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65732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一、基本情况介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6年,现归属于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理工分院。目前在校学生有06、07、08、09级四个年级5个班共计330人。共有专职教师12名,建有9个专业实验室。理工分院开设有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通信工程、测控仪器与设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上对该专业提供了重要支撑。三亚学院有着一套独特而又务实的育人理念,把“让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作为办学的宗旨;把“311”(掌握英语、计算机和中文写作3个交往工具,1个健康人格,1项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模式;将“五种素养”(工具、专业、人

2、文、人格、行动力)和“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培养的规格;以“应用型,实用性”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广泛参照各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围绕学院办学理念和“31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和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二、自评情况1.师资队伍1

3、.1队伍结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从事教学工作数十年、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以及充满活力和干劲的青年教师,是一支热爱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有较强实践能力,结构较为合理、勇于创新、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学队伍。师资队伍结构表总人数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教授高工副教授中级其它博士硕士本科其他40以下研究生1215337565比例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百分比50%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83%1.2 主讲教师学院把主讲教师资格作为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 制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本科以上学历担任4年以上教学工作者方可

4、独立承担各环节的教学工作,担任主讲教师。学院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鼓励教师按课程跨专业,形成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专业课程体系的中的主干课程以主讲教师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电子信息专业12名教师中担任主讲教师的为10人,比例为83%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中任主讲教师的比例达100%。1.3科研情况科研是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重要途经,也是体现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以促进教研、丰富课堂和更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科研的目标开展各项科研学术活动。科研情况表科研发表学术论文发表教研论文科研项目总数35篇12篇5项平均年人均1.27篇3年人均1.2篇每5人有2.5项目2.办学条

5、件2.1经费投入学院每年都逐渐增加经费的投入,大力扶持新专业的快速起步和成熟。 2.2实验仪器设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在的理工分院建有计算机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和电子技术实验示范中心,均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示范中心有14个多媒体机房,配有978台计算机,及其它设备175台,电子技术试验示范中心包括10个实验室,配有实验设备891台套,能够较充分地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目前已开出了本专业22门课程的136项实验。实验室情况表序号实验室名称数量设备数量实验课程1计算机基础实验室141148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MATLAB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6、数据结构2通信/电视原理实验室180电视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通信原理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技术实验室16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4电工电子实验室128电路分析基础5计算机组装/数字逻辑实验室144(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6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1297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测量技术7物理/传感器实验室2162大学物理实验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8计算机组成与单片机实验室157单片机原理与应用9EDA与DSP/嵌入系统实验室176EDA技术与应用DSP原理与应用10创新实验室185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电子竞赛实验项目表序号课程名实验项目数序号课程名实验项目数1C语

7、言程序设计612电子测量技术52计算机应用基础813电视技术43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714MATLAB基础与编程124大学物理实验915数字信号处理45电路分析基础816单片机原理与应用86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17EDA技术及应用8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618数字图像处理78高频电子线路419DSP原理与应用39计算机网络420数据结构410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21电气控制与PLC技术611数字通信原理422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5合计1362.3实习、实训场地 实习、实训场地是本专业形成专业能力、养成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实践场所。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就业前接受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初

8、步养成职业道德,形成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程素质要求和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目前本专业有校内实习实训场地三个,包括学院网络中心、学院图书馆、理工分院实验示范中心。有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三个,分别是海南神州希望网络有限公司、三亚海岛实业有限公司、三亚天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这些实习场地为基础,再加上临时联系的实习单位和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能够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2.4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有足够数量专业图书和相关参考书籍,期刊、报刊多份,还有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科普性知识读物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书,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校园网覆

9、盖了学校所有建筑,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和学院办公场所全部接入了校园网。校园网通过租用的公共通信线路建立了与因特网的连接,通过校园网可以查阅资料、处理办公事务、自修、辅导等。3.课程建设3.1建设情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遵循学校的育人理念,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发展及学生的特点,瞄准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的创建,从专业、课程系列及课程三个层次展开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和展开的主要课程建设工作包括:1)从专业、系列课程、课程三个层次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2)按照课程系列成立了电路信息、电子技术、通信、测控四个课程组,形成了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团队力量;3)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和强化了实验课程

10、,将5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实验单列,开设出独立的实验课程;4)完成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数学两门院级重点课程的建设,已通过学校验收;5)在专业内重点展开了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EDA技术及应用的课程建设,并从中积极申报校级和省级的重点课程建设项目;6)按照统一的规范和要求编制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试卷、课件、习题。3.2教材选用教材选用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并严格把关。本专业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教材。选用的教材与本专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适合教学的需要,在内容上符合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目标要求,深浅程度恰当,阐述

11、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阅读;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目前,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全部采用了教育部推荐教材或全国通用教材,教材选用整体水平较高,使用效果好,满足教学要求。部分实验课程采用了自编的实验指导书。3.3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学院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鼓励更多的参与式、问题式的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目前全校所有教室教室均安装有投影多媒体设备,为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们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特点,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做到传统教

12、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电化教学课程的覆盖率达到70% 以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吸引了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4试题库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学院的要求从专业建设伊始即开始抓试题库建设工作,目前教学计划中所确定的20门考试课程,均全部建立了试题库,06级采用试题库考试的比例达到70%以上。4.教学管理4.1规章制度在该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学院、分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主要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实验室安全制

13、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仪器设备坏赔偿制度、调课、停课制度、试讲制度等。4.2教学文件依据本专业的基本专业规范要求和学院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311”培养规格,制订了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由于本专业发展快,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因此教学计划也需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对此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策略,一是对在校年级已定稿的教学计划,采用了慎重稳妥的原则,没有重要原因一般不进行修改;二是对新入学年级的教学计划,则积极大胆地进行调整,努力使教学计划能够包含专业的新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新变革。在计划的执行上,严格按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计划所列课程,编制学期教学进程表,下达教学

14、任务书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教学日历、教案和课件,认真按照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实验报告、学生成绩、试卷、试卷分析等都建有档案。本专业的每门课程在第一次开课之前均按照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制教学大纲及实验大纲,并由课程组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进行审定。目前,本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均制定有符合学院规范要求的教学大纲。学院、分院从实验教学、实验室工作、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方面编写制定了完备、齐全的教学文件,并得到了良好的执行。4.3教学质量监控学院从教学运行、教学监控、教学评估、师资评估、学风评估相关联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保障教学的规范、有序和质量的可靠。1.有健全的考勤、调课、停课、命题、考试等管理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大纲、教学进程的制定、执行,以及大纲、试卷、成绩等教学文件完整、齐全,规范归档。2.有完整的质量督察监控手段包括:1)岗前培训 2)领导,专家、同行听课3) 督导组跟踪调查 4)召开座谈会。新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试讲方可承担教学工作,学院、分院、教学管理领导每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