱和黄豆酱分得一清二楚、不用思量就能伸到想要的碟子里,恐怕不是一两天能办到的。但澳门就有一家这样的酒店:它的厨房地面雪白,没有一滴水;台面整洁,没有一片碎叶,没有一个地方是拖把抹布到不了的,没有一个指示是新进的人看不懂的。这些看似细小的改善,在短短一月间就为酒店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这种脱胎换骨的效果来自于一个独门秘方“五常法”,1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和“家”2“一是最好的”3象“傻瓜”相机一样容易操作4地面没有一滴水5每个罐都有警戒线6推新法要“内外兼施”二、认识五常法(一) 什么是五常法(5S)在各机构里,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技术、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生活

5、的哲学,是一种长期运用后出管理奇效的利刃。五常法是优质管理的一种模式,在确保安全、效率、品质与减少故障方面发挥了简易可行的显而宜见的作用。(二)五常法的由来:1 生于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初19世纪中);2 成形于香港:“五常法”是香港人何广明教授在1994年始创的概念。在各机构里,“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五常法”源于五个日本字(其中Seiri意为整理,Seiton意为整顿,Seiso意为清扫,Seiketsu意为清洁,Shitsuke意为修养),全部是“S”带头的字,所以它也称为5-S。5-S在日本民间已流传了200多年,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已开始习惯抛掉不想要的东西,以

6、“空”为佳。何广明教授在日本研究优秀企业的时候,发现了5-S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1994年,他整理出了基于5-S的优质管理方法,那就是“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同时此法获得的支持,在本地推广。十年间,他的“五常法”被广泛运用于各机构中,取得管理方面的奇迹。3 发展、使用于各种行业,餐饮业于2000年开始引进。三、五常法核心内容餐饮优质管理五常法中文 日文 英文 原义 应用常组织 Seiri Structurise 分类处理 用来进行分级管理和原因处理(分开处理,把不需要的东西抛掉或回仓)常整顿 Seiton Systematise 整顿 各部门

7、的贮存方法和消除到处寻找东西的现象(定量定位,30秒内就可找到物品)常清洁 Seiso Sanitise 清理 清洁检查和清洁度(个人清楚卫生责任)常规范 Seiketsu Standardise 规格化 立法守法,目视管理和五常法标准化(贮藏的透明度)常自律 Shitsuke Self-Discipline 修养 习惯的养成和有纪律的工作场所(守纪守法、每天运用五常法)常组织:分开处理、找出原因(一常)常组织的涵义是:判断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物品并把它与非必需的物品分开;将必需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把它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在以往货物供应不够充分的年代,即使是最小的东西,人们也会将它保留。因

8、为人们觉得扔掉它是一种浪费。然而今天货物的供应充足、服务及信息多种多样,挑拣分类几乎变成了一种艺术。)1、分层管理常组织的艺术就是分层管理。分层管理包括先判断物品的重要性,再减少不必要的积压物品。同时,分层管理还可以确保必要的东西就在手头从而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2、“需要”(NEED)与“想要”(WANT)的区别许多人混淆了客观上的“需要”与主观上的“想要”的概念。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事。例:你在过去几年中收集了约30本杂志并放在柜子里,还宣称要把这些杂志全部保存起来以做日后参考。如果别人问你:“这30本杂志哪些是你客观需要的?”你可能会摇摇头说:“我不知道。”但如果问题换成下面

9、一种提法:“在过去一年里,这30本杂志哪些你从未碰过?”如果你的答案是25本,我认为这很正常。这说明:是客观上必需的物品就应弄清需要的数量,而把其余的物品扔掉。这是管理者作出决定很关键的一步。以下是一个根据厨房物品的使用频率来划分的贮藏方法参考例子。 迫切性 使用频率 贮存法 低 一年少过一次一年一次左右每二到六个月一次 丢掉贮藏在远处 中 一个月一次一个星期一次 置放在厨房内的一个固定地点 高 一天一次一个钟头一次 带在身边或放在最方便的地方 3、单一便是最好(ONE IS BEST)有关利用该原则的例子包括:一套齐全的文具、只须填写一页的表格、一天内处理所有文件、一站式服务和一个档案存放处

