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2768949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1、小镇,从社群起步7月初,杭州,宋卫平新创的蓝城集团,召开经营会议,一张“百镇计划”蓝图,向世界摊开。之前,5月底,老宋以绿城中国联席董事长身份在上海发表谈话,提出了他的小镇设想,引起广泛关注,其理想小镇计划因而进入全国视野。依他的设想,蓝城和绿城未来即将打造的小镇,完全超越了房地产开发,将以农业或文化等产业作为主导,深度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园区服务等跨界资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镇化解决方案。这个小镇计划当中,尤以正在杭州郊外启动的春风长乐项目引人瞩目。宋氏“小镇计划”的关键在于“人的城镇化”,而春风长乐项目正是落实这一理想的第一个理想小镇。在这个小镇,宋卫平

2、将以绿城农业作为产业引擎,在“小镇中心”周边,建设大型农业基地,将当地及周边农民就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并让城里人在这里玩转创意产业,以此消除城乡二元对立。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思路,一方面通过现代农庄产品,把城市家庭的种菜养花需求与绿城农业进行深度结合,一方面对农村基建、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建设及改造。受到这个美好理想和宏大计划的鼓舞,市场公众期待着看到春风长乐的小镇新貌,而此时,春风长乐已然抢先推出了社群组织“三乐堂”。2、社群之魂人是受价值观支配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利益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3、价值观,但一个群体,就需要有群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否则就乱了套。任何团队,如果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引领,都是做不成事情的;任何群体,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凝聚,都是不长久的。三乐堂胜出一般社群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它一成立,就确立了共同价值观,这便是由“孟子三乐”而引出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长乐乐”。但是,确立了共同价值观,固然已经可以凝聚一个社群,要做到社群的持续、恒久、坚不可破,却还需要“选举”符合社群本质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并把它确立为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作为社群的终极信念、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一个社群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社群的主要思想理念和根本指导原则,是这个社群衡量自身

4、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的标尺,是这个社群所崇尚的精神。要言之,就是这个社群的灵魂。一个人可以混混沌沌地活着,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社群却不可以,因为那意味着这帮人只是乌合之众、意味着他们会很快地解体和溃散。过去,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土地公公、每个城镇都会有一个城隍菩萨,每个家庭也都有祖宗和灶神。特别是,每个行业也都有行业神,如木工行业的鲁班、武艺行业的关公等等。这些神和祖宗,就是它们各自灵魂的形象化身。“三乐堂”的共同价值观是由“孟子三乐”而来的“长乐乐”,如果我们由此更进一步,便可以发现核心价值观就屹立在背后,那就是一个字:仁。为什么?因为,支撑“孟子三乐”的,就是“仁”,这正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5、。孟子关于三乐的话,来自孟子尽心上第20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在孟子尽心上第4段,孟子还说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意思是说:“万物都在我身上!以至诚立身行事,就是最大的快乐;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尽力去做,就最接近仁德。”这段话,指出“孟子三乐”的本源:三乐中,无论是人伦之乐、天地之乐还是教化之乐,其本源都是一个“仁”字,都可通过“反身而诚”来达到。为什么“仁”是三乐的本源?“仁”是儒家的根本信仰。孔子说:“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王阳明说:“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又说:“乐是仁之本体”。当人学到了仁、拥有了仁、处处运

6、用了仁,那就能够体验到最大的快乐回归天道的快乐、天人合一的快乐,因为到那时,人已能够处处都合于天道,处处都自在,处处都自由,真是无往而不乐。自己获得了至高的喜悦,还应该推己及人,“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仁就是终极大道、终极本体、一切的本源。之后,孟子才说到“君子有三乐”。三乐中,无论是人伦之乐、天地之乐还是教化之乐,其前提都是一个“仁”字,都通过“反身而诚”来达到。综上,“三乐堂”如果沿着“孟子三乐”的道路,掌握住“仁”,并把它确立为核心价值观,那就必能超越现在流行的社群(线上如豆瓣兴趣小组、百度主题贴吧、微信群,线下如俱乐部、同学会、商会、客户会等等之类),从众乐乐走到长乐乐,而且必能让社

7、员的人性得以升华,从而使社群成为人间大同的预演。总而言之,儒家的魂是“仁”,仁的化身是孔子、是历代圣人,找不到魂的人,可以找圣人。“仁”,就是圣人的念想。诚如宋卫平所说:“一个项目的魂,是项目总的一个念想。”言下之意是,项目总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那个念想,就是项目的灵魂。同理,一个小镇的魂,就是镇长的一个念想;一个社群的魂,也是社群组织者的一个念想。“三乐堂”既然源起于“孟子三乐”,那么,三乐堂的这个念想,就应该是儒家的“仁”。当我们从“孟子三乐”领悟到快乐的本源所在,并以“仁”作为社群的核心价值观,那就好似宗教有了一个神、事物有了一个灵魂,从此我们就掌握了把社群做到最好的根本环节。 3、感情连

8、接回头再看,“三乐堂”有没有激发社群成员们的情感?由于社群成立才不久,想必许多事情正在进行之中。无论如何,以下步骤,是“三乐堂”社群可能正在做的首先,目标一定要明确、有力、响亮,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要把目前“过田园生活,享农耕乐趣”这样的目标,上升、扩大为一场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田园生活运动”。只有上升为一场运动,它才具有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深入的影响力。一场运动席卷下来,所有的小镇和乡村,都将走动着城市人。与60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不同的是,它是一场生活运动,而不是政治运动。其次,价值观一定要合于大道、理直、气壮。这一点,涉及到对纯正中国儒学及中国本土佛学禅宗的准确理解。作为一个中国

