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2059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思就是读书要能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而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的感受,便是语感。语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吸收能力,指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味的感受,是读者或听者将个人体会的意义以及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理解的重要作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产生深刻的语感。同样,只有具有敏锐的语感,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才能够更广泛地大量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

2、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要加强朗读训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多读多写的方法,可以说就是语感教学。“书不厌百回读”,只有反复地读,才能够产生深刻的语感。对于一些较好的名篇要背诵。如能有感情地背诵出一定数量的名篇,就能大大增强自己的语感。朗读要求正确读好词句。如词和词组要连读,要把长句当中的句子成分读得完整,不可以打乱等。严格训练词句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如果学生遇到一个句子在造词方面有什么毛病,读起就来不顺口。学生可以凭借语言直觉来判断正误,这样语感就容易培养起来了。在加强朗读的同时还必需和想象结合起来。

3、读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通过认真的阅读,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活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准确而又迅速地抓住关键问题,运用语言的呈现的表象,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再现描写的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所描写事物的理解,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林海一文,在学生细读、品味的基础上,抓住“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他们会把兴安岭想像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身穿青衫,腰系白裙,脚穿绣花鞋,在清澈的小河边翩翩起舞这样就把文字化成了意象,从意象中感受到了美丽、亲切、可爱;同时敏锐的语感也就蕴含其间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以极哀痛的笔调记叙了十里长安街上无数群众目送总理灵

4、车的感人场景。教学过程中,要从指导学生的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掌握好感情色彩,把握住总的基调。以真挚、沉浮、压抑的感情,轻而缓的语气来读,使学生进入那无限哀思的情景中,加深对文章感情理解。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敏锐的语感就在要朗读过程中得到不断培养。大纲还特别指出,有感情的朗读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都是培养语感所必要的。学生在朗读时要努力激起对于作品的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少里,才能受到感染。在朗读过程,形象和感情融合在一起,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

5、味和语言的美。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学生的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二)比较、揣摩、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在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还要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语言文字的美。阅读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老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不论诗文词典,总要象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才能达到透彻的理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细细咀嚼的习惯。这样,学生读起书来对一词一句都不马虎,反复比较、揣摩、欣赏,务求透彻理解。有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语感是不难培养出来的。惊弓之鸟一文中这样一句话“更赢并不取箭,他一声响,那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

6、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其中两个“直”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揣摩,知道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儿地”的意思,第二个“直”是“直线、垂直”的意思。从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三)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学习语言离不开观察。离开观察,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就难以联系起来,就难以产生语感。发展想象力也是培养语感的需要,一般文章的内容总是不仅限于小学生直接见闻的范围。在阅读时,要根据语言文字对某种事物的描述,通过再造的想象,再现储存在脑子里的表象。必要时,还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想象力差的学生是很难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的。在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后,提出“故事

7、中的南郭先生固然有错,但他不学无术却能蒙骗别人,这说明什么?”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挖掘其深层含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四)引导学生多多联系实践,积累生活经验。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从心理学上说,这个论断也是符合言理解的心理过程的。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设问: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引导学生多多联系实践,发散思维。再如教学田忌赛马后,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你又是如何解决的?从而使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明白“在同样的条件下,为解决同一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关键是变换排序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即可转败为胜;这就是对策论,至今仍不断地被运用在战事与体育赛场上。”总之,语感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这事,而在于循序渐进,正如专家所言: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这功,而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参考文献:(1) 黄希庭 .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2)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年。(3) 张晖 .新课程的的教学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