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2063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走“融合”之路,夯实习作教学 温岭市新河小学 应子富 莫灵玲【内容摘要】“习作难”是横卧在学生面前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习作教学难”则是横亘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逶迤磅礴的山脉。几多时间,不管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总是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作文难,但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如果能把习作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财源”相融合,与师生的角色转换相融合,与教师的学科教学相融合,与教学的评价过程相融合。或许我们的习作教学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关键词】习作教学 融合现在常挂在学生嘴边的一句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心就烦。”君不见,我们的学生一提笔,就唉声叹气,没有丝毫的写作欲望,他们

2、“硬撑头皮,咬破笔杆,望烂青天”换来的只是挤出可怜的几个字后便不断数数的无奈,以及掐指计算是否达到规定字数的那份期盼。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作一深刻的反思。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走“融合”之路,她可夯实整个习作教学的基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与知识积累相融合增加学生积累,最实用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因此,我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阅读目标从兴趣入手;阅读量依据新大纲规定保底不封顶;阅读种类:新闻时事、科学幻想、卡通漫画、文学历史等由学生

3、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具体某个学生读哪本书不予规定,但根据每学期的必读书目,规定每天必有10-30分钟的课外阅读作业,以取代其它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同时制定适合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在“保证数量,讲求质量,多多益善”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周查、月结、期末评”的考核措施,设了“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收集学生一周内阅读的书名和数量,并做好详细记录,以摸清学生当前的阅读量和每周的阅读量。还用“点将法”不定期抽点班里某个人的读书情况。同时创设了班级阅读角,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或开展每人一分钟的演讲活动,内容为前天所

4、读到的精彩词、句或读后的感想、启发等,每学期安排一次课外阅读对抗赛,给优秀者予以奖励。不难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阅读量逐年上升。学生读书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在学生心目中读书成了一种时尚。通过积累,学生丰富了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促使习作根植于沃土,得以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二、与生活“材源”相融合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过一则关于小学生作文的报道,想起来令人心惊。一个城市的一所小学,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只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从超市买来的,根本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就无话可说了。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只好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于是闹出了“先是农

5、民伯伯种下大米树,然后是如何精心地培养,到了成熟了,农民伯伯把大米像摘果子那样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大笑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好好深思,追究其中的原因,毋庸置疑的是教师设计的要写的作文内容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脱节,无话可写。为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以此来丰富写作素材。比如,平时,我总是常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好人好事,比方说我常常问学生:今天我们班某某同学整理讲台,谁看到了?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张敏小朋友被评为“文明小天使”,谁听说了?愿意说给老师、同学听听吗?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观察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产生倾吐欲

6、望,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汇报,练习表达,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到了要习作的时候,学生稍作回忆就可提笔写作了。另一方面,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了解生活,使他们“有话能说”。我经常在布置了家庭作业后问学生,今天的作业估计多长时间完成?等你完成了准备做什么?开始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说看电视或者和小伙伴玩。针对这样的普遍问题,我就对学生说每次都这样太没意思了,何况长时间看电视会把眼睛搞坏的,我建议同学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好不好?学生略加思考后纷纷说出,帮妈妈做饭,帮爸爸种菜,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等,在劳动中学生产生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从小就爱做家务”的愿望,他们有的把自己整理书包的小窍

7、门告诉同学,有的写出我学会了做饭了的文章,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学生和生活的联系,充实了学生原来枯燥、单一的生活,他们既参与了生活,认识了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写作素材。三、与角色转换相融合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都是先有教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交差,由此造成了许多学生“怕作文”的心态。因而,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

8、沟通、表达,使习作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如下半年刚接新班不久,我就结合作文教学,创设了一次谈话情境;“同学们,这个学期我担任大家的语文老师,接班后,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趁双休日时间到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可我不知道去你们家该怎么走?而我又不大喜欢别人带路,喜欢按图索骥以考验自己按地理方位寻路的能力,所以现在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去你们家应该怎么走,沿途要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明显的特征等,请大家把它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记住,一定要交待清楚,否则,找不到你们家,那就让我为难了。”这样“似是无意,却是有意”的引导,就达到了义务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习作目标,即要求学生“

9、学习运用方位词进行有顺序的介绍和说明的教学要求。由于老师转变了”我命你写“的角色位置,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老师家访寻路的需要,学生产生急切想向老师介绍到他(她)家路线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于是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帮老师寻家“的习作练笔之中。但这种生活作文教学却丝毫不给学生留”作文“的痕迹,只是让小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感到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于是就主动积极寻求表达的言语,产生强烈的写文习练的需求,在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中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四、与课文引领相融合”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这句话道破了课文的真正价值。但是,在涉及教学实践时,我们还是习惯于条分缕析,深挖细究,而淡化了

