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66614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习题库带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一、上下句背诵一、学而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为政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

2、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四、述而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五、子路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3、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以时 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 省:检查4.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策划,考虑5.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于事:在办事情上敏捷 6.就有道而正焉 就:走向,接近7.学而不思则罔 罔:罔然无所得 8.思而不学

4、则殆 殆:疑惑9.诲女知之乎 诲:教导10.是知也 是:指示代词,这11.学而不厌 厌:满足1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修:培养 讲:讲习 研究13.饮水,曲肱而枕之 枕:动词,当枕头用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愤:因不满意而感情激动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几个人,并非确指“三”16.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唯:表示判断17.君子喻于义 喻:明白,懂得。18.礼乐不兴 兴:盛。19.野哉由也 野:鄙陋。20.则民无所措手足 措:放。21.无所苟而已矣 苟:不严肃,跟“敬”相对。22.欲速则不达 达:到达。三、名句出处学而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吾日三省吾身。为

5、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为政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里仁1. 朝闻道,夕死可矣。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述而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 三月不知肉味。4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路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四派生的成语、俗语1.论语 子路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2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3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7、也。” 见贤思齐5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爱民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9、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暴虎冯河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乐在其中为政1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

8、子对曰: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举直措枉1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里仁1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造次颠沛五、文学常识1.论语是(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孔子的门人2.论语成书于战国初年,现存论语(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03.论语的内容包括:( )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教育原则四个方面政治主张 4.孔子所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是哪种人? 君子5.曾子。名( ),字( )。 参 子舆6.“由,诲汝知之乎?”“由”的字是( ) 子路7.孔

9、子用“正名”回答了哪位弟子的提问? 子路8.里仁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 )与( )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君子与小人9.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 )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为政以德10.我们文学上所说的“四书”即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哪一位? 颜回12.“孝悌”的“悌”是什么意思? 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13. 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

10、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 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 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1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 )的思想。 和而不同16. 传说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3000 7217.论语是在( )代由()列入”四书”之一 宋,朱熹18孔子是( )时期,( )国人,(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和()。 春秋,鲁,儒,仁,礼19孔子诸多弟

11、子中()被后人追封为“卫侯”“河内公”子路20.子路篇主题涉及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即()思想。正名六注音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yu)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n)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xng)4、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shng)5、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r)6、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su)7、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zhun)8、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ho)9、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y)10、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y)11、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q)12、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shu)1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gng)1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