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768478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活动安排,我镇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先后赴郫都、xx等区市县实地调研学习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在拓展思路、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找准了在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社区社会组织轨迹式导入、社区造血内驱动生成以及有效性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针对性做好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调研主要感受: 一是找到了突破点。xx乡村振兴案例,有效整理、盘活了农民土地资源,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找到了突破点。xx

2、区、xx区、xx区等城市社区在社区治理上找到了便民化、亲民化、活力化的突破点。 二是看到了创新点。一系列的案例都彰显出各自独特的创新点,如xx市道明竹艺村的艺术设计创新,传统的竹编手艺在这里代代传承,无论是建筑、基础设施还是布景,随处可见当地竹编技艺的创造性应用;xx区的文化文创创新、xx区的志愿服务创新,无一不呈现出创新带来的生动实践。 三是找到了连接点。从合作模式上看,乡村振兴案例找到了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公司等多方主体的合作点,让老百姓有盼头,经济组织有赚头,实现多方共赢的格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案例找到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辖区优质资源的合作点,让居民有甜

3、头、社会组织有赚头、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有干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四是彰显了人文点。参观的案例中,牢牢抓住了文化这一魂脉,深入挖掘、展示、放大文化的独特性和效应性,展现了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独特魅力,实现了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其中,又以致强社区、xx宽窄巷子“后街经济圈”特色街区和xx安公社区几处最具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一)xx区xx街道致强社区:一是社区切实践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通过“市民驿站.xx通”等设施设备实现“一站式”、“不见面”、自助化办理居民民生事项服务,让物业管理、公积金查询、房屋信息查询、社保查询等民生事项在“家门口”办结。对于超出社区职权范围的事

4、项通过“百事通”人工服务加以补充完善,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得以实现。二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通过“精准扶贫.公益帮扶计划”对辖区4050就业困难人员、因病因灾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给与体制外的另一份保护和关心。三是充分整合社区资源,通过“五大清单”即: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工作清单、项目清单和行动清单扎实开展好社区活动。搭建新社交平台(楼栋微信群),充分征求民意民需之后,在楼栋微信群里征集、预告社区活动,让社区活动拥有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保证所有活动都是老百姓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很好的解决了社区活动群众参与靠“组织”问题。 (二)xx区xx街道宽窄巷子“后街经济圈”特色街区:以“xx国

5、际文创硅谷”为整体功能定位,以“七巷子”为项目主体作为支撑,通过业态调整、节点场景打造、氛围营造等形式,彰显的“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也让大家深受启发。那一道道居民自己动手设计的可替换式3D绿化墙,那一幅幅社区小朋友手绘的充满创意的彩绘,那一扇扇社区热心群众自己设计署名的镂空装饰窗,尽显社区共建共治痕迹和社居和谐共荣画面。 (三)xx新区xx街道安公社区:首创式开展党员“2+1”积分管理模式、五线群众工作法。特别是以“潜溪书院”为载体的全时段订单式志愿服务和社会组织轨迹式共管体系以及社区基金、红色公益走廊、 慈善榜、志愿公益银行等公益平台的运作,都让大家赞叹连连。社区负责人针对社区管理服务中

6、的棘手问题,比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新时代居家养老、社会组织扎根计划、社会组织反哺社区、服务轨迹延伸和社区造血等问题,都给出了让人心悦诚服的答案。社区如此做法既解民困、聚民心、惠民生还让大家自觉拥护、爱护、保护和珍惜这个团队。 二、我镇社区发展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统筹力。坚持党统揽全局,充分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注重党建品牌效应,以党建促社建、村建,强化镇-社区支部党组织三级联动,持续提升社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统筹领导。建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及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揽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及乡村振兴工作。统筹学习。镇党委统一部署安排,组织党政领

7、导、科室负责人、村(社区)书记主任及部分村民代表100余人先后赴郫都区、xx市、xx区、xx区、xx区、xx区、xx新区等学习乡村振兴及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先进经验,拓展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路,开阔了眼见,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干劲。统筹创新。镇党委统筹安排,系统谋划党建工作创新要点10条,在全镇范围内,复制推广党建“360”工作法,创新开展“三问三亮”“三千三先”“三送三访三促”等活动,营造全域红色氛围,激发广大党员服务村(社区)、服务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 二是坚持共建共享,提升自治力。坚持“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发展路径。全域征求意见,在全镇探索试点以“请你喝杯下午茶,说出你的心里话