10、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天内处理所有文件。中国有一句古话:“今日事今日毕”。常组织 :组织零件和文件的存放使用一套工具 储存一份副本备忘录不应超过一页只开一小时的会议一分钟电话 当天内处理完毕应做的工作常整顿:定量定置(二常)常整顿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学科。旨在研究你多快就可以取得需要的东西,以及要多久才可以把它储放好。任意决定东西的存放处并不会使你的工作速度加快。达到常整顿有四个步骤。简单地说,餐饮厨房“整理”基本上是将工具、设备和原料的位置确定下来,以便在需要用时能够尽快找到。以下是一个有用的方法: 进行现场分析 用图表,详细列出有关的活动和所面对的问题: 活动 发现的问题 1. 肯定物品名

11、 1. 贮存地点不明确 2. 前往贮存处 2. 距离太远3. 寻找物品 3. 要来回走动4. 取出物品 4. 重复性高5. 放回物品 5. 经常忘记决定贮存位置 a. 将用不着的东西移开b. 决定分类法c. 名称规范化 在不造成生产延误的前题下,尽量减少存货。 决定贮存方法 在决定贮存方法之前,要注意以下几点:a. 选择合适的功能贮存法b. 清楚展示对象/贮存处名称c. 简化取出/贮存的过程 以工具功能或工作过程为依据,名称和地点都一定要明确,才能确保每个人都知道甚么东西放在那里,方便索取。 严格导守规则 设计管制贮存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a. 日常存货管制b. 避免缺货方法决定最低库存水平

12、标明有些用品正在订购过程之中c. 不断改进d. 训练e. 评估 要达到这些目标,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如果有人正在使用某东西标明是谁正在使用及何时可以归还2、遗失:决定有多少遗失3、善于利用通告、海报和标示进行内部沟通。因为这些东西给人以有秩序的印象,值得特别重视。常清洁:清洁检查(三常)“每人都应该清洁地方”,常清洁应该由整个组织所有成员,上至领导下至员工,一起来完成。澳门新时代美食中心的员工时刻遵守自己的诺言:“我不会使东西变脏”“我不会随地倒水”“我不会随处扔掉东西”“我会马上清理”“我会把掉下来的标示再贴上”等生活格言。而在办公室,最好是划出每人应负责清洁区域,规定清洁时段。这样做,分

13、配区域时必须绝对清楚,不能留下没有人负责的区域。如果每个人都不把这样的警告记在心里,肩负起各自的责任时,你就不能获得任何好结果。3S要通过不断细心检查与照顾,使酒店的所有对象保持在最佳状态。这里强调的是:任何污垢或废物都可能减低效率,带来废品或甚至引起意外,细心的检查、例常的清理以及恰当的预防措施,都是使工作场地保持最佳状态的重要条件。反之:不要只做表面工夫,大家看不见就算。 3S的精义是:清洁的目的是不检查。清理工作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般情况 大清理,找出污物源头 个别情况 清理厂房和所有器材 详细情况 通过清理与检查、预防机器、夹具和工具出毛病 表3 常清洁:清洁那些少注意 到的隐

14、蔽地方常清洁:经常明亮的清扫运动清理工作场所,可分为四个步骤:划定范围、分配工作(可用图表确定每个人应扮演的角色和责任范围。)根据地方,根据器材清理有系统地清理个别场地和器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情况恶化。 执行改善措施(不断寻找途径,加快清理过程,重点处理难以清理的地方。)建立整洁规则 (群体协作,能例常进行或每天进行。)常规范:立法守法(四常)常规范就是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常组织、常整顿和常清洁活动。确切而言,常规范活动还包括利用创意和“全面视觉管理法”从而获得和坚持规范化的条件以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化,包括立法和守法两方面。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要有明文规定,订定守则,告示全员,使大家知所依从,才能持之以恒。1S、2S、3S是短期行为,可以一鼓作气,做出成绩,但这些只是5S的起步。许多企业在学习5S后,进行清除、整理、清理后,就没有下文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一套明确的系统,以维持及长期实行前面三个阶段的成果。例如制定视度管理规则,显示机器故障,使机器或任何器材出现故障时,除了操作员,厂内的其它人也能够觉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