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66854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78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8页
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8页
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8页
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8页
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A税法学习知识笔记.doc(2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CPA税法笔记钟方源题型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问答题综合题合计客观、主观题比例题量分值24题*114题*1.54题*62题15+1644题45分:55分24分21分24分5分31分100分5分考试时间两小时。计算题主要考消费税法、土地增值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国际税收综合题一般考 增值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教材结构框架内容章次第一部分税法总论第1章第二部分税收实体法:(分为9章、三类、17个税)流转税法(2章:增、消)第2-3章其他税法(5章:13个税)第4-8章所得税法(2章:企业、个人)第9-10章第三部分国际税收国际税收第11章第四部分税收征管法和行政法制(分为2章)税收征管法第12-13

2、章税务行政法制第一章税法总论第一节税法的概念【知识点1】税法及其特征【考情分析】一般考点一、税收及内涵 1.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税收内涵:(1)税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因为财政收入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凭借的是政治权力,体现强制性(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体现无偿性3.特征:强制性、无偿性 二、税法及特征 1.含义:税法是国家制定因为它是一种法,必然要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因为它是一种法,必然调整的是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特征:义务性

3、法规;综合性法规(1)义务性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相对于税法的义务来说,权利放在从属地位,由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决定;(2)综合性内容包括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由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税法与税收关系:税收是经济范畴;税法是法律范畴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二者关系概括为: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知识点2】税收法律关系【考情分析】一般考点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三方面内容权利主体(1)双主体:对征税方:税务、海关、财政;三个部门组成,财政不直接征税,但它制订法律文件对纳税方;采用属地兼属人

4、原则。意思是中国居民、中国管辖区内即可征税。注意是“兼”,不是“或”,二者可同时成立,也可只成立一项(2)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有各自的权利义务,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权利客体征税对象 关系的内容征、纳双方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平等的。【知识点3】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考情分析】一般考点一、税法的地位1.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

5、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2.性质上属于公法。3.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解析】明确了国家可以向公民征税;明确了向公民征税要有法律依据。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区别: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税法带有明显的国家意志和强制,调整方法主要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法。联系: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同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保障关系刑法与税法调整的范围不同。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违反税法情节严重的,给予刑事处

6、罚。刑法修订后,第201条以“逃避缴纳税款”取代了“偷税”。但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还没有作出相应修改。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联系: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区别:(1)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一般行政法不具备;(2)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而税法是义务性法规。第二节税法原则分为两类,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知识点1】税法基本原则【考情分析】重要考点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一、税收法定原则核心基本原则基本原则里面的核心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

7、提出这一最根本的税法原则。(一)含义: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必须由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二)内容:税收要件法定原则、税务合法性原则。1.税收要件法定原则立法角度国家对其开征的任何税种都必须由法律对其进行专门确定才能实施;征税要素的变动都应当按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征税的各个要素规定应尽量明确。2.税务合法性原则征收程序法定执法角度二、税法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内涵: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三、税收效率原则1.经济效率: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2.行政效率: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四、实质课税原则应根据客观事

8、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例如】特别纳税调整。【知识点2】税法适用原则【考情分析】重要考点内容要点法律优位原则(1)含义: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法律法规规章(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1)含义: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2)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1)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2)作用: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

9、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而给法律适用带来的混乱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1)含义: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该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限制(2)应用: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特别法普通法,否则就没必要专门制订特别法了。注意:“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与法律优位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 这个表述居然是正确的。姑且可以理解为“上位法改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就没动”。 通常的话,特别法是一般法的细化,一般不存在不冲突。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1)实体税法不具备溯及力;(2)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程序

10、优于实体原则(1)含义: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2)目的: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该原则规定即使对纳税金额产生了分歧,也必须先缴纳税款或提供担保,才能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补充: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指一国政府与他国政府签订的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经本国最高权力机关确认后,即具有高于国内所有税法的效力。这是各国普遍承认并在有关税法中予以明确的税法适用原则,我国也不例外。这一原则在税法中的适用,是协调国家之间的税收管辖权重叠,减少重复课税,避免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的冲突所必需的。第三节税法要素【知识点】税法构成要素【考情分析】重要考点税法的构成

11、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重点有:一、纳税人1.含义: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范围: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纳税人与负税人、扣缴义务人关系:二、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1.含义: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2.重要作用: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同时,征税对象也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2016考点】3.与课税对象相关的两个概念:概念含义与课税对象关

12、系作用或形式税目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注意,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不是征税对象本身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贯彻国家税收调节政策需要 税基(计税依据)计算税额的基数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 对课税对象量的规定 价值形态(从价计征):即按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计算,如增值税 物理形态(从量计征):即直接按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计算,如城镇土地使用税 比如一平方米土地税额=税基*税率三、税率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13、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税率=税额/征税对象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税率形式含义形式及应用举例比例税率% 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单一比例税率(如车辆购置税)差别比例税率(如城建税) 累进税率% 征税对象按数额(或相对率)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纳税人的征税对象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超额是按数额的绝对大小来分若干等级超率累进税率(如土地增值税)超率是按数额的相对大小即相对率来分若干等级 超倍累进税率。我国没有采用。超倍只是用基数的倍数关系来划分

14、,基数是绝对值时实际上就是超额;基数是相对数时实际上就是超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提高后对全部数额按该对应级别的税率征税。税率形式含义形式及应用举例定额税率 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比如一辆汽车、一平方米土地,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 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提示】有的税采用两种税率形式四、纳税期限:关于税款缴纳时间方面的限定。税法规定的缴纳时限不包括“申报期限”相关的三个概念:(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2)纳税期限: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税额的时间。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3)缴库期限: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界满之时,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纳税期限:(3个)例如:销售货物(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