8、”为主题,全面开展“居民下午茶”活动,聚焦民生民意,汇聚民情民智,通过建立“心里话”记录,建立“回音壁”答卷,建立“金点子”档案,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000余条,吸纳辖区居民有效建议100余条,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治力。全域营造氛围。通过宣传发动会、坝坝会、庭院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宣传动员会200余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氛围。全域众筹共建。探索社区治理基金模式,在菱角堰社区试点建立“家园美化基金”,以众筹方式开展社区增植补绿家园美化行动,居民参与率达95%以上,征集社区基金1.3万余元,居民认养各类绿植花卉3万余株,真正实现众筹共建。 三是坚持搭建平台,提升连接力。坚持“

9、大党建”思路,积极整合辖区优质资源,积极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全域化推进“众筹共享”“社企共建”模式。建立三方联动平台。镇党委牵头,建立政府、华侨城公司、宝胜村三级联动联席机制,定期定时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分析研判问题,有力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宝胜乡村振兴项目各方连接力。搭建区域化党建联动平台。党建坚持整合辖区资源,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制度,比如菱角堰社区党支部联合辖区“两新”组织驼峰通用航空公司党支部,开展社区“增植补绿美化家园”行动;老街社区依托区第二人民医院的特色资源,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同行”社工具体运作,因地制宜打造“庭院鲜药铺最美养生院落”,进一步搭建了区域内党组织、社会经济主体、社会组

10、织之间的桥梁,汇聚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是坚持城乡共建,提升协调力。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强化人才协调发展机制,农村党组织后备干部交流到城镇社区党组织挂职学习,城镇社区党组织后备干部下沉到农村党组织学习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法,充分合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共建共治。比如宝胜村根据党员构成特点成立乡村振兴党支部,已和xx区永康社区、八角井社区成功搭建党建结对共建平台,共同开展结对帮扶、社区治理等活动。强化产业协调发展,建成特色葡萄产业基地200亩,发展“互联网+农业”,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引入优质资源,全力服务华侨城西部公司,配合推动华侨城宝胜乡村振兴项目,强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

11、一步做强文旅产业。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强化“三治“结合,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现代治理体系,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去一改”,推动居民成为社区治理主体,推动村民成为乡村振兴主体。强化安全治理,实施“雪亮工程”进万家、开展打非扫黄、扫黑除恶工程,实施网格化精准管理。强化生态治理。持续开展院落“微治理”活动,全面开展院落整治,常态开展河长制、大气污染防治、“三无”企业、农家乐、黑臭水体等整治,进一步推进建设生态廊道、小游园建设,让群众留得安心,住的舒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转变不够

12、快。部分党组织仍旧存在依赖传统行政手段推进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未充分意识到新时代党组织核心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职能。 二是资源整合不够深。未充分挖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与村(社区)群众联动共建需求点,缺乏行之有效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未有效搭建平台发挥古镇景区对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造血功能不够强。xx镇所属村(社区)集体经济底子薄、起点低、基础差,造血“马力”不足,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基本依赖于上级财政投入,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强。 四是政策配套不够全。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培育社会企业和

13、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体系等具体工作方面,欠缺结合xx镇实际制定的配套政策指引工作开展。 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多。xx镇八角井社区现有30多个老旧院落因产权问题(此类院落为居民自建房,房屋无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无法对标纳入“老旧院落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院落水、电、气配套不到位,绿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差,与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发展不匹配、不协调,亟待探索出符合xx发展现状的有效解决途径。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坚定不移强化党建引领。继续丰富完善“360”党建工作法,落地落实党员教育监督管理,积极助力宝胜村争创国家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八角井社区建设市级示范社区。持续柔性引进社区治理、

14、乡村振兴专项人才,实施“360人才全搜索计划”,深度挖掘民间能工巧匠、社区领袖,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全力引进高端人才,实现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二是坚定不移强化人本意识。坚持“可进入、可参与、可分享”原则,按照“去办公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要求,力争年底前实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全覆盖。持续深入探索村(居)民自治新模式,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充分发挥村(居)民自组织功能,充分调动村(居民)自治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浓厚氛围。 三是坚定不移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财政经费机制改革,切实强化资金保障激励、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化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体系,以抵偿高质服务为主导,大力提倡社会资本注入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为村(居)民享受高品质服务提供坚实财政保障。充分借鉴提炼先进社区优秀社治经验做法,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对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在会上加以推广和表彰并纳入年终考核。 四是坚定不移注重辐射带动。继续做好与华侨城的对接和服务工作,深化资源优势互补,大力开发以“客家魂”为主体的特色街区、系列文创产品和特色美食,发挥好景区对社区治理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乡愁留根,文化铸魂,助推“和美”xx建设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