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5729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裕禄事迹材料范文 主讲人杨涛xx年4月24日三楼多媒体焦裕禄事迹介绍 (一)第一部分在急风暴雨中成长内容提要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 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 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万恶的旧社会。 他饱赏了人间的苦难。 后来,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入了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 一、大苦仇深渴望翻身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 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1932年,家

2、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焦裕禄的家庭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 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 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 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

3、十七人被折磨死去。 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 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 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 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这阶级仇、民族恨,在焦裕禄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焦裕禄的家乡解放了。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要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回到了家乡。 二、走上革命道路焦裕禄这个苦水里生苦水里长的青年农民,找到了党组织,参加了民

4、兵队伍。 在地下党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劳动人民要彻底翻身解放,就心须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焦裕禄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班长,他经常带领民兵打土豪、除汉奸,配合部队消灭敌人。 在斗争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元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 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焦裕禄入党不久,领导上就把他

5、调到八陡区武装部任干事。 在武装部工作期间,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有一个时期,民兵缺乏弹药,他就根据上级指示,带领大家积级学习自制地雷、布地雷阵。 焦裕禄对学习造地雷和埋地雷干得非常出色。 他经常带领民兵摸黑到敌人据点旁边埋地雷,埋好地雷后,就放冷枪、骂阵,故意刺激敌军。 敌军一出来,就被炸得血肉横飞。 1947年春,盘踞在淄川、博山、章丘三个县的还乡团纠合一起,准备扫荡崮山根据地。 当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要主力部队增援,时间又不许可。 在研究对策时,焦裕禄提出了一个智退敌人的办法。 派出6名同志在黑山、岳庄一带。 在民房门上用粉笔写上“八陡x团x营驻”、“x团x营x连驻”等字样。 当敌

6、人经过这里,见到民房上的粉笔字时,大吃一惊,认为八路军主力部队马上就要开来,慌忙下令后撤。 等到敌人弄清虚实,再转回头来时,我增援部队已赶到,粉碎了还乡团的阴谋,保护了崮山根据地。 三、随军南下开辟新区1947年7月,为了帮助新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集训后分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 在南下途中,他经常替女同志和身体差的队员扛背包、背干粮袋。 最多时,他一个人竟背了四个人的背包.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大队党委要求一中队在较短的时间里,排演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血泪仇。 焦裕禄主动报名扮演剧中的主角王东才。 没有排练时间

7、,他就边行军边背台词。 休息和宿营时,他就抓紧时间集中排练,常常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20多天后,血泪仇在阳谷县首场演出。 当晚,方圆十几里的群众,扶老携幼,赶来观看,场上人山人海。 焦裕禄同志激昂悲愤的唱腔,严肃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 台上在哭泣,台下在流泪,全场到处是哭声和痛骂国民党反动派的怒吼声。 群众异口同声的高呼,“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演出结束后,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军。 1948年2月13日,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 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经常在彭店古会上作政治宣传。 在彭店区委的领导下,群众很快就发

8、动起来了。 接着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没收了地主的浮财,分了地主的土地。 对彭店出现的新局面,盘踞在彭店边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 1948年3月的一天,鄢陵县保安团长、大土匪头子洪启龙亲自带领四百多匪兵,杀气腾腾地向彭店村扑来。 当时,村里干部、民兵总共只有十五人,三支短枪,十来支长枪。 焦裕禄同志镇定自若,把干部、民兵分三个组,一面组织群众转移,一面指挥民兵掩护。 当敌人离村子只有几十米时,焦裕禄鸣枪发令,十多支枪一齐射击,埋伏的群众蜂涌而起,齐声高喊“冲啊!冲啊!”贪生怕死的匪兵一看这声势,以为遇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跑。 1948年5月,焦裕禄调到尉氏县宣

9、传部任干事。 正当小麦要开镰收割时,县委突然接到情报敌七十五师准备扫荡我五分区,抢收麦子。 为了保护群众的劳动果实,焦裕禄迅速赶到彭店区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讲明敌情和县委指示精神,带领群众一面抢收麦子,一面隐藏转移。 待敌人赶来时,田里的麦子已收打完毕。 敌人不但没有抢到麦子,反而连遭伏击,被迫仓皇逃走。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了,隆隆的炮声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 火线上,解放军战士英雄杀敌;火线下,人民群众奋力支援。 焦裕禄同志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带领担架队,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投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焦裕禄同志对担架队员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大家的革命斗志。

10、自己积极带头,埋头苦干,以模范行动影响别人,使运输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 淮海战役结束时,豫皖苏五分区奖给这个大队一面“支前模范”的锦旗。 1949年春,焦裕禄同志完成支前任务后,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负责剿匪反霸工作。 根据大营区的实际情况,区委决定的对敌策略是分化敌人,教育多数,孤立少数,打击顽固分子。 党的政策和策略发挥了巨大威力,把恶贯满盈的地主黄老三抓了回来,判处了死刑。 “毙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 从此,群众消除了顾虑,大营区的剿匪反霸斗争,一个接一个地取得了巨大胜利。 1950年夏,焦裕禄同志被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廉区长.1950年冬,焦裕禄

11、同志任共面团尉氏县委副书记。 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焦裕禄同志没有犹豫,力挑重担,在实践中摸索,在干中学习。 一上班,他口袋里就多了一个小本本,专门记党的大事和团的业务。 多少个夜晚,他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学习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和团内文件。 焦裕禄同志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 他每次下乡,总是随身背着那把南下时带的二胡,给乡村里的青年伴奏。 他对青年情同手足,青年有什么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拉拉。 由于工作需要,县、区绝大多数团干部经常被抽出去做党的中心工作。 一些同志认为,团的工作难做,搞不好中心,党委批评,搞不好业务,上级不依,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做团的工作。 焦裕禄却

12、形象地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1952年春,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 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调查青年思想实际,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了解青年工作状况,常常是通宵达旦。 一位团干部说“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 焦裕禄笑着说“年青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1953年夏,焦裕禄同志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一位在尉氏县工作过的团干来看他,老战友相逢,格外亲热。 焦裕禄问“这次到哪里去?”他说“转业了,到省里待分配工作”。 焦裕禄说“是啊,团干部总

13、要转业改行的。 可咱们做过团的工作的人不能忘了青年,要永远把教育青年的任务担在肩上。 主讲人王辉时间xx年4月30三楼多媒体焦裕禄事迹介绍 (二)第二部分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内容提要一九五三年,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 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大道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 这时,党从各个方面抽调大批优秀干部,派往工业战线。 焦裕禄怀着无限激情,抱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崇高理想,从农村工作岗位,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解放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低,科学知识更差,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 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他想单凭热情,不懂业务、技术,根本不适应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14、 工厂党委深切体察到焦裕禄的心思,就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他刻苦钻研。 艰辛劳动,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时,他是优秀党员;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职工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任调度科长时,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政治科长”。 最后终于由外行变内行,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 一、新的课题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 担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根据。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后,焦裕禄决心从头学起。 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 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当时,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 在焦裕禄的带动下,强调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也都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