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64488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梭讲稿_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卢梭的问题 纪念伟大思想家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发表260周年 尚 杰 一 260年前,也就是1750年7月9日,法国第戎科学院把当年论文竞赛的头奖,颁发给一个学术体制外的年轻人:让 雅克 卢梭。卢梭当时一点名气都没有。但是今天地球上有文化的人都知道他,今天,在这个场合和地点,我们不得不纪念他,这本身就是奇迹、是思想本身的奇迹和力量。 纪念什么呢?一篇2万多字的文章,我又认真读了一遍,它竟然没有一处引文,所有注释,都是后人为理解方便加上的,比如人名和神话故事。中文把它翻译为论科学与艺术,它的法文原义,是“复兴科学与艺术是否有助于净化道德”。其中,“复兴”的意思,还包括“重建”与“修复”;“净化”的

2、意思,还包括纯洁与高雅。 二准确说,从这篇文章获奖那年,1750年卢梭38岁的时候,他才正式成为作家和思想家,他最优秀的作品,是在1750年之后10年内完成的。至于卢梭思想的巨大影响,可以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些影响是什么,可以说一言难尽。我这里提供一份非常省略的名单,对卢梭赞不绝口的那些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具有崇高或邪恶道德的伟人中间,包括了雪莱、席勒、歌德、康德、萨德、雨果、托尔斯泰、黑格尔、马克思、列维斯特劳斯、德里达等等。在卢梭之后的浪漫主义、集权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民主共和主义、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等等,这些对立的思潮,都与卢梭的思想关系密切。还有卢梭的教育观、语言观、

3、音乐观,他的每本著作,几乎都是开创性的。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及其通过的宪法法律,甚至其中的文字表述都来自卢梭的政治著作。卢梭甚至被神话了,罗伯斯比尔和其他革命领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的话题是他们中间谁更像卢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国民议会决定把卢梭的遗体迁往先贤祠,在仪式上,主持人以近乎祈祷的声音说:“我们在道德、风俗、法律、感情、教育和习惯方面有益于健康的改变,应该归功于卢梭。”但是,从来不乏相反的声音,一本流行于西方的书知识分子,称卢梭是“有趣的疯子”,说他只是具有使用文字的非凡技巧,富有感染力而脱离实际,不过同时也承认,卢梭的病态中掺杂着独创性的天才思想。但是,所有以上这些

4、复杂问题的出发点,都起源于论科学与艺术中的问题,是这些问题的延伸。以下,我着重分析这些问题是什么,尽量避免做结论。1, 热情即理论,或者卢梭式的雄辩:这是我的总结,这样说有点奇怪。卢梭成名后的1762年,把他的论科学与艺术,与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猗丝收录一起,编成一个文集。卢梭在文集前言中说,论科学与艺术是其中最平庸最微不足道的文章。这不是卢梭的矫情,事实上,卢梭在这篇征文中热情有余,他只靠直觉、说理不足但是,这个缺点马上就变成了卢梭一生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一个谜。如果卢梭只有修辞的天才,他顶多是个好作家;如果他只是像康德那样有思辨才华;他顶多是第二个康德;问题在哪里呢?就像卢梭本人说的

5、,他生来就与别人不一样。我认为,这种不一样,反映在他的著作,就是卢梭特有的雄辩:它首先是热情甚至激情,所谓理论或思辨才华,是热情的一个副产品。这一点,卢梭几乎是无与伦比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无与伦比是自然而然的。这就非常有趣了。我说“有趣”的意思,是卢梭式的雄辩颠覆了至今为止我们对“怎样才算讲道理”的看法。卢梭没有单一观点,他自相矛盾、无法概括他的理论。那么,他的力量在哪里呢?既不在感性,也不在理性。卢梭的力量不在于他故意说“不”,类似于中国不高兴之类的文字垃圾,不在于他有意采取偏激的立场,而在于他独特的雄辩,他特殊就特殊在,把逻辑和激情几乎天衣无缝地融合在字里行间的能力:它使思想成为天籁之音一

