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66081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生理学习题库及答案.doc(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 A、人体与环境关系 B、人体细胞功能 C、人体功能调节 D、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E、人体功能活动规律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物质代谢 B、新陈代谢 C、适应性 D、应激性 E、自控调节 3、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A、吸收 B、新陈代谢 C、物质合成代谢 D、异化作用 E、消化4、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 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 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5、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

2、应的能力称为( ) A、反射 B反应 C、抑制 D、兴奋性 E、兴奋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神经活动 B、肌肉收缩 C、腺体分泌 D、反射活动 E、动作电位7、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A、有效刺激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E、阈值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 )A、基强度 B、阈强度 C、阈时间 D、利用时 E、时值9、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程度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性越低 E、没有兴奋性10、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液 D、细胞内液 E、细胞外液11、

3、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1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13、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15、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 )A、神经调节 B、激素远距调节 C、自身调节 D、

4、旁分泌调节 E、自分泌调节16、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17、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膝跳反射 B、减压反射 C、排尿反射 D、望梅止渴 E、吸吮反射18、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适应性反应 B、旁分泌反应 C、稳态反应 D、非自控调节 E、前馈调节 1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偏差信息 B、干扰信息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E、自控信息 20、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A、血液凝固 B、排便反射 C、

5、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D、排尿反射 E、分娩反射答案1-5 EBDAD 6-10 EDBDE 11-15 BBAAA 16-20 ADADC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人体内O2、CO2、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2、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的是( )A、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和入胞 E、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3、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4、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 )A、受体蛋白 B、通道蛋白

6、 C、泵蛋白 D、载体蛋白 E、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5、与单纯扩散的特点比较,易化扩散不同的是:( )A、顺浓度差转运 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唯一方式 E、是离子跨膜转运的唯一方式6、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 )A、电位梯度 B、浓度梯度 C、电-化学梯度 D、钠泵供能 E、自由运动7、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是( )A、跨膜梯度降低 B、载体数量减少 C、能量不够 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 E、疲劳8、氨基酸进入一般细胞的转运方式为:( )A、易化扩散 B、入胞 C、单纯扩散 D、吞噬 E、主动转运9、关于主动转运,错误的是:( )A

7、、又名泵转运 B、依靠载体蛋白的协助 C、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进行D、消耗能量 E、主要转运无机离子10、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出膜外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11、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12、Na+ 跨膜转运的方式为:( )A、单纯扩散 B

8、、易化扩散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 E、主动转运和单纯扩散1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A、维持细胞内高钾 B、防止细胞肿胀 C、建立势能储备 D、消耗多余的 ATP E、维持细胞外高钙 1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15、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16、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17、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

9、值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8、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与K外流有关,其数值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19、正常状态下,细胞内离子分布最多的是( )A、K+ B、Na+ C、Ca2+ D、Cl- E、Na+和Cl- 20、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 B、Cl- C、Na+ D、Ca2+ E、Na+和Cl- 2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 )A、不受细胞外的Na+ 浓度影响 B、不受细胞外的K+

10、浓度影响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值无关 E、与Na+ 通道复活的量无关22、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E、不规则变化23、产生动作电位下降相的离子流是( A ) A、K+外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Ca2+内流 E、Na+和Cl- 24、人工地减少细胞浸浴液中Na+ 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少 E、先减少后减少25、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 )A、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B、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C、动作电位超射时D、绝对不应期

11、 E、相对不应期26、静息时细胞膜内外的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有赖于( )A、膜上ATP的作用 B、膜上Na-K泵的作用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Na-K交换 E、膜对Na和K的单纯扩散2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 B、Na+ C、Cl- D、Ca2+E、Mg2+28、阈电位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 )A、K+ B、Na+ C、Ca2+ D、Cl- E、Na+和Cl- 29、阈电位是:( )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B、引起超极化时的临界膜电位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E、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30、刺激阈

12、值通常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31、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 B、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C、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 D、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E、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32、神经纤维峰电位时期约相当于(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正常期33、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幅度最小,这种情况见于:(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正常期34、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