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991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同步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旨归纳。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论语()说()愠()三省()曾()子传()不习乎逾()罔()殆()一箪食()曲肱()笃志()3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

2、)(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饭疏食饮水()()(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19)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4)择其善者()(25)一箪食()2ln yu yn xng zng chun y wng di dn gong d3(1)学而时习之(按时)(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我检查、反省)(5)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6)传不习乎(老师传

3、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8)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9)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0)学而不思则罔(迷惑)(11)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2)人不堪其忧(忍受)(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以为乐趣) 学科网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4、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2在日新月异

5、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且从颜回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

6、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笃:)(6)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肱:)2请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四个成语。3阅读课文,翻译下列语句。(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

7、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根据语境填写句子。(1)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2)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4)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用论语中的话讲就是:(5)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8、:5解释下列加点的通假字。(1)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6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7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2)饭疏食饮水()(3)三人行()(4)吾日三省吾身()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君子病无能焉()(2)其恕乎()(3)勿施于人()2翻译这两则论语。3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

9、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结庐在人境,。(陶渊明饮酒)(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3)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4),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5),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6)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7)何处望神州?。(辛弃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8)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9)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0)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

10、友之雅的句子是:,。1(1)生气,恼怒(2)学过的知识(3)迷惑。疑惑(4)跟随(5)坚定(6)胳膊【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要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和识记。2温故知新、箪食瓢饮、逝者如斯、三十而立。【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现在的语言知识,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演化成现在的常用成语的句子。3(1)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4)只读书却不思考问题,

11、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5)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6)(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向他们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7)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8)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9)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以被改变。(10)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相关句子,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等常见文言现象。4(1)三人行,

12、必有我师焉。(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1)“说”同“悦”,愉快(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解析】此题考查通假字。分析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方法,即字义分析法、字音分析法、字形分析法。字义分析法即通假字乙与被通假字甲(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将乙的意思代入句中,句意不通,而用甲的意思来解释,句子通顺,一般来说,我们就可以认为乙通甲。字音分析法即乙与甲在读音上的联系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读音相同;二是近音通假,如“河曲智叟

13、亡以应”中,“亡”通“无”,读音相近。字形分析法即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或是本字的声旁,或者本字是通假字的声旁。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旁。6(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3)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5)名词作动词,吃 学科网7(1)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2)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3)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古义:每天;今义:日子。【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常见的古今异义类型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具体到此题,需结合词语的具体语境和课下注释进行理解。1(1)忧心(2)大概(3)施加【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应注意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充分掌握课内重点文言词语,并学会运用到课外文言语段阅读中。2孔子说:“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为自己没有能力而感到忧心,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注意“病”“其”“施”等关键词语。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疏通文意。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