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763810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迹材料青年干警事迹材料奋斗的乐趣 奋斗的乐趣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奋斗那么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 xx年2月,踏着松软的瑞雪,迎着刺骨的寒风,我独自坐上开往凌源的列车。 初到凌源,看着连绵的群山和凹凸不平的马路,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了热闹繁华的街道,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想法很多,抱怨过,失落过。 我问过自己如何去奉献,如何去敬业,如何去坚持。 当我第一次看到一双双迷失的双眼,听到一声声谆谆的教诲,送走一个个踏上新生的归人,这时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始终在追求一种新时期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 高墙电网,囚衣铁窗,监狱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有几分陌

2、生和好奇,又有几分威严和畏惧。 分监区作为监狱执法的第一关口,担负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组织服刑人员开展生产劳动等任务,身为一名分监区长我终日战斗在监管改造第一线。 第一次走进监舍楼,看到一个个服刑人员冷漠麻木的面孔,说实话,心里真的有点不寒而栗。 随着工作的一步步开展,好多服刑人员对我并没有惧怕感,认为我只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没有任何震慑能力。 当时由于监狱刚押犯不久,监区没有劳动项目,服刑人员每天在监舍内学习,分监区纪律比较混乱,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 之后我从老管教那里借来了管教基础业务手册和对罪犯个别教育手册。 每天抽出大量时间翻读罪犯卷宗,详细了解每名服刑人员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

3、景。 通过看卷及个别谈话教育,剖析罪犯心理。 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及防范措施,。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去复制别人的生活。 有的人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实际上却过得潇洒快活。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 收回羡慕别人的目光,反观自己的内心。 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次不公正的执法,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这是我入警后一直坚持的信念。 作为一名分监区长,天天同罪犯打交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必须身体力行,严格执行监狱法,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依法公正办事,把“一碗水”端平,才能赢得人心,说

4、话才有分量。 监狱监管改造包括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两方面,两者兼顾,缺一不可。 思想改造可以拯救一个个邪恶而蒙昧的灵魂,改造危害社会的罪犯成为改过自新的新人。 劳动改造可以使服刑人员掌握一定劳动技能,使之回归社会仍然有生存的能力,降低再犯罪的比率。 xx年5月,我分监区主要劳动项目是汽车纵梁的透孔加工。 起初,每天50根纵梁的劳动定额对于我们这个只有70名服刑人员的小分监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由于生产项目专业性较强与我大学时期学习的专业不符,加之服刑人员初次接触此类生产劳动,这些因素都是提升产量的绊脚石。 产量上不去,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服刑人员出现消极怠工和抗拒改造

5、的情绪。 那段时间,我翻阅大量的机械加工书籍,上网查阅各种相关材料,每天找个别服刑人员谈话,每周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劳动方法与技巧,一段时间过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半年来,我始终坚持在车间一线,亲自排产,督促服刑人员生产,积极听取厂家师傅指导,最终奋战8个月,我们三分监区不但完成了监狱下达的指标,还超额完成了任务,每天完成纵梁加工120根,月产值60余万人民币,不但得到了合作厂家的认可和好评,还被誉为“监狱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参加工作以来,通过老管教干警的指点和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前对罪犯由安全改造到质量改造的形势,发现个别教育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己决心在个别教育的方法上下功夫并大

6、胆创新,尝试运用“望、闻、问、切”方法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所谓“望”,就是我们细心观察罪犯的一举一动,罪犯的喜、怒、哀、乐亦同常人,一般均形于色,便可从中发现问题,并以妥善处理。 罪犯在改造中,不可避免因各方面因素的侵扰而产生心态变化,一旦不利于积极改造的心态任其发展,其后果轻者影响其改造生活,重则甚至导致监管事故的发生。 “闻”,此方面用于监管改造工作主要是通过直接与罪犯谈话或听取罪犯的各种情况汇报,来了解、掌握犯群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及防范措施,先闻后动是监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对罪犯的各种情况、信息不认真、细心去闻听,工作起来基本上等同于纸上谈兵,亦或称之为在做无米之炊。 管教工作

