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1720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用“生本”的视角探索有效理答之策略 摘要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理答作为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深感,难以操作,所以如何改善当前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缺失,进行智慧理答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着结合教学事例,对课堂理答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课堂理答的策略,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发展”的生命课堂。关键词生本理答现状扫描路径探索“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沈大安)。但是冷

2、静地看待课堂实践,在大量的对话中,尤其是教师的理答,存在着几许空洞与浮华。经时间与理智的沉淀后,留下的是教师的智慧理答。概念教师的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应,通常告诉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告诉他们学习的正确、充分、恰当的程度,给予评价,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的学习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对话形式。笔者觉得课堂理答就是在“生本”的视角下,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理解越出了预设的轨道时,当学生的回答闪现火花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判断、引领、提炼,作出有效地、智慧性地反应与处理,不断扩大课堂的张力,让师生与文本展开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对话,让学

3、生真正有所习得与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生本课堂”。缘起现状扫描: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1、雾里看花模糊学生对话有些教师喜欢用“好的”或“错了”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简单的评价,或对学生的回答不作任何的评价,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流程而已,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笼统地知道对或错,并不了解对错的原因。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刻意营造一种热闹的,皆大欢喜的气氛,于是对所有学生的回答一律给予高度赞赏,缺乏客观评价。这些问题追根究底在于教师对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了怎样提出问题,从而导致得出的结论,缺少必要的预设。当学生回答时,教师只能含糊其辞,不置可否了。案例1:

4、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它的作者是李白,李白还写了哪些诗?背给我听一听(学生沉默,教师回顾一下,指名一个学生回答)生1: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有几个学生笑了起来,教师没有什么表示,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点脸红,低下头)师:坐下。(又指名另一个学生)你接下去背。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好的,坐下。(教师继续讲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给出适当的评价,而是用简单的“好的”“坐下”来表示,教师问学生答成了一种程式,当学生回答错误而引起其它同学取笑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反映,直到让另一个学生回答正确或符合自己的想法为止,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2、隔靴骚痒游离文本内

5、容有时,在教学中,教师对孩子的回答也进行了理答,但是由于教师自身没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没有把握住文本的内涵,导致在课堂上进行误导,让理答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造成了语文教学在散乱的活跃中失去它本该有的价值的局面。案例2:伯牙绝弦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难受吗?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也许你想劝劝他,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还想赞美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生:伯牙,我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没有了心灵依靠,我也替你难过,没关系,我相信人生还是会有知音的。伯牙,你振作起来吧,我们都看着你,振作起来吧!师:听你的声音,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理解伯牙,劝伯牙可以寻觅人

6、生的第二个知音!生:俞伯牙,你不要再伤感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再找到知音的,我觉得人生有一个知音已经是很难得,我现在就有一位知己,我很珍惜,也很快乐。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人生的路还很长,你要好好走下去,在音乐方面再创辉煌!师:祝贺你,找到了一位自己的知音,乍一看,这一片段并无不妥之处,可细细思量,便能发现,这是教师游离了文本的理答,丢失了文本原有的人文内涵。3、生拉硬拽忽视学生体验语文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积极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倾听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自我解读,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

7、出的一些意想不到“高见”,要及时采纳并予以充分肯定。绝不能学生一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全盘否定。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老师就急急打断了他的发言,否定了他的回答,学生对学习的好奇、热情、渴望,皆会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而被扼杀。这样的理答怎能不让回答问题的学生失望,令其他学生胆怯呢?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框于预设,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在课堂理答中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及时把握时机进行智慧理答和生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4、浮光掠影停留语言表层。教师只关注了对错的判断,往往以师生间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加以呈现,语言学习、思维训

8、练停留在表面,没有展开充分的学习过程,没有把活动推向纵深,显得浮华有余而扎实不足。案例3:刘胡兰师:这篇文章是写谁的?生:刘胡兰。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题目就是刘胡兰。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1947年一月四日。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第一句这样写。师:这个云周西村在哪里?生:在延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东西,这位教师的理答也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实践路径探索: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路径一:驻足倾听拨云雾重视倾听学生言语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老师必须具备优秀棒球运动员的素质,就要准确地接住孩子的“发言”,这一素质的基础就是

