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只是分享.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65984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3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只是分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只是分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只是分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知识点与概念只是分享.pdf(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符号是 m 其他常用的 长度单位还有 km dm cm mm m nm 等 2 换算关系 1km 3 10 m 1m 10dm 1m 100cm 1m 3 10 mm 1m 6 10 m 1m 9 10 nm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 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 行定量的描述 必须使用仪器来测量 常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卷尺 三角尺 等 如测量要求更精确 则需选用游标卡尺 和螺旋 测微仪 4 使用刻度尺六会 1 会察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2、零刻度线 量程 和分度值 2 会选 所测物体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 且选择合适的 分 度值 3 会放 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 平行 不能歪斜 4 会看 读数时 视线要 正对刻度线 不得斜视 5 会读 一定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6 会记 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 估读值以及单位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知识点 3 时间的测量 5 在国际单位制中 时间的单位是秒 符号是 s 其他常用的时间 单位还有 h min 等 6 换算关系 1h 60 min 3600 s 7 在古代人们使用 日晷 沙漏计时 在现代生活中 我们通常使用 钟 表来测量时间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 经常用停表

3、来测量时间 8 机械停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1 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 秒针和短的分针 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小表盘与大表盘时间 之和 2 按停表分三步 第一次按下小按钮时 表针开始走动 第二次 按下大按钮时 表针停止走动 第三次按大按钮时 表针归零 知识点 4 误差 9 测量时 测量值 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不能避免 只能尽量减小 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选用 精密的 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刻度尺的选取怎样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 选取合适的量程 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根据测量要求和精确程度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 分度值

4、反映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过大时 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过小则没有必要 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 1 刻度尺使用口诀 平行正放 刻度紧靠 视线正对 注意估读 正确记 录 2 如果被测物体的始端没有对准零刻度线 则用末端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始 端对应的刻度值 3 单位换算口诀 数不变 单位换 乘进率 进行算 时间的测量停表的小表盘和大表盘怎样读数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怎样根据大表盘 小表盘的读数确定所测时间 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 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 秒针 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 和 60s 两种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 要分别读出分 小表盘 和秒 大 表盘 并

5、将它们相加 特别注意的是秒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 的停表需要判断分针是否过 半刻度 若已过半刻度 需要加30s 误差与错误误差和错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相同吗 测量长度与时间时 误差越小越好 但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在测量过程中 尽量减小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 是可以避免的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基本方 法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 1 机械运动 10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 形式运动 知识点 2 参照物 1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 作为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2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就说它是运动的 如果 没有变

6、化 就说它是 静止的 13 参照物应该怎样进行选择 1 参照物根据 需要来选择 平时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 一般 默认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 参照物一旦选定 我们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3 除被研究物体 外 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1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首先要选 定参照物 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可能不同 运动是 绝对的 静止是 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 不存在 的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参照物及其选择我们一般说某个物体在运动 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参照物的辨别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 是静止还是运动 看研究对 象相对哪个物体是

7、静止还是运动的 则此物体就是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怎样理解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步骤 一 选 参照物 二 看 研究对象 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三 判断 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 1 速度 1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 相同时间比较 路程 通过路程 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 相同路程比较 时间 所用时间 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16 在物理学中 把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越大 物体运动得越快 17 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求路程的变形式 svt 求时间的变 形式 s t v 18 在国际单位制中 速

8、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符号是 m s 在交通运 输中 速度的常用单位是 千米每小时 符号是 km h 换算关系 1 m s 3 6 km h 知识点 2 匀速直线运动 19 物体沿着 直线且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其特点是在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0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叫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做变速直线运动 21 自然界中很难找到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我们可用平均 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有关运动的图像问题s t图像中 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平均速度是s t 和时

