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上传人:牙** 文档编号:12767121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一品味思想情感(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知能构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

2、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常见设问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

3、诗句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方法指导1“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抓诗题和注释等,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2)抓字词找诗眼,析意象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是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3)抓诗句多角度、多

4、层面理解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状物句抓住双层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义;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4)抓结构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江风引雨”是个短语,若联系所在的句子,情感则很明显;“入舟凉”,一个“凉”字,点出了“江风引雨”带给人的心情。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两步答题规范准确概括思想情感。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真题示法(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

5、,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的大意。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

6、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第二步:从诗歌标题入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步骤一)表现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之情。(步骤二)颔联戏谑友人,尾联自傲自夸,这是通过诙谐的态

7、度表达自得之意。(步骤一)表现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步骤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是牢骚之语,本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这首诗的颈联“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尝试解答_【答案】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他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八归史达祖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

8、村,欲暮竞然竹。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注】史达祖,曾任韩胄幕僚,韩败后,史被牵连受黥刑,诗歌写于此时。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_【解析】把握作者的情感,应注重理解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比如本词下阕中的前六句,作者认为自己当年的风流还在,能够在困境中借酒浇愁,同时回忆路上骑马漫步、泛舟游赏的情景等。“只匆匆”两句,写作者看到现实景象后的悲凉情怀。最后三句,写作者遥想远方的朋友,以此表现作者此时的孤独寂寞之情。【答案】自我安慰。下阕前三句写作者自信过去

9、的风流情意还没有衰减,能够在被贬的环境中借酒浇愁;接下来三句回忆作者过去骑马漫步、泛舟游赏而不觉孤独的时光。空虚寂寞的情怀。作者看到眼前景色,更觉愁闷满胸。怀念朋友。作者远望淮山,想念朋友,却没有收到朋友的来信,更觉伤感。考点二鉴赏诗歌形象(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人物形象知能构建古代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人物形象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

10、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

11、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常见设问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

12、分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方法指导1鉴赏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2)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3)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的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2答题步骤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词人)(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特别提示:“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诗(词)句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真题示法(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尝试解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