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9091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6课 最后一课》同步讲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努马卢梅斯当不朽者,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其中柏林之围两篇作品享有极高声誉),剧本阿莱城的姑娘等。都德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作品以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 2主旨归纳。本文以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语的故事为题材,通过描写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以韩麦尔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情。3课外链接。小 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

2、、。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小说的表现手法较为丰富,表现方式也较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可以并用,也可有所侧重,一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基本手段。中国的小说历史悠久,唐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章回小说,都是中国近现代小说发展的先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小说成为现代文学最有代表性的文体,按其篇幅一般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郝叟()哽()祈祷()诧异()惩罚()踱来踱去()1小东西 富豪 最后一课3人物 情节 环境4su gng q do ch chng du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又”寓意深刻,一个“又”字道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

3、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为下文“最后一课”埋下了伏笔。2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了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

4、存在着向心力。无论遇到怎样严酷的统治,最终他们总会夺回自己的国土。 学科#¥网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上学的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了几个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场景:普鲁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景就很难串联在一起。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侵略者,阿尔萨斯人失去了学习法语的权利,忍受着国土沦亡的巨大屈辱。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来表达这种悲痛的情感,用小男孩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悲愤。4课文是如何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

5、形象的?首先,韩麦尔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当柏林来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的命令时,他的心情沉痛万分。他穿上了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这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其次,他殷切地希望孩子们多多用心学习,痛心地检讨了自己过去教学中没有尽职的地方,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民族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最后,他鼓足勇气把最后一课坚持讲完,教学生用美丽的圆体字写出“法兰西”“阿尔萨斯”,最后又使出全力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都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法国人民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的心痛,以及深厚的爱国之情。5本

6、文的叙述视角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巧妙地从一个淘气调皮的小男孩的视角来表现深刻的主题,通过他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小弗郎士在这堂课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这让读者也深受感动。6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观点一:韩麦尔先生是主人公。小说用了很多篇幅来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表情、动作、服饰等,是一位捍卫祖国语言并坚持教学到最后一堂课的英勇战士,而且正是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言行所表现出的爱国之情感染了小弗郎士,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观点二:小弗郎士是主人公。因为他是贯串故事情节的重要人物,他从

7、怕老师到敬老师,从贪玩无知到认真学习,从爱国意识薄弱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作者正是通过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阿尔萨斯人民失去国土、失去母语的巨大悲痛,并深化小说主题的。观点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都是主人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忽略或贬低其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作用,都不利于对主题的理解。如果说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那么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就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郝叟(ho su)诧异(ch)哽住(gng)B祈祷(q)懊悔(o)挟(ji)C惩罚(chng)板凳(dng)捂(w)D紫藤(tng)钥匙(yo)赚(zhn)2下

8、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势哽住温和严肃B奥悔旷课忠诚糊涂C责备干脆激动古怪D惨白墙壁气氛视察3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B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C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D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B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不少讽

9、刺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杂文。C在他不断的启发教育下,终于使我认识了错误。D还没吃晚饭,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只剩下外语作业还没动手。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6选词填空。(1)想起这些,我多么_(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2)个个都那么_(留心、细心、专心),教室里那么_(安静、肃静、寂静)!(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庄严、严肃、肃穆

10、)的气氛。(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5)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谢意、敬意、敬爱)。(6)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7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仿写: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

11、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

12、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

13、,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1细读第一段和第二段,看这两段交待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韩麦尔先生今天与往常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什么会这样?3画

14、线的句子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4小弗郎士的学校为什么不教法语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5在这节课上小弗郎士都学到了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远去的风琴声刘心武1950年冬,我随父母从四川迁来北京,插班进了公立的隆福寺小学。母亲带我去报到那天,刚进校门,就听见音乐教室里传出风琴的声音,母亲颔首微笑,她认为风琴伴着童声齐唱的地方,才是正经的小学校。那时候学生还不称教课的为老师,而是称先生。有天放学我就随口说起:“小嘴先生教我们唱二月里来啦!”我觉得那首歌很好听:“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只盼着今年收成好,多打些五谷交公粮”我在城市里长大,想象不出“种田忙”是什么景象,更不懂什

15、么是“交公粮”,正想跟妈妈问个明白,妈妈却先批评我:“不许给先生取外号!”我就辩解:“又不是我给取的!同学们背地里都这么叫她,她嘴巴就是特别小嘛!”妈妈说:“我记得她姓因,你就该当面背地都叫她因先生!”我就笑了:“咦!妈妈,你也咬不准人家那个姓啊!她姓英,不姓因!”我们四川人,分不清韵母in和ing,一般都只发in的音。另外,也分不清声母l和n,一般只发l的音。母亲虽然早年曾在北京生活过,但毕竟母语是四川话,我们全家到北京以后在家里也是讲四川话,这就使得我们的普通话虽然都讲得不错,但一遇到有这两个韵母和声母的字眼,还是难免露怯。“小嘴先生”,现在回忆起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嘴,是名副其实的樱桃小口,有趣的是她偏会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