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947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04课 孙权劝学(第01课时)》同步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3语言特点。(1)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

2、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2)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

3、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4相关人物。(1)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带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3)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

4、的联系。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孰( )涉猎( )为博士( )遂( )更( )邪(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但当涉猎(6)见往事耳(7)孰若孤(8)蒙乃始就学(9)及 鲁肃过寻阳(10)卿今者才略(11)非复吴下阿蒙(12)即更刮目相待(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肃遂拜蒙母5qng sh sh wi su gng y6(1)谓:对说,告诉。(2)当涂:当道,当权。(3)辞:推托。以:用。务:事务。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

5、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学科¥%网2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3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联系你读书的体会说一说。读书可以丰富学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4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 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5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

6、,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卿(_) 涉(_) 邪(_)孰(_) 遂(_) 岂(_)2辨析古今异义。(1)治:(古义)_ (今义)_(2)博士:(古义)_ (今义)_(3)但:(古义)_ (今义)_(4)往事:(古义)_ (今义)_3(1)孙权劝学选自_,_是_(朝代)_主持编纂的一部_通史,记载了从_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诗_春秋等书。4根据原文意思填空。孙权劝学的原因

7、是:“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孙权劝学的语言是:“_”;孙权劝学的结果是:“_”。(以上均填原句)5选出对下面文言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_)A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 B吕蒙辞掉了军中事情繁多的职务。C吕蒙说他军中有很多任务。 D吕蒙说他在军中职务太多。(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A大哥你预见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B大哥你怎么看见事情这样晚呢!C大哥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D大哥你怎么这么晚才了解这事啊!(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的语气是(_)A傲慢 B自豪 C埋怨 D轻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8、!”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权谓吕蒙曰(_) (2)及鲁肃过寻阳(_)(3)孰若孤(_) (4)肃遂拜蒙母(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显示

9、了吕蒙怎样的神态?5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二、课外类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暮:(2)炳烛:(3)戏:(4)昧行: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018年中考山东济宁卷】阅

1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

11、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汙(w)池:水池。水潦:雨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

12、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者 之 效 也?1qng sh y sh su q【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

13、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2(1)研究 治理(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一种学位(3)只,只是 表转折的连词(4)指历史 过去的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了解。作答此题,首先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去判断所要填写的内容即可。 学%科网5(1)A (2)C (3)B【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蒙辞以军中多务”,注意对“辞”和“以”的翻译。答案为A项“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2)注意对“何”“见事”“之”的翻译。可翻译为“大哥你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这是一种学有所成的自豪之情,应表达的是吕蒙自豪的语气。一、1(1)对说(2)经过(3)谁(4)拜别【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