9、学会倾听。教师暂时放慢自己教学的进度,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不一味追求“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才能主动准确地把学生抛过来的球准确接住。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更是作出有效理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我们才能捕捉到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智慧的理答。在贾志敏老师的惊弓之鸟一课上,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字“成”字,让学生给它组词,一位学生慌慌张张地站起来就回答“长城”,话刚一出口,其他学生一听立刻哄堂大笑,贾老师忙用一个手势制止了大家的发笑:“同学们注意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他的话还没说完呢?”那个男孩见有台阶下,连忙大声回答:“长城的

10、城去掉土字就是成功的成!”贾老师在孩子回答错误的情况下,不急于制止,只是静静地倾听,机智巧妙地再续学生的回答。这样的倾听缘自以生为本的理念,只有在专心地倾听下,才能作出有智慧的理答,课堂学习才会丰满灵活。(二)路径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用四问式理答1、刨根究底,掘井引泉追问有时,当学生说出答案时,学生未必是真懂或懂得透彻。这时,教师有意来个“回马枪”,目的不是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是让学生由知其然而进为知其所以然。追问,即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而创设一些问题。追问一般倾向于同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保持学生思维不被打断,也有利于对话深入展开。可以说,追问是纵向深入式的,它可以引领学

11、生深入文本。我们应该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课中,用敏锐犀利的眼睛,透过课堂纷繁现象,看清现象后学生对文本的接触情况是否“又快又好”。不管学生的初读解读“好”还是“不好”,都给他来追问,可以避免文本解读时的“南辕北辙”、“浮光掠影”,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深度对话,走近文本。2、顺势推舟,水到渠成探问探问,是课堂理答的重要表现形式,能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领学生一步步地透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深处。使理解更准确、全面、深刻。探问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合理有效

12、的多角度探问,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它以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为目的,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下,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探问的方式主要有:就同一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有时,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可再提一个问题,就正确答案进行追问。3、另辟蹊径,峰回路转反问当学生回答正确教师(或学生)的问题后,为了强化学生对问题深

13、刻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可通过反问的形式把原有问题再次向学生发问。这时,学生就可以再思考、再组织答案,修正完善已有答案。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案例6:西门豹师:难道西门豹真的相信河中有河伯吗?生:不是,西门豹想去救这个姑娘。师:哪怕姑娘是美女西施,西门豹也会说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门豹方法的巧妙?学生再读课文。再读课文后,学生的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起师:看着官绅的神情,老百姓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了解了孩子们眼中的文本背后:老百姓看到河伯娶媳妇是假的,骗人钱财的。水中没有神仙,没

14、有河伯。西门豹要惩治巫婆、官绅;师引导学生感受西门豹的这种方法,不会让老百姓反对,教育了老百姓;又惩治了巫婆、官绅。学生自然感受到了西门豹方法的巧妙。上述教学片断,教者适时反问,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象看本质。感受了西门豹的方法的巧妙。可以说,教者这一适时反问,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理答能力,反映了作者较强的驾驭文本、驾驭课堂的能力,避免了当前一些看似热闹的文本浅读现象,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抓住文章的核心价值,读出了西门豹的机智。4、曲线疏导,拨乱反正转问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问题抛出去,不能获得预期的回答,教师常常急得一筹莫展,替学生回答也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怎样来避免呢?有效的转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代孩子回答,而是将秀球抛向另一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转问同伴,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 情感引发大家的共鸣,采用转问,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另辟蹊径,常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案例7:我的战友邱少云王崧舟王老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刻画的就是烈火烧身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伟大壮举。王老师问学生:“面对这样的英雄,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第一个学生说,邱少云,你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战士;第二个学生说,邱少云,你的痛苦更让我看到了你钢铁般的意志。这时,有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