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4354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先进集体单位事迹材料先进班组事迹材料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先进员工事迹材料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基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吴晓东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由于工作出色,于xx年被县教育局任命为更新乡中学校长。 履职以来,吴校长更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在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同时,更

2、加注重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勤工俭学新理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理论能更好的促进实践的发展,勤工俭学活动也需要以正确的理念来引导。 在勤工俭学活动发展的过程中,组织者和学生都要树立勤工俭学新理念。 (一)、勤工与教育同步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 它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 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助困与育人并重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兴起的最初目的是以“勤工”来“俭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社会对复合型俭学”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勤工俭学的内涵与功能发生了新的变化。 新时期。 勤工俭学活动是以学生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的实践活动。 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使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接轨,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教育学生讲诚信,重诺言。 树立勤工俭学活动由单纯的解困向助困与育人并重的发展理念,将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

4、度,把它作为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勤工俭学的组织者应有的思想。 (三)、扶贫与扶志融合经济困难是暂时的,拥有自信却能使人终身受益。 在勤工俭学中,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 扶志是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扶志,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为此,大力开展自强自立的宣传教育和树典型的活动,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省吃俭用,在交往中谨小慎微,觉得低人一

5、等。 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渐渐失去信心,进而自我封闭,致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渐渐失去信心,进而自我封闭,不愿交往。 勤工俭学要让他们感到社会的关爱,国家的厚望,从而在心理上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度过生活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四)挣钱与成材并举学生是勤工俭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思想转变了,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在勤工俭学中,有些同学对勤工俭学的认识不足。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主要动机是“减轻家庭负担家庭负担”,实质上就是为了赚钱。 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大大降低了勤工俭学的意义。 应该看到勤工俭学与自身素质的提高,自我发展的实现的密切联系,注意培养劳动观念,

6、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价优秀学生的标准不仅仅看其学习表现即智力因素,也相当重视非智力因素(思想品质,心理素质。 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二、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我利用勤工俭学的收入,购买学习用品。 上

7、交一定的伙食费用,得到的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得到的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学校经费紧张,主动为学校油漆桌椅板凳、门窗等。 学校经费紧张,主动为学校油漆桌椅板凳、门窗等。 三、开展勤工俭学后的成效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 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

8、勤工俭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可以丰富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培养了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为学校积累了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 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

9、,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取得的经验 1、因地制宜。 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止要会做,而且要乐于去做。 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2、服务学生、教师。 必须让学生和教师得到实惠,做到校园经济创收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真正做到让广大师生切实得到实惠,否则将流于形式。 3、合理安排。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必须不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生学习;始终坚持投入少,见效快的产值模式,方便管理、效益高,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 4、正确引导贫困生。 对贫困生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要让他们分清“勤工俭学”和“赚钱”之间的界限,以免贫困生把勤工俭学和赚钱混为一滩,那么对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不利的。 总之,勤工俭学的意义既在于让学生劳动中体验生活,感受艰辛、培养勤俭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从而达到理解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 又为学生提供了参加社会实践,掌握一种技能的机会。 参加社会实践,掌握一种技能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