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6823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诗歌鉴赏限时训练限时 45 分钟1.(2014河北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注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答:_ 答案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词的上阕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衬香腮”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阕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

2、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答案意境: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错落有致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环境。

3、(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诗歌的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答:_2答案秋雁、夜猿。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与环境的恶劣。4.(2015德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游览风景优美的西岩所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

4、样的形象?答:_答案青山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5.(2014龙岩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 注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荦(lu) 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1)请简要分析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 ”中“清”字的妙处。答: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 清 ”字有“清澈、澄明 ”之意。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营造了清新、澄澈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2)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

5、乐的诗人的自我形象。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注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不愿做官的人的敬称。芸藿: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_(2)有人说 “诗人没有写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了”。请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喜悦之情的。答:_3答案(1)“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图。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

6、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盎然的生机,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另外,也写出了两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2)诗中选取 “北场”“东皋 ”“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渲染,但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以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的意境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 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

7、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题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查对形象的鉴赏,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1)“马不肥 ”“债多”“风透卧衣 ”等词语可见其贫穷,这正表现了他的为官清廉。 (2)“边雪藏行径”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雪之大;“林风透卧衣”既写风之猛,又写衣之单,内涵丰富。答案(1)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

8、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8.(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题。竹轩诗兴张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4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

9、文,故称。(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答:_(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解析(1) 第二联上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雅之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诗人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好像通过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下句写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诗人静观外物,体察入微,写得自然清丽,别有意趣。(2)应先概括诗人形象,然后结合诗中意象分点分析。诗人心志清隽,爱好闲雅。他身处竹轩,轻掩柴门,漫步小径,品茶焚香,或倦卧,或闲吟,悠然自得。竹轩之中四时皆佳趣,赏竹,观雪,品梅,均非别处所能领略,亦足见诗人的清雅之趣。答案(

10、1)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 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9.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 题。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

11、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 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_(2)诗人把 “旗彩坏 ”“鼓声低 ”分别接在“天寒”“地暗 ”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_答案(1)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5(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12、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lin):悲伤。(1)诗中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 高洁 (或“超然脱俗 ”“清高”),志向远大(或“ 心忧天下”) 的品性。(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 或 “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