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4722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事迹材料XX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是负责调节和管理全县近期国民经济运行、统筹推进全县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工作思路,以保运行、稳增长、促转调、优服务为工作重点,勇于担当,拼搏进取,全县工业总量快速膨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家层次整体提升,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为经济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先后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先进集体”、“山东省技术改造先进单位”、“山东省技术创新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

2、级精神文明单位。 一、技术改造投入持续扩大,工业规模快速膨胀。 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紧紧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活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保增长”活动和“项目攻坚年”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加快推进企业搞技改、上项目、扩规模。 xxxx年,全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08个,新建生产线573条,更新设备27449台(套),完成总投资356.3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861.2亿元,利税118.4亿元,其中利润61.7亿元,实现创汇1.6亿美元,平均投资回报率达27.9%。 其中,实施企业技改膨胀项目216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58.9亿元。 为全县工业企业的快速膨胀、

3、产业产品的调整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截止到xx年,全县13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39.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38.6亿元、利税138.1亿元、利润72.4亿元。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围绕我县产业规划,积极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进程,形成了石化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再生资源利用、新医药产业快速兴起的良好局面。 其中石油化工产业原油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460万吨,比xx年增长410万吨;纺织业总生产规模达到了90万纱锭,比xx年增长15万纱锭;农副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行业结构得到初步优化。 培植起了利华益集团、三

4、阳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利华益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00亿元以上。 三阳公司的精梳纱线成为“中国名牌产品”、棉本色纱线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山东凤凰制药公司的“凤凰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工业发展名牌战略的新突破。 三、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利津率先完成了全国提出的节能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下降4.73%、累计下降22%的目标任务,并获得了全市节能工作先进单位荣记集体三等功,我局有一人获得省节能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记省个人三等功、有两名同志获得全市节能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记个人市三等功。 在企业实施项目技改、装备升级的同时

5、,我们引导企业积极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纲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据统计,6年来,实施的308个技改项目,可实现年节能折合标准煤2.8万吨,节水67.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770.1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9万吨,年减排cod135.4吨,新增就业3184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四、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高度重视科技水平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指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协助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2家、市级19家,初步形成了集检测、开发、服务于一体综合性技术创新体系。 经信局 xx、xx连续现年被省政府评为技术改造先进单位,xx年6月份,又被山东省产学研联合

6、协调领导小组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利华益集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并于xx年获得“省长质量奖”。 五、强化经信战线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围绕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推行“一线工作法”,突出抓好执行力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打造起了“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能力型、文明型”“五型”机关。 要求职工着力抓好企业减负工作,围绕收费项目清理、治理公路“三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关键环节,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加强典型问题重点整治,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同时,经常深入重点项目企业和中小企业,摸排汇总项目实施过程、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在用地、资金、报批等各环节给予重点保障和协调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