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953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1课 春(第02课时)》同步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酝酿( )胳膊( )抖擞( )应和( )支撑( )摇曳( )宛转( )抚摸( )嘹亮( )2根据拼音写汉字。(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n xn rn( )张开了眼。(2)鸟儿将窠cho( )安在fn hu nn y( )当中,高兴起来了,h png yn b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ng yn( )的光,hng tu(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4)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 ),戴着l( )的。他们的草屋,x x sh sh( )的,在雨里jng m( )着。3填空。(1)春的作者 ,原名 ,号

2、 ,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年写的 、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4)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4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1作者写春风是通过哪几种感官来写的?

3、风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先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又运用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与柔和。 学#科网嗅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流水的叮咚,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悦耳。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2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的?作者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多层次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起句平淡如话,接下来便道出春雨的全部特征:“多”“细”“密”。第二层写雨中的景物,雨中屋、雨中树

4、、雨中草、雨中人,写出春雨对万物的滋润,无一字写雨,却又烘托出春雨的特点。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皆因有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灯有“黄晕”的光,因为有雨雾的笼罩;夜晚是“安静”的,因为春雨“润物细无声”。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小路上、石桥边、地里,人们都在享受着春雨的滋润。3结尾的三个比喻的顺序能颠倒吗?它们各自成段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时间上从先到后,力量上从小到大,写出了不同时段的春天给人的不同感觉。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赞美春天的强烈真挚的感情。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涨水( )

5、酝酿( )窠巢( )嘹亮( )抖擞( )黄晕( )2请用文中的词语替换括号中的内容。(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2)春天像小姑娘, (比喻姿态优美)的,笑着,走着。3下面句子用括号中的哪个字词更有表现力呢?(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闹/叫)着。(2)小草儿也青得_(刺/逼)你的眼。(3)山_(湿润/朗润)起来了。(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阅读春,完成下题。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7、,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

8、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

9、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本文的作者是 ,本文体裁是 。2第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3第段通过对春雨中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第-自然段,以三个句子并列结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2018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暖暖远人村,依依墟

10、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常说:“这

11、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

12、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

13、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1zhng ning k lio su yn词语。4C【解析】C项,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5D【解析】A项搭配不当,“消防隐患”只能“消除”,不能“控制”;B项不合逻辑,将“一倍”改为“一半”;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