9、间轴平行的直线 表示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处于静止状态 斜率表 示平均速度是0 在应用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时 首先要清楚横 纵坐标物理量的含义 即是 v t图像还是s t图像 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平均速度需要哪些条件 解平均速度问题的基本原则 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平均速度 无论题目 如何变化 原则不变 绝对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有何特征 1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情况 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中是不多 见的 只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 才将某些运动近似地看作是匀速 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快慢不变且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在任何时刻 任何一

10、段路程内 速度都是相等的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2 如何用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s v t 2 在实验中 用 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用刻度尺 测量物体通 过的路程 23 准备玩具小车 木块 斜面 金属片 斜面的作用是 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1 实验设计 将长木板的一端用 木块垫起 使它保持很小的 坡度 若坡度太大 小车运动太快 时间太短 不便于测量 若坡度 太小 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 2 测量路程时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的末端或中点 必须从开 始计时的小车的

11、头量到 计时结束时的车头 或从开始计时的小 车的尾量到 计时结束时的车尾 3 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应使小车做直线运动 4 将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全程的路程 1 s 和小车通过的时间 1 t 利用公式 1 1 1 s v 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1 v 5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 测出上半程的路程 2 s和小车通过的时 间 2 t 利用公式 2 2 2 s v 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2 v 6 用 12 ss 算出下半程的路程 用 12 tt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程的时 间 利用公式 12 3 12 ss t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 v 7 结论 小车沿斜面

12、下滑 速度越来越快 平均速度的测定实验中路程怎么测量 时间怎么测量 测得路程和时间后怎么处理才能获得准确的平均速度 1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 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 或车尾 量到计 时结束时的车头 或车尾 不可以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 头量到车尾 2 注意小车运动路程是哪一段 这段路程小车用多长时间 记录数据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时要一一对应 3 在计时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停表的操作与运动物体始终同步 4 在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数据 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些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每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吗 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 在前一半时间 的速度为 1 后一半时间 的速度为2 由平均速度公式

13、s v t 可以推导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 2 v v 推导过程 因为 12 2tts所以 12 2 tt st 12 2 v v 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 在 前一半路程 的速度为 1 v 后一半路程 的速度为 2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 12 2 推导过程 因为 1 1 1 2 S t 1 2 1 2 s t v 所以 12 11 22 ss tt 即 12 S tt 12 11 22 s ss 1212 12 12 2 1 2 vv 整合探究专题 1 机械运动及其应用 突破点 1 对物理量的估测估测是我们学习物理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 也是物理考试的重 点 我们应该根据生活经验 把题目中的

14、问题与所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体积 时间等进行比 较并判断 突破点 2 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由于在精确的测量中 我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所以 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一定是刻度尺分度值的整数倍 而估计值就是不够一个分度值时估计到分 度值的十分位 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测量结果换算成只有一位小数的数值 这个数值的单位 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突破点3 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对一个物理量的测量的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对一些细小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 可以采取累积法间接测量 突破点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同一个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 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必须仔细审题 确定研究对象是相对哪

15、一个参照物的运动情 况 根据比较的结果再下结论 突破点 5 相对运动的速度我们平常说的速度都是指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 如果我们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 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也发生了变化 运用相对速度来解题能使问题简化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突破点 6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计算运动的物体有两个 对于每一个运动的物体来说 运动 的时间 路程 速度中已知其中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根据 s v t 求出第三个量 对于不同的运 动物体要紧抓住它们在运动的时间 路程 速度这三个物理量中的等量关系 突破点 7 数学思维法解答物理问题需要数学工具 运用方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之一 使用时我们需要找出题设条件中的等量关系来

16、建立方程 突破点 8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平均速度 12 12 2 速度的平均值 12 2 v v 突破点9 变速运动中的复杂计算不知道路程 也不知道速度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 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相等 可以用两个成等量关系的表达式列方程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24 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 止 发声也停止 25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26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7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 能传声 知识点 3 声速 28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声速是描述 声音传播快慢 的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物理量 29 声音的大小跟 介质的种类 和介质的温度 有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 中传播的速度一般 不同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0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 s 31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 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