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1995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浙江省龙泉市第三中学 胡培兴【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说明文教学处于三大尴尬境地之中,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关键字】说明文 尴尬 突破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学实践,我们不得不碰触到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课题。说明文教学在“淡化文体”的呐喊声中备受冷落,散见的相关论述也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我们发现少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是说明文太容易教了,不足以挑战教师的水平,还是说明文太难教了,不容易出彩?问题也许并不是这么简单。我们有必要对说明文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有人这样说,目前语文界关于说明文的教学机制,就

2、是一个“自身”面临“审判”的“法庭”,在这个“机制”下语文教师所讲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自身”面临“审判”的“法庭”作出的判词。照此说,自身面临审判的法庭所作出的“判词”其可信度和可遵照度就可想而知了。然而现实的说明文教学我们正在遭遇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我们自身面临着“审判”,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作出“判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尴尬一 原有说明文学校知识不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什么是说明,什么是说明文,翻开我们的教学参考用书及相关的语文论著,我们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表述。所谓说明就是把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

3、体。从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里提出“说明文”(解说文)概念始,整整七十年,我们一直沿袭这样的说法。于是说明文教学“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就这点东西。说明文教学就成了这样一种状况:把这点文体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把每篇说明文肢解为相同的几个要素,失却了每篇说明文特有的个性,把说明文只当“说明文”教。又有人因为说明文学校知识的陈旧、单调,想另辟蹊径而不得,或由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整个儒家文化总体上不重视对自然理性的探究,习惯于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比较难习惯对非文学文本以理性的眼光读解,这样的结果是把说明文上成不伦不类的文学课或常识课。如看云识天气和大

4、自然的语言人们就津津乐道于其开头部分的描写。“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也竭力怂恿老师们作这样的文学性分析,并要学生熟读、体味、积累、仿写,却没有针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特征进行“为什么这样写”的追问。再看王荣生先生对魏书生老师示范课统筹方法的分析:究其实,学生学的不是统筹方法这一“文”,而主要是文中所传递的“统筹方法”这一东西,即课文的“内容”。语文教学里的“语文”,如果真是这么一篇篇地围绕着课文里的“东西”转,那不成了杂货铺吗?老师们要么死教那一点东西,要么教出一些五花八门的知识来。新课程改革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阐述似乎底

5、气不足)。我们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于“说明”(说明文)的表述,第三学段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四学段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有“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第四学段写作有“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从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阅读”中没有出现“说明文”的说法,只在第三学段分别就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提出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仍然沿袭“五种表达方式”的说法,“写作”条例中仍沿用文体四分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单列了“阅读科技作品”并提出阅读要求。然而我们能看到的也仅有

6、这些,再“没有具体的内容项目”,对“科技作品”也没有统一的界定,“科技作品”与“说明文”是什么关系,也未见有专家进行论述;新课程提出的这些变化也“未被要求论证其内容的合适性、与达成目标的一致性、可行性,对实施条件和适用情形更是几无考虑”。从而课程内容研制中本来存在的问题又转嫁给了教学,教师又得费力去揣摩“编辑意图”,教学又变成了教师(素质)的问题。教师的尴尬可谓大矣!尴尬二教材编写对“知识体系”和“主题单元”的两难兼顾。教材编写的尴尬是,一方面要有对长期形成的读文传统与习惯(传统教材多以“语法文体体系”组元,老师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给予必要的尊重;一方面又要有对以往教学进行纠偏的一种期待以主题

7、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这两种编排体系孰优孰劣至今尚无定论(也定不了),原因就在于各有优劣。然而从现实发展看,“主题单元”大有取代“知识体系单元”的趋势。如何避其劣势同时又拥有另一种编排体系的优势就成了教材编撰者面临的尴尬。简单比较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三套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我们可以发现教材编撰者在说明文编排上试图作出的努力。都以八年级上册为例:“人教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编入了两个主题单元(参见下表),文体与主题结合,大致有“一般说明文”与“科技说明文”的区别;“苏教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则围绕单元主题“高新科技”编排了一个“自由读写单元”以对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科技作品”一说

8、(下册则编有“事理说明文”单元);“语文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在七年级下册编排了“事物说明文”单元后,在八年级上册编排了一个“事理说明文”单元,也是对应“阅读科技作品”一说。写作编排上“苏教社”与“语文社”教材的文体要求更为明确。从简单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三套教材都有主题框架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有对说明文文体的坚持。如何寻求这样的和谐点,确实是颇费踌躇的事。教材编写的这种两难境地(有由第一个尴尬引起的,如教材编写对课标中“阅读科技作品”一条的僵化对应,就三套教材对“科技作品”概念的理解也值得商榷)直接导致说明文教学的两难境地。再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文”具体编排为例,加以阐

9、述(见下表)。 单元 主题 体 裁 课 文 第三单元 建筑园林 名胜古迹 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说明性小品 桥之美 说明文 苏州园林 说明文 故宫博物院 说明性小品 说“屏” 第四单元 介绍科学知识 科技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科技说明文 奇妙的克隆 科技说明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科技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 随感式小品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由上表可以看出,编者是有意以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对应语文课程标准写作中的“说明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具体的桥”的写作要求)和阅读中的“科技作品”,那么如果我们“揣摩编者意图”是不是该把这两个单元作如此处理呢:第三单元在兼顾主题的同时侧重于从文体知识的角

10、度(写作角度)进行学习;第四单元在兼顾说明文特点的同时侧重于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学习。如何兼顾如何侧重如何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出来,又成了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上的另一种尴尬。尴尬三说明文教学和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考查的实际脱离。尴尬一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是,说明文学校知识的有待更新,说明文我们不知道“教什么”(或还要教什么);尴尬二给我们带来的问题是,似乎已经有人告诉我们要教什么,我们仍然不知道“如何去教”。但也有很多老师很简单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考什么,就教什么。在应试教育仍然一统天下的当下,有着这样想法并付诸实践的老师不在少数。这样做确实也非常简省而有效率。然而,说

11、明文教学也就蜕变成了习题训练:把一篇篇文章要么按课后练习题去训练,要么按作业本中的设题去训练,要么按中高考题型去训练,要么自编成练习题去训练。学生为要应付考试而认真地练着,以获得高分。“考什么,就教什么”,反过来还有一句话,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了吗?这就又有必要梳理一下中高考都考了些什么了。就中考而言,一度在阅读考核中有这样的阅读设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各一篇(段)。自然考查的也多围绕文体特点去考核,如说明文常见的题型为:本文段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等。这样的考查方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的说明文教学目的性很强;当科技说明文成了

12、高考的必考内容后,中考也紧随其后,文体知识就逐渐淡化,着重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的能力。于是习惯于文体教学的老师们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文体知识的教学和这种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了。当科技说明文作为一种必考科目,高中语文老师定会针对考题“发明”出一些说明文的新教法。而通览2005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好多省市已经打破了这种文体的固定设置格局,现代文考核多为散文,文体的概念大有淡化的趋势,多从人文角度设题了,这时从中考的角度观照说明文教学,初中语文老师又该“教什么”呢。再有“话题”作文的兴起,最遭殃的就是说明文的写作(学习)了,在中高考中没有(或少有)以写说明文取胜的(在考场上要写出一篇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说明文确实也不大可能,而许多话题也不可能写成说明文)。教学中说明文受老师和学生的轻视就不难想象了。甚至有许多老师完全放弃了对“说明文”的写作训练。造成以上尴尬的原因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的明晰,那就是为什么要学说明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还真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夏丏尊与叶圣陶等合编的开明国文讲义中这样说,解说文(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