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65734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子规划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规划2: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十二五”规划目 录前 言1一、“十一五”产业发展回顾1(一)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1(二)重点产业领域取得较大成绩2(三)电子仪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3(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3(五)产业链整合进程日益加速4(六)产业扶持政策逐步完善4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5(一)产业发展形势分析5(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6(三)面临的环境条件7三、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7(一)发展思路7(二)发展目标81、经济指标82、创新指标8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9(一)主要任务91、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配套能力9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整体水平93、以重大专项实施为契机,加强产业

2、互动9(二)发展重点101、集成电路生产设备102、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113、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134、通信与网络测试仪器145、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156、数字电视测试仪器15五、政策措施15(一)加强战略引导,完善产业政策15(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自主创新15(三)提升产品可靠性,加强服务能力建设16(四)引导专项成果辐射,推动技术应用扩展16(五)重视人才战略,集聚高端人才16I前 言电子专用设备产业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分支,是知识、技术、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最高端,其基础性强、关联度高、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3、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电子仪器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具有高投入、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占比不高,但对经济发展的“杠杆”和“倍增”作用却十分巨大。为推动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持续发展,缩小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根据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涉及电子专用设备和电子仪器两大行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加强行业管理、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的依据。一、“十一五”产业发展回顾(一)产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在“十一五”期

4、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虽然期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呈现出下滑态势,但在国内多项政策激励下,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暖,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业企稳回升,实现了生产、销售和经济效益总体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0%,从2005年的783亿元增长到超过1987亿元,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的行业骨干企业年均增长率为25%,从52.7亿元增长到160.6亿元。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仪器规模以上企业年均增长19,到“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940亿元。五年间,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品中太阳能光伏设备以及元器件参数测量仪器、超

5、低频测量仪器等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二)重点产业领域取得较大成绩“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围绕光刻机、刻蚀机、65纳米制造工艺、先进封装设备等重点任务,集中资源重点投入,取得很大进展。北方微电子及上海中微公司2种12英寸65纳米刻蚀机产品样机已进入大生产线进行考核验证;上海微电子公司封装光刻机已进入长电科技考核测试;七星华创12英寸氧化炉已进入大线测试;中科信12英寸离子注入机已完成3台样机组装,正在进行测试。多种12英寸关键设备陆续进入大生产线考核验证,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设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我国

6、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年均增长率达到58%,基本具备了从晶体硅到太阳能电池片的成套生产线设备供应能力,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晶硅太阳能设备爆发式增长,为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电子仪器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电子仪器产业根据市场应用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结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针对多功能、多参数的复合测试需求,测试设备从单台仪器向大型测试系统形式迈进;电子测量仪器向模块化和合成仪器方向发展;野外工程应用需求不断促进测试仪器向便携式和手持式升级;新型的实时频谱分析仪开始推向市场;3G、数字电视等民用领域专业测试仪器新品不断涌现。(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

7、升“十一五”以来,电子专用设备仪器行业内主要企业通过引进国内外的高科技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在关键设备和开发中规避已有的国外专利,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性能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初步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设备进入了大生产线。我国的无铅焊接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表面贴装设备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电子仪器行业的本土企业逐步进入自主研发阶段,初步掌握核心和高端仪器技术,能够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大部分配套电子仪器。在部分特种电子仪器产品方面打破了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为重点装备的技术

8、保障和研制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五)产业链整合进程日益加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引导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进程持续加速。北方微电子、上海中微、七星华创等整机企业与北京科仪、沈阳科仪、沈阳新松等零部件企业围绕刻蚀机、注入机、氧化炉等高端芯片制造装备与关键部件进行联合攻关;江苏长电、南通富士通等国内封装龙头企业联合26家企业开展成套封装设备与配套材料的系统应用工程。按照上下游配套的“项目群”方式,系统部署实施重大专项,有力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建立、产业规模的增长和综合配套能力的形成。(六)产业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

9、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无铅工艺的整机装联设备列入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中,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本土重大技术装备订购和使用,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有力带动了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技术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行业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突出问题:产业规模偏小,本土企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端设备开发相对落后;部分产品性价比虽高,但可靠性较差,市场占有率低;设备开发与产品制造工艺脱离,影响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缺乏。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战略

10、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迅速增长、新兴增长点不断涌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为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政策支持。但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国产设备仪器的推广应用难度加大,也使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一)产业发展形势分析2010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总额达到395.4亿美元,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各个地区的设备支出都呈现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百分比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大陆和韩国。2010年中国内地半导体设备市场为22.4亿美元,预计2011年为26.4亿美元。按此增长率推算,到2015年,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全球光伏生产

11、设备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0%,达到104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到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从区域市场来看,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占全球市场51%的份额,预计未来5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较高比例。据此,可以判断到2015年我国光伏设备将继续保有巨大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性能驱动永磁式同步电机、金属化超薄膜电力电容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将成为我国电子专用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多学科交汇为电子仪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发展和三网融合对电子仪器提出新的测试需求,预计上述领域的电子仪器以及环境保护测试仪器和医疗电子仪器会面临大发展。(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将继

12、续遵循“摩尔定律”,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对相应制造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是特征尺寸的缩小和套刻精度的提高等技术指标的改进,而且需要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用户拥有成本等经济指标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设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平板显示设备、整机装联设备等设备功能和性能的提升也将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电子仪器向宽频带、大实时带宽、大功率、高精度、高密度、高速方向发展;将广泛采用新型元器件,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网络化、开放式、可重构、微型化、抗恶劣环境、测量功能集成集约化方向迈进。(三)面临的环境条件“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对

13、“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量大面广的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为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产业也面临着制造企业对于采购本地设备仪器的积极性不高,在采购本土设备时需要面对工艺与设备的融合,新工艺开发缺乏技术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为本地开发的专用设备仪器提供良好的市场销售环境和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国产设备仪器的使用成本,提升本土产品的配套率,提升本土产品的竞争优势,提振用户对国产设备仪器信心,是“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三、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

14、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亟需的、带动性较显著的电子专用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为重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开发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产品,批量进入生产线,提升市场自给率;以承担重大专项为契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扶植起一批电子专用设备仪器重点企业。(二)发展目标1、经济指标“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将实现17%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骨干企业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电子仪器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5%,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

15、2、创新指标12英寸65纳米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实现产业化,研发成功45纳米-32纳米制造装备整机产品并进入生产线应用。在若干技术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大幅提升创新实力和差异化竞争能力。研发出8-10种前道核心装备、12-15种先进封装关键设备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缩小我国集成电路设备、工艺技术水平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除光刻机外基本缩小到1代甚至基本同步;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表面贴装设备除自动贴片机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成电路后封装设备、液晶显示器件后工序设备、发光二极管(LED)设备(除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外)、片式元件设备、净化设备、环境试验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电子仪器总体技术水平达到2005年前后国际先进水平,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绿色环保等应用领域的电子仪器基本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一)主要任务1、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配套能力加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围绕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中小尺寸平板显示、下一代通信等重点领域所需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大力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产品推广应用进程。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