6、样的格言警句,比如“人是生而平等的,却无刻不在枷锁之中”,“凡是来自造物主的东西,本来都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手里,一切都变坏了”。卢梭的著作中,至少这篇论科学与艺术,几乎每个字都有一股冲劲,他的很多想法甚至直接就是做法,这些东西走极端、任性、没有规则可循,甚至充满了孤独感,像是魔鬼或者在地狱里的感觉,使我们的感官混乱不堪但是,全部问题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卢梭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说服我们的,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貌似感觉的因素,甚至像是色情的描写,或在轻描淡写中、或在悲痛中,或类似调侃中说出来的语言,为什么直接就成了重大的学术问题。比如卢梭有手淫的恶心,但他在忏悔录中说,这种摧毁他身

7、心健康的东西与拯救他的,是同样一种东西。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必获得美人的同意就获得了美人的感觉!他对华仑夫人最激烈的情欲满足,却是夫人不在场的时候,卢梭的满足方式,是亲吻华仑夫人碰过的一切东西。这当然是疯狂的,但只有非常聪明的读者,才看得出来它与卢梭的教育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是异化,卢梭使用的原话,是疏远,或者“增补性”。凡是替换的东西,对原来本来是自然的,现在是被替换了的东西而言,都是一种堕落、罪恶,但是却使我们陶醉其中,难以自拔。这几乎是卢梭各种著作中的最关键思路,由于它特别适合举例子,使卢梭文字显得特别生动。在感觉的死胡同里找出新感觉,而且具有强烈的爆发力,那个产生灵感的原因来自瞬间,

8、这听起来很神秘的,但是从学术上解释,就是破坏习惯的原因,发现事物的新惟度。那么,究竟什么是卢梭式的雄辩呢?我说是一种不精确性,它的感染力,在于上下文的一气呵成,可以叫它气、场、观念力,具体说来,每句话的含义都飘忽不定、另有所指,但是连接起来,就有强大生命力,随便拿出论科学与艺术一段话:“今天更精微的研究与更细腻的趣味已经把取悦的艺术归结成为一套原则了。我们的风尚流行着一种邪恶而虚伪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礼节不断地在强迫着我们,风气又不断地在命令着我们;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我们再不敢表现真正的自己;而就在这种永恒的束缚之下,人们在组成我

9、们称之为社会的那种群体之中既然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也就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除非是其他更强烈的动机把他们拉开。” 论科学与艺术,卢梭 著,何兆武 译,商务印书馆,1997,第910页。这段话难道不是很好懂吗?其实不然,卢梭的书是出了名的难懂的,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解决另一个问题。2, 天才或者学术思想的原创性是如何产生的?我认为,感觉、直觉,抽象性、甚至陶醉,一种是普通人的;另一种是升华的或者超越的。普通人都有抽象的直觉能力,比如不靠语言光靠眼神,就能觉察出对方的欲望。但这还不是天才的学术创造性。天才的学术创造性有哪些突出特点呢?比如,极端敏感,近乎有些病态、一种纯粹的稀有性或孤独性。事情起

10、因极其普通,就在日常生活每个瞬间,具体到卢梭,1749年7月的一天,去看望被关在狱中的狄德罗,为了省几个钱,卢梭走着去;为了途中休息时打发时间,卢梭带了一份当期的法兰西信使报,他偶然看见报上刊登的有奖征文题目:“科学”、“艺术”、“道德”的连接,让卢梭砰然心动。卢梭事后对自己当时心情的描述看似非常夸张,却十分打动人:他心跳加剧,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这混乱不堪的场面持续了一刻钟到半小时。然后,卢梭像喝醉了似的眩晕,同时他的心思被千万条光束照亮,大量生动的观点杂乱无章地涌上心头,就在活见鬼的一刻,一个灵感突然闯了进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社会制度使人变恶。”卢梭的这个想法,现在看是很普通了,但

