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XX事迹》有感1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5889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XX事迹》有感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XX事迹》有感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XX事迹》有感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XX事迹》有感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XX事迹》有感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XX事迹》有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XX事迹》有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XX事迹有感1 读邓小平事迹感言邓小平,四川广安人。 1904年8月22日生。 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 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 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在读大学时代,我就非常喜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上个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读完了邓小平事迹,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邓小平同志是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他不但是我国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的领导人,而且还是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2、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邓小平事迹回顾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更曲折坎坷,他的一生“三落三起”,在被错误地达到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愈加激起探索真理的勇气,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更大作为。 邓小平坚持原则,做事公正,有大胸怀和大视野,考虑的全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下面先说说他的“三起三落”吧邓小平同志在担任领导职务的时候,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支持了毛主席,而支持毛主席的原因在于他认为“这对党有利”,第二次被打倒,和刘少奇一起被化为走资派

3、,刘少奇是第一号走资派,邓小平是第二号。 他认为,学生的运动冲击了政府,政府应该有秩序。 这和文革的思路是相违背的。 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他工作干的好,75年的整顿非常有利,经济抓的好,人民也拥护他。 但是四人帮看不惯,所以又被打倒了。 所以,他的一生犯的错误和经历的挫折都是因为他的原则性太强的缘故,不是因为他为个人谋什么私利而被打倒的。 他吃亏的原因在于他对自己诚实,对别人负责。 邓小平自己承认,他一生最困难的阶段是文革的那段日子,在那段日子里,他两次被打倒,下放到江西,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委屈和孤独。 之所以能够闯过这个阶段,一方面在于乐观主义,另一方面就在于他自己的一个承诺对共产主义的

4、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信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相信总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认为,邓小平的愿望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让人们过上好生活,为社会主义做贡献,这个巨大而艰巨的承诺让他宠辱不惊,挺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但他出来工作时却依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事。 他就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崇高品德和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邓小平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创造性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 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按需分配,各尽所需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穷共产主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表明他的理论,他摆出了毛泽东思想和列宁思想的例子。 毛泽东思

5、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拿来,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解决问题。 而列宁也是一样,十月革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国情结合起来。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能拿一个笼统性的框架照搬,而是要理解它的精髓,结合自己的国情,否则就是本本主义,历史上不是没吃过本本主义的亏,当年共产党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就是这么来的,以为苏联的指示高于一切,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改革开放也是一次冒险,很难说它的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要去尝试,要去试验,好了,继续用,不好,总结经验,重新调整,再接着走。 这里关键的一环就是实践。 没有实践之前,你无法预料前面究竟有多少困难和阻碍,你不知

6、道未来会遇到什么机遇,你只能试探着走,不断的纠错和改正,不断的前行。 邓小平创造的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理论,主张问题发现了,然后就去解决,于是就有了经验和办法,可以在新的环境下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同志不仅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为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读完邓小平事迹,最使我过目不忘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 说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令我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作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何等的艰难,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从读邓小平事迹后,我感到我们青年时代,就应该要有坚定的信仰,树立信心,沉着坚韧,在困难的时候,要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工作执着的精神,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