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2768651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散文诗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匿笑( ) 祷告( ) 嗅觉( ) 罗摩衍那( ) 并蒂( ) 姊妹( ) 莲蓬( ) 菡萏( ) 攲斜( ) 荫蔽( ) 徘徊( ) 烦闷( )【答案】n do xi yn d z png hn dn q b pi hui mn【解析】区别下列字音:n-y do-zh q-y hui- hi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答案】(1)臭嗅 (2)荫阴 (3)篷蓬【解析】注意形似字字

2、形差异。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偷偷地) 沐浴(洗澡) B攲斜(倾斜) 观摩(研究、切磋)C祷告(向天神求助) 妄想(荒诞不合理) D无端(原因,起因) 至爱(最)【答案】A 【解析】“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4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诚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的语言使金色花成为名篇的重要原因。修改意见:_(2)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修改意见:_【答案】(1)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2)“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应删去其中的一个。【解析】(1)句式杂糅。(2)前后矛盾。5按要求变换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3、1)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改为“被”字句)(2)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改为否定句)【答案】(1)我小小的影子便要被我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2)你不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解析】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6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答案】示例: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

4、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解析】结合文章的主旨,文从字顺即可。7综合实践活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七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主题为“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母爱的古诗词名句,并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诗词名句:_ 活动倡议:_ (2)请你根据李睿娜同学搜集到的如下材料所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

5、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刘和刚母亲)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母爱是_,_。【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举办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比赛活动;替母亲做一次家务劳动;为母亲送一束康乃馨。(2)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 那份辛苦陪伴我们入梦 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 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解析】根据要求答题即可。仿句补写要能构成排比。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洁白的栀子花美国玛莎阿伦 邓笛(编译)从我12岁那年起,每次我过生日的这一天,花店

6、都会将一束洁白的栀子花送到我家。花是给我的,可给我送花的是谁,连花店跑腿的小伙计也说不知道。花束上没插贺卡,也没留便条,事后也没人打电话说自己是送花人。几次以后,我也不再去打听是谁送的花了,我只是快乐地看着它,嗅着它,这神秘、漂亮的花儿迷人地躺在粉红的包装纸里散发出醉人的香味。但我心中一直在想象谁是送花给我的人。这个人,或许有点害羞,或许很有个性,不想让人知道身份,但不论是谁,肯定是喜欢我或对我心存感激的人。由于处于人生花季,最让我激动的想象是,送花人可能是个男孩,与我相识相知,或对我一见钟情。我的妈妈也帮我猜想谁是送花人。她问我,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她的话使我想到了邻居的太太,我放学回家,常

7、碰到她从车上卸一大堆东西,而她的几个孩子则调皮地跑来跑去,我不是帮她搬东西,就是帮她照看孩子,防止他们跑到大路上去。我又想到路对面的一个老人,每年冬天都是我帮他取邮件,以免他经过台阶时滑倒。或许是他们中的一个送花给我表示感谢?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我17岁那年,一个男孩伤了我的心。他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我伤心地哭成了一个泪人。哭泣中,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早晨醒来时,我看到梳妆台的镜子上妈妈用唇膏给我留下的一行字:“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看着这句话反复琢磨,并让它留在

8、镜子上,一直到我从失恋中恢复过来,才将它擦掉。但也有些伤痛是妈妈无法医治的。在我高中毕业前夕,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悲痛、害怕、绝望,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及我期盼已久的舞会、话剧表演等各种庆祝毕业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我甚至不想报考我一直神往的远方的一所大学,而只想留在家里在本地一所大学读书,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妈妈尽管也悲痛欲绝,但还是没忘掉我的事。在爸爸去世前一天,她和我一起在商场买了一套连衣裙,是那种有着红白蓝三色的瑞士产的连衣裙,妈妈说我穿上它一定会成为舞会上的公主,但回到家我们发现营业员把尺寸搞错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调换,第二天爸爸就去世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妈妈没忘记。

9、在毕业舞会前一天,我在床头发现了已经调换过的连衣裙。妈妈总是关心子女的感受。她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逆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觉得生活就像那束洁白的栀子花,漂亮、迷人、有生命力,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丝的神秘。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8你认为是谁给“我”送了十年的鲜花?请简述理由。【答案】妈妈。结尾写到,妈妈去世后花店就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由此可知,这十年来,其实是妈妈一直在“我”生日那天给“我”送花。【解析】本题考查重要信息筛选。理清记叙的要素,尤其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概括出文章或片段的基本内容。表述时,可省去时间、地

10、点两个要素,用“人物经过(或目的)结果”三个要素,或者用“谁”“怎么样”“做什么”三个意思(即:何人何样做何事),汇成一句话就可以。9妈妈利用神秘人送来的栀子花,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迪?【答案】启发“我”的想象力。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概括记叙的内容方法:关键词句捕捉法。关键词在此处指的是文中反复出现的表意强烈的词,关键句是指文中的起始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词句往往是文章内容、中心的集中表述,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对内容的概括大有好处。10如何理解妈妈写的“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

11、扇就会打开”这句话?【答案】示例:人生中的幸福之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上了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人生的另一扇幸福之门才会为你打开。【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深刻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11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是一个有爱心、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智慧的人。【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形象是阅读的重点,主要命题方式有:概括形象的特点;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几个方面:首

12、先,要重视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其次,要结合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再次,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时就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最后,还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其他人物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等等。12文章以“洁白的栀子花”为题有什么作用?【答案】洁白的栀子花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象征妈妈美好的心灵;以此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标题就是线索,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语带双关。很多文章的标题语带双关,具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和象征义)。(5)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