9、人,要相信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是为了中国人好,要好好学习、用心领会,真的不要再小看自己的祖宗。在目标与价值观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当下要做的,就是要让其社员们,彼此之间产生感情的连接。“一回生,二回熟”,人们初次相遇,一般是陌生的状态;第二回见面,其实还有一点陌生。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见面,彼此才会熟悉起来,慢慢地变成熟人。当然,光光见面还不行,必须一起做事。人的感情都是从事情中来的。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想起一个人的时候,必然是同这个人一起在做一件事,哪怕是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回眸、一次散步。事情进入回忆,就是故事。社群组织者,需要把社员们组织起来,不勉强、不做作,以自然而然的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让

10、他们见面、共处,并且一起做事。所以,三乐堂,必须每周、至少每月都有相聚的机会,都要一起做很多事情。这样半年过去,彼此就会成为熟人,产生感情上的连接。要特别区分:做事情,不是“搞活动”。在行业内部,“搞活动”三个字,真是把活动给搞坏了。“搞活动”,目的性太强,功利性太强,而且往往不带感情,只走程式。组织活动的人是为了聚拢客户,搞交易;参加活动的人是为了捞点便宜、得点好处。为了赤裸裸的利益而搞活动,面和心不和,一拍两散之后,彼此再无瓜葛。所以,不要搞活动,要做事情。事情进入回忆,就是故事。故事包含着人物、事件和情感,是人生的主体。人生岂能没有故事?4、人生历程故事是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再起、

11、发展、高潮、结局,再起、发展的步骤的。作为一个社群,应该按照以下步骤去走,以完成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复圆满的故事。第一步,规划。在把大家聚集起来之前,社群要事先想好,让社员之间,彼此之间都做些什么事情。从三乐堂发布的信息来看,目前在108位创始社员中,组织了农耕、徒步、禅茶、读书四大兴趣群。从“兴趣群”这个叫法,以及四大兴趣群的名称可知,三乐堂,要组织社员们不断地做这四个有主题的事情。这里,我们要知道:主题只是主题,主题是给一件事情一个方向和一条主线。在具体的事情发生过程中,必然要有许许多多的分主题和许许多多的支线。换言之,在有主题的事情中,要让参与者自己在大主题中分出次主题、次次主题;大事情分出

12、小事情,小事情分出小小事情,小小事情纠结成小事情,小事情又生发出大事情,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无穷生发的事情中,把社员们的感情建立起来:不但是社员与三乐堂之间,更是社员彼此之间。这个事情要连带产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社员们对社群和对别的社员,形成信任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里的顺序是:信任感就来自于彼此的熟识,安全感就来自于信任感。两样具备以后,归属感会慢慢形成。社群要走的第二步是,求变。社群要让社员们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受。任何生命体,一万本心理学,说一千道一万,总结到最后,最根本的心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外),就是求新求变。就像钱钟书围城的主题:城外人想进去,城里人想出来,追求的是永恒的

13、变化。举三乐堂的“徒步兴趣群”为例。徒步,可以是单调乏味的,也可以是充满探险趣味的。这要看在哪里徒步、和谁徒步、徒步时会发生什么。每次徒步的地点不同、时间点不同、伙伴不同、中间发生的意外事件不同,都会使徒步这种活动,充满新鲜和挑战。最美妙的新鲜感,来自于自我更新、自我蜕变、自我成长。即,一个变化了的自己,所带给自己的新鲜感,那是最美妙、最美好的。试想:一直以为自己没有出息的一个社员,有一天忽然发现,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术机构,给自己颁了一个国际大奖!或者试想:一直以为自己很丑,经过点拨却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大美女!所以,社群要走的第三步就是:成长。要让每一个人,都获得不断的持续的成长和变化,获得向上

14、的感觉和机会。别看这事很难,其实,当一群人在一起、并用心去做的时候,它就一点也不难。大家只要相互鼓励、相互引领,各自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资源、圈子分享出来,就能最大程度地改变一个人。这件事,一定要当作社群里的大事去做,要让每一个人都经历改变、经历成长。当过学生、当过兵的人,想必深懂这个道理:只有一起成长过的,才是最难忘的、最深情的!不信,回想自己最亲的朋友,是不是童年的伙伴、学校里的同学和当兵时的战友,以及一起奋斗过的同事?一起成长过,才能心连心。再,还有一种美好的新体验和新感受,是来自于他人认识新的朋友,或老朋友让他耳目一新。特别是老朋友带来的新感觉,更加重要,因为一个人一辈子主要还是要同老

15、相识待在一起,包括家人、家族、同事、旧友等。而且根据邓巴150定律(Dunbarsnumber),一个人最多只能与150个左右的人建立起实质关系,一旦人数超过150人,就必然会与其中的某些人淡化关系,所以,人总是恒定在一定的朋友圈之内的。为此,社群要走的第四步就是:编织网络,在社群内部建立一张熟人网络、营造一种熟人氛围。最初要为每一个人编织社交网络,然后要让这个网络上的人不断地进行深度社交。总之要让每一个社员成为所有社员的朋友,并产生深层次的关系,特别是消费关系和生产关系。消费关系,指的是,社员之间可以发展“共享经济”,把自己的闲置资源,与其他人共享,并可获得相应的利益。大的如房间资源、车辆资源,小的是电脑资源、厢包服装资源,更大的则是人脉资源、关系资源,等等,都可以在闲置时,交由其他社员享用。生产关系,指的是一起创业,或有专业的社员到有企业的社员那边打工,或有钱的社员给创业的社员投资,等等。轻熟人社会形成以后,每一个人,作为大家的熟人,都不会被忽视。就像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其重要的角色和任务。那么,社群要走的第五步,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当主角,不但是社群的主角,而且是全社会的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