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913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送东阳马生序(课时1)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为“”。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著有宋学士文集。2背景探寻。宋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即其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召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

2、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自己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这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标题意为:写给东阳县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3知识链接。太学与国子监的区别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当时周王室的太学以南北东西中的方向为序,分别称为“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和“辟雍”。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是元、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

3、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嗜: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3)弗之怠。怠:_(4)走送之。走:_(5)不敢稍逾约。逾约: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 游:_(7)援疑质理。援:_ 质:_(8)色愈恭,礼愈至。至:_(9)负箧曳屣。屣:_(

4、10)以衾拥覆。衾: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1明初诗文三大家 太史公2马君则4(1)爱好,喜爱(2)借(3)懈怠,放松(4)跑(5)超过约定期限(6)学问渊博的老师 交往(7)引、提出 询问(8)周到(9)鞋子(10)被子(11)光彩照人的样子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同时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来源:学+科+网Z+X+X+K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

5、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未尝稍降辞色。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6、不知。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5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6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7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7、”,但他们都没有学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8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来源:学科网9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目的何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表达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10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11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

8、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2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3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

9、会意、形声、假借、转注。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常用的文体。C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一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与资治通鉴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4按要求默写填空。(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

10、“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_(2)同舍生皆被绮绣。_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材料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1、”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材料三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1

12、)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改为“_”。【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后加“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

13、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来源:学_科_网(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序,

14、有删改)【注】滑稽:比喻能言善辩。旬朔:十天或一个月。比:近来。惩艾:惩治,惩戒。曩:从前。寻绎:推求探索。省:记。孙搴:人名。勒:此处译为编辑。庶几:或许,差不多。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主人日再食一二再,再而三B烨然若神人然则何时而乐耶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D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然负此自放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