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66802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单项选择题 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 每题1分 计 20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由 A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C 人的思想属性决定的 D 人的血缘种族决定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 A 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唯物论与历史观的统一 C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 实践性与真理性的统一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 C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D 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4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A 重要动力 B 基本动力 C 直接动力 D 次要动力 5 中国古代的 五行说 属于

2、A 朴素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6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 A 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 B 大胆揭露 勇敢面对矛盾 C 科学分析主要和次要矛盾 D 平稳化解矛盾 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8 农业的歉收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也影 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 从因果关系看 这是 A 一因多果 B 一果多因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 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 不确定 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 绝对 同时它又

3、是这样的确定 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 话表明 A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B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 实践标准也不可靠 D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 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倚 这句话体现了 A 折衷主义思想 B 朴素辩证法思想 C 诡辩论思想 D 二元论思想 11 客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 宿命论 B 古希腊的柏拉图哲学 C 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 D 近代德国的黑格尔哲学 12 反映论是 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B 除庸俗唯物主义外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D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有原则 13

4、传统的植物学理论认为 水稻 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 优势 而我国科学院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的现象与此不 符 于是大胆创新 反复试验 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 是水稻 的产量大幅提高 这表明 A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 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 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D 通过实践 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14 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共同体是 A 氏族 B 部落 C 家庭 D 民族 15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 A 全盘否定 B 既有克服又有保留 C 变相肯定 D 在旧事物中增加新内容 16 假象和本质具有鲜明的对立 因此 A 假象和本质没有必然

5、联系 B 有些假象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 C 假象和本质只有偶然联系 D 假象和本质有必然联系 17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论断表明 A 运动的绝对性 B 静止的绝对性 C 运动的有条件性 D 静止的无条件性 18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 自然历史过程 指 A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 B 社会发展历史就是自然发展历史 C 社会发展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历史过程 D 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相似 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 过程 19 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A 从抽象到具体法 B 归纳演绎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矛盾分析法 20 坚持 两点论 和 重点论 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分析

6、法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C 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D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 双项选择题 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或少选均不 得分 每题 1分 计 10分 1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抽象性 D 具体性 2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 A 看其形式 现象上是否新奇 B 看它表面是否完满强大 C 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D 看它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 两点论 与 重点论 的辩证关系 4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同时要认

7、识到东西 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 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 决不能一 蹴而就 这是因为 A 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 B 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 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5 实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必须具备 A 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基础 B 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感性材料 C 充分的物质条件 D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表现在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D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7 有人说 龙年

8、生贵子 从因果关系看 这个说法犯了如下 错误 A 倒因为果 B 歪曲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 倒果为因 D 把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在一起 8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C 自然 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科学之科学 9 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休谟 10 三个代表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它 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 A 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 B 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 C 最终的真理体系 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三 辨析说明题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和分析 每题 5分 计

9、20分 1 在此之后 必然因此之故 2 主体只能是人 而人不能只是主体 3 马克思主义把反映论引入认识论 从而科学揭示出认识的本 质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 名词解释题 每题 4分 计 16分 1 物质 2 发展 3 理性认识 4 实践 五 简答题 每题 6分 计 24分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六 论述题 任选一题 回答两题以首题计分 计10分 1 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 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 联系我国改革 开放的实际阐

10、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 单项选择题 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 每题1分 计20分 选错一个扣 1分 1 B 2 A 3 C 4 A 5 A 6 C 7 B 8 A 9 B 10 B 11 A 12 B 13 B 14 A 15 B 16 D 17 A 18 D 19 D 20 C 二 双项选择题 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或少选均不 得分 每题 1分 计 10分 选错一个扣 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判断说明题 每题 5分 计 20分 1 在此之后 必然因此之故 错误 2分 因果关系的特点之一是 原因在先 结果在后 但 是不是所有在先的事物一定是在

11、后事物的原因 也不是所有在后 事物一定是在先事物的结果 二者还必须具有内在联系才能构成 因果关系 3分 2 主体只能是人 而人不能只是主体 正确 2分 主体只能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而人既可以是主体 也可以成为客体 3分 3 马克思主义把反映论引入认识论 从而科学揭示出认识的本 质 错误 2分 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认识论观点 马克 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认识论 提出能动的反映论 从而科学揭 示出认识的本质 3分 4 正确 2分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之中 会极大 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地改变社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3分 四 名词解释 每题 4分 计 16分 1 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

12、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分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2分 2 发展就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 上 升运动 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性意义 4分 3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分 是人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对感 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 整理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 事物 的全体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2分 4 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 的物质活动 或者说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 同时自身也得到 改造的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4分 五 简答题 每题 6分 计 24分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

13、容是什么 第一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不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 2分 第二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 节 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2分 第三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既 有克服又有保留 2分 2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 意识指导活动的目的和计划 人在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知识 和愿望确定行动的目标 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 通过活动来满足 需要 2 分 第二 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表面 的 偶然的现象 而且能够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 2 分 第三 意识通过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人们在正确

14、地认识和理论指导下 通过社会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 西 2分 3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 的 2分 真理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 就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所以是否是真理 在认识领域和客观事 物范围内都得不到证明 2分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是主体和客体的 交错点 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 桥梁 实践的过程就是主体作用于客体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过程 所以实践的特点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 只有实践才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分 4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第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15、质财富的创造者 2分 第二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分 第三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分 六 论述题 任选一题 计 10分 要求论述紧扣题意 合乎逻 辑 1 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 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 两个方面 矛盾同一性及其表现 矛盾斗争性 根据论述情况判 分 4分 网络也具有两个方面 有利有弊 有利的表现 有弊的表现因此 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 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长处和优势 正确 利用网络 尽力减小网络的消极面影响 不沉溺于网络 防止不 健康网络内容的侵害 根据论述情况判分 6分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

16、的原理 联系我国改革 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的 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变化 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 基础的规律 是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根据论述情况判分 分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虽然基本上是适合的 但 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 某些方面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进行社 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才能推动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逐步适合生产力的要求 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改革 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根据论述情况判分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