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佩杰事迹有感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5890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孟佩杰事迹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孟佩杰事迹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孟佩杰事迹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孟佩杰事迹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孟佩杰事迹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孟佩杰事迹有感 读孟佩杰事迹有感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孟佩杰“在贫困中,他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他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的评价。 从八岁到十二岁,十二年,他照顾养母每个日日夜夜,每个点点滴滴。 从人还没有灶台高,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到带着母亲上大学,她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她的身上有许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我们要学习他尊老助人的高尚品质。 “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 养父离家,养母瘫痪,她的肩膀过早地挑上了生活的重担。 当别的孩子

2、享受着美味的饭食时,她却要踩在小凳子上做饭,忍受着无数次摔下的疼痛;当别的孩子已开始做功课;她却还在为母亲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 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当我们还在为父母的辛勤付出而感到心安理得时,在城市某个角落,农村的某个山坳,却有和我们同年龄甚至比我们年龄更小的孩子已经在践行这一美德。 说到孝顺,我们多用将来时,而如孟佩杰等千千万万生活条件困难的人用的却是现在进行时。 “尽孝,是一切善德的开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 当孟佩杰二十岁的生命中,就有四千多个日夜在照料养母时,提起孝心,我们还能用“将来”吗。 (2)我们要学习他持之以恒的顽强精神和她乐观的人生态度。 “刚瘫痪的那几年我心情不好。 常发脾气。 再苦再累,她都没在我面前流过一次泪。 若不是出自养母刘芳英亲口,常人都难以置信这个拥有此不幸的童年的孟佩杰竟会有如此乐观的人生态度。 “两百个,二百四十次,三十分钟”这便是每天孟佩杰要为母亲做的仰卧起坐.拉腿的次数和时间。 如此枯燥的工作重复两百二十次,更何况天天如此。 支撑孟佩杰坚持下来的毅力正是我们缺失的。 一个单词一句古诗词只要每天重复几次节能牢记,我们做到了吗?重复看似是一件最简单的事。 经常如此是一种习惯,而天天如此却是一种精神。 和孟佩杰一样,还有许多感动中国人物是那么的“草根”,他们就像一把道德的直尺,度量着我们心与心的距离。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