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2765881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共6套)(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和过关测试题(说明:该文档是根据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编写,内含各单元复习教案和过关检测题,并配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2.阅读时,能分清内容的主次,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3.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核心素养】阅读时,能分清内容的主次,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重难点】(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

2、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北京的春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腊八粥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3)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

3、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4)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阅读秦腔(节选)完成课后题。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本组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专题编排的,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方法。五、评价检测1.生字盘点,(1)我们这里过春节,有o( )l( )八zhu( )的习俗,年初一那天家家吃jio( )子,

4、rn( )放鞭炮,走亲qi( )。zh( )眼间到了元xio( )节,又是一个小高潮。(2)一只乌y( )在一棵树上q( )息,因为树叶chu( )密,没有人发现它,也就没有人去打jio( )它。2.请用“然”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1)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2)两三百人聚集在一楼,秩序(),毫不混乱。(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非常牢固。(4)他()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3.补充句子。(1)春城无处不飞花, 。(2) ,老大徒伤悲。(3)今夜月明人尽望, 。(4)河汉清且浅, 。【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古诗

5、三首 藏戏【教学后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小小书法家。请抄写下面的文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好。(3分)相传古时有一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逢除夕出来伤人畜,人们只有逃往深山躲避。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逢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驱赶年兽。二、读拼音,写汉字。(12分)lu tu h l tn n 水 板 位 油 o zhu hu y kui n 王 乌 子 水 三、词语训练营。(17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宇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野马脱缰(jing)吞噬(sh)琼浆(qng)

6、青面獠牙(lio)B.优哉游哉(zi) 招徕(li)随心所欲(y)毫无倦意(jun)C.哄堂大笑(hng)结束(h) 行善积德(j) 雪域高原(y)D.响彻旷野(ch) 婀娜(nu)赞叹不已(y)一鼓一钹(b)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4分)(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醋大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堂大笑能歌()舞行()积德赞叹不()两面()刀不()而足 4.词语解码。(4分) (1)寒食东风御柳斜 ( )(2)泣涕零如雨 ( )四、句子练习吧。(11分)1.补充句子。(5分)(1)日暮汉宫传蜡烛,

7、。(2) , 。纤纤擢素手, 。(3)中庭地白树栖鸦, 。2.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五、课内阅读坊。(13分)1.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为了大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2.读句子,回答问题。(1)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2)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宏愿

8、的意思是: 。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他不仅没钱,还 。(2分)(2)“58座”说明 ,“开山鼻祖”说明 。(2分)3.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样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发来反抗吗?并且八儿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1)“不可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2)“这奇怪的东西”指的是什么?(2分)(3)写这段的话的作用是什么?(2分)六、课外阅读选。(14分)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

9、。据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

10、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不输廓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

11、律美。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 (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有改动)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2分) 中国结的特点 结与饰物的搭配2第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第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4分) 4根据文中加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1)将插图中的“福”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2分) (2)如果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