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2762972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的上册科技活动教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一学期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技活动”也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2、。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实验探究;第二单元是科技制作;第三单元是科技应用;第四单元是专题研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三、教学任务和要求1、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3、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4、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

3、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四、实施措施1、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创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累和掌握某一科学事物的有关知识和观察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五、学生辅导1、辅导对象: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的一部分学生。2、情况分析: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自信心强,求知欲强,聪明,不怕吃苦受累。3、辅导目标和措施: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和小专题研究。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4、科技小制作比赛。 六、教学进度周次内容课时11、认识食用碱122、神奇的海绵垫133、向上“流”的水144、组建小乐队15-65、自制动力小玩具276、自制万花筒18-97、为家人设计食谱210-118、水生命之源2129、膨胀与收缩113-1410、连通器21511、茶叶11612、发明与发现1第一课认识食用碱教学目标:认识食用碱,了解ph值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 食用碱的用途教学难点: 观察食用碱与食醋的反应。课前准备: 玻璃杯、石蕊试纸、食用碱

5、(小苏打)、食醋、筷子、水等。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用石蕊试纸检验食用碱的水溶液。 2、观察食用碱与食醋的反应。 二、 想一想:1、你知道为什么用老面发酵时要加一些食用碱的水溶液吗?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加得越多越好?加入多少才适宜?2、治疗某些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的病人时,医生会给他服用一些小苏打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资料阅读: 广角镜 老面发酵 食用碱的用途 4 、探究运用(1) 、大清水中加入一些食用碱,将新鲜桃子放入其中浸泡3分钟,然后轻松搅动几下,桃毛便会自动脱落,再用清水冲洗后便可食用了,非常方便。 (2)、将新鲜的虾仁放入碗内,加入少许精盐和食用碱后,用手轻轻抓搓虾仁

6、,然后再用清水浸泡一会儿,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三、总结:适量食用是不会有影响的,不要多食用,祝您健康!长期食用碱对身体是不利的,一般大量及长期的食用容易导致结石等疾病,建议少量食用第二课神奇的海绵垫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选用多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设计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3.审美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美和艺术美。教学重点:设计出款式新颖、造型各异、有趣的鞋。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鞋的独特

7、与新颖。教学具准备:收集一些广告纸,旧的挂历纸,包装纸;零碎的布;旧毛线,钮扣;彩泥等等。彩笔、油画棒、彩纸、剪刀、双面胶、各种饰物、课件、各式鞋教学媒体: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音乐、KD展示板设计思路:本课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鞋(人教版)一课,属于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设计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有特色的鞋的图片,来强化本课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在学生具有兴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鞋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教学方式以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一、导入1、打开课件,课前欣赏。2、师:

8、同学们,上课!同学们,有谁注意到刚才大屏幕上播放的图片是什么?你喜欢吗?喜欢哪一双?为什么呢?3、生:观察、欣赏、评述4、师:大家已经看到我带来的一些鞋,你能联系自己的需要说说鞋有什么作用吗?(保护脚、保暖、美观)5、师:是的,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子,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保护和装饰脚的鞋却是千变万化的。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体验我国的鞋文化。请打开课本并把课题读一读有趣的鞋。6、板书:有趣的鞋二、探究1、师:一双小小的鞋蕴涵了丰富的文化,能让我们找到了历史的足迹,时间的步伐、民族的特色。请同学们欣赏一些鞋的图片,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鞋的资料展开讨论: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

9、伐吗?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从这些鞋上你可以品味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2、生:说说从这些鞋上看到发现了什么?3、师:同学们能从这些鞋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是不简单啊!鞋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无疑也是脚底下的艺术品。请同学们再把自己脚下的鞋和老师搜集的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哪些有趣的鞋?鞋可以分为哪些种类?4、生:交流,说说见过的有趣的鞋。(种类:布鞋、皮鞋、拖鞋、旅游鞋等)5、师:那怎样才能制作出一双又有趣又好看的鞋呢?你们看,老师这有很多材料,请同学们给老师出出主意,看谁最有办法!6、演示:学生说,教师制作。(以画为主的方式、粘贴小饰物、折纸、

10、橡皮泥制作等)7、讨论:还可以怎样做?你想怎样做?三、创作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而且我们班同学的小手都特别灵巧,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鞋最有趣最新颖。可以和同学合作,也可以自己制作,注意使用剪刀等工具时一定注意安全,废弃的材料要保管好,下课时再清理掉。好,现在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来制作一双有趣的鞋吧!2、生:合作或自己制作3、师:巡回指导四、展示1、师:请把你制作好的鞋子拿到前边来,让大家看看!2、生:“谁的鞋造型最准确?”、“谁的鞋特征最鲜明?”、“谁的鞋做工最精细?”、“我最喜欢谁的鞋?”3、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设计出这么有趣的鞋,我希望大家可以开动

11、脑筋,用双手设计更多美观使用的生活用品!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拓展: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3.用彩泥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第三课向上流的水教学目标1、 能在观察和探究中发现水的一种现象毛细现象。2、 能够操作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课前准备一只玻璃杯,餐巾纸,报纸,挂历纸,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

12、木棍一根,红墨水,清水。课堂教学1、实验前的提问师:盆子里面添满水,把毛巾搭在脸盆边,过几分钟,你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谁也没动盆里的水,可地上却被弄湿了一大片,而且盆边的毛巾还在往外面滴水。水为什么会往上流呢?你们想不想知道?2、 动手做纸条的实验在玻璃杯里倒入半杯清水,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用手指捏住餐巾纸条,报纸条,挂历纸条的上端,分别将它们的下端深入红水中。观察:各纸条发生了什么现象?比较: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思考:这种现象可能跟纸条的什么有关?吸管的实验 用透明胶带把大小粗细不同的三根吸管顺序并排固定在小木棍上,然后把小木棍横架在盛有红墨水的玻璃口碑上,使吸管的下端能伸入红水中。观

13、察:各吸管里发生了什么现象?比较: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思考:这种现象可能与习惯的什么因素有关系?3、 知道吗?在纸条的试验中,红水能沿着餐巾纸和报纸往上升,是因为餐巾纸和报纸都比较柔软,里面有空隙。餐巾纸的空隙更多,所以将水上升得高。在吸管的实验中,红水能沿着吸管上升,是因为吸管内有孔,而且孔径越小红水上升得越高。像纸条和吸管那样,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孔隙越小,水上升得越高。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4、试一试 为什么酒精灯灯壶中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达灯芯顶端,使酒精灯燃烧?小明一家人正准备在国庆长假期间外出旅游,可家里养的几盆鲜花没人给它浇水,一家人正为这事发愁。你能像个办法帮小明家解决这

14、个问题吗?5、 延伸活动通过今天的实验,你收获了什么?第四课组建小乐队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利用身边的材料自行制作小乐器以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的过程,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浅近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教学难点: 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课前准备: 乐器、冰淇淋杯、玻璃瓶子、塑料杯、碗、盒子、筷子等。 教学过程: 1、引入你可能认为制作乐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乐器。3、 做中学 每个小组准备一件乐器,小组分别用乐器演奏各种声音。 3、制作小乐器 用冰激凌杯、玻璃瓶、塑料杯、碗、盒子等物品,自己设计并制作鼓、笛子、沙锤、编钟或吉他等乐器。记录你的构思与设计。 4、测与评 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制作的乐器的不足之处是: 改进方法是:我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评价是:4、 广角镜,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而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乐器的分类:按乐器的发声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电子乐器四大类。 6、课外延伸性活动教师出示自制的各种小乐器或提供小乐器的制作方法(参见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小乐器的制作和研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外制作的小乐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