11、在那个时代是大逆不道的,它违背了基督教的原罪说,也暗含着科学与艺术会导致人性的堕落,因为科学与艺术,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卢梭为什么着了魔似的坐立不安呢?因为这个想法具有爆发性,像精神原子弹一样,它改写了什么是科学、政治、道德、艺术、语言、教育、音乐、或者说,或者说,它们的起源是什么;或者说,这些词语不是原来所认为的东西,它们是别的东西。这是一个精神拐点,从那时起,卢梭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变成了另一个人,因为卢梭从此走上“著书立说”的生涯。强烈兴奋什么呢?从此要开辟新的精神世界或者要“著书立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不仅指灵感,而且指卢梭的“著书立说”,他写得很快,就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

12、判一样。那强烈兴奋的一口长气呼出去了,书就写完了,不光美丽动人,还思想深刻。当然,这是夸张,这口长气呼了10年,卢梭几乎把一辈子最重要的著作都写完了。当然,我们不能做简化工作,就是说,这个过程有很多交叉的复杂念头。天才的学术创造性是一种激情,但不是普通人的激情。卢梭在忏悔录里写到他亲吻华伦夫人下楼梯走过的地板,这时,卢梭就成了“一种新的、原始激情”的发明者,因为它已经意味着后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跃然纸上。注意,卢梭在这里不是产生或实践激情,他是否真的亲吻了那地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种激情。有两种不同的激情:一种激情来自外部现象:比如电闪雷鸣、英俊漂亮,这种激情是一种刺激的结果;另一种

13、激情没有外来刺激,它自己突然产生,也就是说,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它显现为令人眼花缭乱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时候,心思、灵魂、灵巧的速度,肯定比语言还快。就像感情冲动、坐立不安,在这些过程中,经历的不是语言,但却是有意义。换句话说,那一团乱糟糟的、混沌不定的意念和图象的速度,要远远大于语言的速度正是在这里,暴露出生命的本色,它同时是人的生理或身体生命的本色,是精神生命的本色,还是语言的生命本色。在我看来,这正是卢梭著作中的雄辩所在那那一团乱糟糟的、混沌不定的意念和图象的速度,要远远大于语言的速度的东西,本来是抗拒表达的,但是在卢梭笔下,却生生把它们表达了出来。3卢梭式的思想混乱卢梭式的

14、雄辩,还在于他的思想混乱,不统一、自相矛盾,这使人们对于他的思想,在后世争论不休,甚至成为各种对立思潮的精神来源,这又是一个谜我们这样说,是想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卢梭的著作看似好懂,其实非常不好懂。比如社会契约论第一句话非常有名:“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读者凭着人的天性,就喜欢这句话,并立刻认为自己读懂了,以为这句话是为纯粹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但是你看完整个社会契约论,就会改变想法,有人甚至认为社会契约论是集权主义的思想来源。这样的自相矛盾,就涉及到卢梭著作不好懂的另一个深层原因:他所用的词语,很少是字面上通常的含义。为什么呢?就因为卢梭的作品,就像是用他的心灵与人交

15、谈,但是他不得不使用文字,就是书面语言心灵语言与书面语言是矛盾的。有什么矛盾呢心灵本来是破碎的,但是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得不统一起来了。我举个例子,当他说,“凡是来自造物主的东西,本来都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手里,一切都变坏了”,其中卢梭写的是“一到了人手里”,其实他想说的,是“一到了社会手里”,这与他说的另一句名言是吻合的,他说,“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是社会使人变恶”。在这两句话中,人即社会,想到张三马上会下意识地联想到李四,这个过程也是疏远或异化。语言是死板的,那么心灵本色是什么样的呢?敏感、警惕、多疑、走火入魔,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篇作文要是东拉西扯,肯定是一篇跑题的坏文章。但是内心的独白,肯定是东拉西扯、七上八下的。这也就是孤独的潜意识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卢梭的思想不同于他所处的时代,他大大超前了,像是一个20世纪的思想家。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卢梭,产生很多新看法,比如,卢梭产生的独特思想,和他个人身世没有关系;卢梭个人的行为,比如他把5个亲生孩子仍给孤儿院,与他的道德哲学在思想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