7、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问”字,询问罪犯诸方面情况,采取针对性对策,是个别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非问不知,只有通过谈话、询问并掌握第一手资料,才可正确解决问题,对症下药。 成某某(19岁、抢劫犯罪、判刑3年6个月)于xx年10月下旬调入我监区,该犯在改造中很少与人交流,性格较为孤僻,改造积极性差,很多次看到我时欲言又止。 他的一举一动被我看在眼里,于是我决定主动出击了解该犯的情况,刚开始与其谈话时,该犯抱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后经过多次耐心而真挚的谈话,从该犯了解到其自幼未见过父母,从小同祖父在一起相依为命,16岁时为谋生去南方打工,然而xx年却因犯罪而入监服刑。 因无任何经济,仅为最基本的日用品

8、而终日发愁,至于生活方面的补贴更无从谈起,但该犯又不想连累其祖父和靠别人的施舍、怜悯度日,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安抚其情绪,又于当日自费为其购买了洗衣粉、香皂、毛巾、牙具等日用品,并送至该犯手中与该犯约定这是分监区作为表扬劳动能手提前给你的奖励,成犯感激涕零,在一周内改造的态度和劳动积极性明显提升,此后改造态度不必赘述,直至目前仍保持良好的状态改造、劳动着。 最后一个是“切”,就是把准罪犯改造中“患病”的脉络,对症下药,彻底根治“病患”。 这也是管教工作中比较复杂的一个环节,需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极强的处置能力。 对罪犯的改造而言,如出现大错而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令其痛改前非、迷途知返的教育

9、措施,结局只能是破罐子破摔,再铸大错,甚至将生命毁灭。 罪犯洪某,(30岁,原犯强奸罪,判刑3年6个月),该犯自入监以来,因生性胆小,经常被同屋刘犯欺负,09年7月一天,因琐事被刘犯欺负,该犯觉得忍无可忍,并与其发生肢体冲突,期间用茶杯碎片划伤刘犯脸部,构成伤害罪,加刑一年。 洪犯被办案机关押回监区后终日不与人言语,经常半夜一人在窗前发呆。 因为监狱刚押犯不久,此类事件实属首例。 当时我作为分管队长,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后调出洪犯卷宗翻读,同其他服刑人员了解情况,发现该犯并非暴虐之徒,因经常遭到刘犯欺负,又不相信政府,是引发再犯罪的诱因,加刑后认为减刑无望,消极改造,混刑度日。 随后我经常到监

10、舍内找其谈心,给该犯讲道理,摆事实。 以某监狱发生的类似事件为例,以事实说明,加刑不代表减不了刑,只要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念,靠近政府,才能弥补自己的过错,得到减刑的机会。 数次苦口婆心的规劝,该犯终于茅塞顿开,重鼓勇气,再树信心,下决心争取减刑。 结果证明妥善的运用此方式、方法,行之有效,收益颇好。 自己所管分监区罪犯正是因此从未发生过严重违纪行为;正是因此改造正气不断上升;正是因此劳动效率逐日提高;自己正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为分监区长,我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如罪犯调换工种,申报减刑和一些行政奖励。 拥有了这些权力,各种诱惑随即出现,面对这些糖衣炮弹,我时时告诫自己,要“常思贪

11、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始终认为,“公生明,廉生威,法律的天平不能倾斜”,两年来坚持如一日,罪犯亲属请吃不到,别人送礼不要,托人说情无效。 严格执法执纪,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自觉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 从一名在校大学生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与汗水。 为了提高生产,不论数九寒天,我坚持在工作岗位第一线,加班加点,赶制产品,恶劣的气候环境与落后的监管设施给我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与分监区其他同志克服种种困难,排除万难,圆满完成任务。 在执行一次押送罪犯的任务中,途经沈阳,身旁监区领导关切的问我“多久没回家了?”

12、我笑着回答“记不清了, 7、8个月吧。 领导惊讶的说,这么久了,该回去看看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宝啊。 说实话,我真的很想家,但是正赶监区开展二季度罪犯的减刑工作,好多资料还没有处理,于是我笑着拒绝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日后的工作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基层工作虽然艰苦,但是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因为我们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我骄傲,我是监狱人民警察,挥洒男子汉的豪情;我自豪,我是监狱人民警察,真诚奉献播种希望,铁骨柔情尽显风采;我深情,我是监狱人民警察,告别伫立街头的父母,我也会泪如雨下、万般牵挂;我豪迈,我是监狱人民警察,双肩扛着使命的盾牌,头顶警徽也风云叱咤;破茧重生是坚定的信念,我是新时期监狱人民警察!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每天,我坚持走在监管改造第一线,千方百计使每一名罪犯的心灵得到净化,让一个个迷途的灵魂重新找到方向,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