10、让学生从有关的”例子“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我们的教科书中所选择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作文教学就应该用好这些”例子“,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才对。显然,这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就教科书而言,每一篇课文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精选出来的精品。运用”课文“这一例子于写作教学,可以启智,可以开路,可以迁移,可以借鉴,可以品赏其用大矣。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好阅读课文,使其产生例子的作用呢?那就是针对教学所需,依据读写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来精选。有时可以是整篇课文,有时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提倡让学生一课一用,一用一得。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

11、元有三篇阅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我确定了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按游览顺序写一景点。在单元整体备课时,我就重点选择颐和园作为习作指导的”例子“,使课文阅读与习作指导综合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先找找游览了哪些地方,划出连接前后两个地方的过渡句,然后结合这些过渡句,加上文中写”我“对颐和园总体感受的那句话,用课件出示了根据课文改写成的一段话:”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糊。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

12、细细欣赏“通过朗读以及与课文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上面这段话既缺少重点,又显得枯燥,似乎在记流水账。第三课时,我在引导学生加深”例子“印象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找找写好游记应注意些什么。通过集体讨论,总结出四点:要交代清游览的景点;要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每两处地点之间可以用上过渡句;要抓住每一处的主要特点写具体;字里行间、开头、结尾都有自己的感受。把以上四点融进本次习作,这样,学生们就能更乐意、更容易地去接受。然后,我就趁势安排了练笔:秋游披云山。给出几个游览的地点,在学生游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进行仿写,写一篇游记。原来一篇课文和一次习作训练的教学时间至少要五课时,这样一安排,只

13、需三课时就能完成了,省时、省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可以说:精选了一个好的”例子“,就好比得到了魔法师手中的魔杖,能产生奇妙无比的效果。五、与各门学科相融合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要兼带两三门其他课,如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等。因此,语文教师正好利用自己的教学优势,把作文教学融进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我认为开展”科际联系型“的作文练笔,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作文教学,解决了学生缺乏写作材料的问题,而且也利于教师兼带学科的教学,真可谓两全其美。大致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种形式入手:画写结合:”画写结合“指的是作文课与美术课的结合。”画写结合“有两种,一种是描述自己所画的作品。如美术第12课的(学画中国画

14、-猴子),有一道作业题:画几只不同姿态的猴子,并配上适当的环境。学生完成这道作业题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所画猴子的形状、神态、特点等内容写下来。在描写的过程中,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使写出的小练笔更丰富一些。 另一种是描述教材上的绘画作品。这种练笔的机会是较多的。与上述同册教材的第14课绘画中的静物,课文中有三幅图,分别是花、时鲜、一个教师的工作合,教师在本课教学活动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题:任选教材上三幅画中的一幅,把画面上的内容用文字描述下来。在描述的基础上,还可通过联想和想象,写一些画面以外的内容。做写结合:小学思品课和劳技课,课后一般都有要求学生”做“的作业。这样的作业题,教

15、师也可以让学生继续把做过的内容写一写。另外,其他学科中也有一些”做“的作业题,教师可随机安排学生把做的内容写下来。如科学课有许多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做过实验后,写一个小型实验报告;体育课上学生”玩“得都很开心,可以让学生把课上的活动内容写下来,”玩“过再写,一定能写得很好。听想写结合:这是作文课与音乐课结合写成的小练笔。大家知道,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唤起表象,启发想象,有助于提高表达自我感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欣赏音乐的美妙旋律中想象,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不失为一种练笔的好形式。这种练笔形式,可以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听音乐写画面。如欣赏咱们工人有力量,学生听过节奏强烈的乐曲之后,一个学

16、生写出了想象丰富的小练笔:这一天骄阳似火,闷热天比,一群建筑工人都头戴太阳帽,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满头大汗,那两条非常结实的胳膊,早巳被晒得黝黑,在烈日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另一种呈听音乐编故事。如欣赏彼得和狼,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根据狼的性格特点,你们在这首乐曲中想到了什么,彼得和狼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音乐声中狼发出的音响是刺耳的,学生听过后,一定能想象出情彩的故事。听音乐写作文,重点是根据音乐旋律发挥想象作文。这种练笔形式既能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听音乐写作文,一是让学生仔细聆听,二是让学生扣题想象,想象这些声音出现时可能会出现什么场景,或发生什么事情;三是交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与同桌或在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