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0911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开发教材,拓展探究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在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聋校教材里有关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时,必须先通分,变异分母为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笔者从创新教育的视角对教材进行开发。1、提出问题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能不能不通分呢?请想一想。2、操作方法先将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与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相乘,所得积写在第一个分数相对应的上方,再将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与第二个分数的分子相乘,所得积写在相对的第二个分数上方,最后用两个积的大小来判断它们所对应的

2、分数大小。这种方法,我把它总结为交叉相乘法。(图例略)3、交流讨论(1)用这种交叉相乘法比较分数大小与我们所学哪些知识有联系?这一问,引导聋生将这一方法与学过的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相联系。(2)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判断两个分数大小呢?因为交叉相乘法,实际上就是运用比例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去判断两个分数大小。内项与外项的积相等,两分数相等;积不等,则两分数也不等。(3)运用交叉相乘法判断两个分数大小,应注意什么?首先应注意交叉相乘积的位置,就是第一个分数的分子与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积应写在第一个分数上方,而不能写在第二个分数上方其次应注意用这种方法比较分数大小时,分子不能为0。分子是0无法比较,失去

3、意义。二、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创新意识。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思考。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拿4块饼干,请两同学上台,“想吃吗?”两学生笑着点了点头。我说:“吃可以, 先得考你们,4块饼干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几块?”两学生很快答出“2”字。我接着说:“要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几块?”其中一学生抢先写出“1”字。我又拿出一块饼干说:“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多少?又该怎么写?”“半块”,“半块怎么写呢?”两位学生面面相觑,我又问全班同学,谁会写“半块”,从而把学生引入对分数的探

4、究和思考之中。2、提出感悟生活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创设情境,激发思维的关键。在上“百分数意义”时,我以“走进西部”为主题,出示一组数据:(1)西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56%。(2)西部地区煤炭储量约占全国36%;石油储量约占全国的12%;矿产量约占全国的85.7%。(3)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3%。接着,我问学生,看到这些数据,你联想到了什么?这时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说:“从这些数据可知,西部地区面积大、矿产多、人口稀少”;有的说:“人口少是因为西部贫穷”。“为什么贫穷呢?”我因势诱导。同学们有的说:“交通不便、封闭自守使经济不发达”

5、;还有的说:“教育落后,缺少人才也是西部贫穷的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没有感悟生活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更不可能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我改变传统的师问生答模式,而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引导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如:聋校第九册数学例题中,进行变化条件,一题多问、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使聋生学习思维从单一性向多向灵活性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很多知识在学生动手实践和游戏中自然就会加深理解和记忆。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让学生做以下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九粒豆子放在盘里,每盘放

6、几个自己决定,但每只盘里放的豆子必须同样多,看能分几盘?学生有分9盘,每盘放1个,有分3盘,每盘3颗;还有一个盘里放9颗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颗、4颗、5颗和6颗几种不同分法。在分的时候,学生遇到许多问题,思维很活跃,当出现剩余豆子时都在想主意。这时我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呢”?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分东西,如果平均分,就不一定能分完,于是,“有余数除法”的概念逐渐建立起来。在进行梯形性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等腰梯形,然后剪下来折叠、测量,以此聋生发现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通过实验,可以增加问题的探索层次,培养学生画图、测量的操作能力、由静态的被动学习变为动态的学习过

7、程。4、合作交流,群体探究。有一填空题:“10( )20( )”引发了学生争议。一生说:“用分数基本性质,两个( )里可填任何相同的数”,另一学生补充说:“0不能填”。一位女生说:“如果( )填11,不能整除怎么办?”另一学生据理力争说:“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应该是可以,虽然不能整除,最后一定会得到一个新的数。”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三、实践运用,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使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学生学习了“除法性质”后,自觉地运用这个将笔算“54045”转化为“54095”口算。这种应用

8、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学生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后,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堆稻谷在打谷场上堆成圆锥形,当我们知道它的体积后,怎样求重量呢?通过思考,有个学生说:“我想到正方体,用硬纸板糊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再装满稻谷称一下重量,然后用这个重量去乘以稻谷堆的体积”,我又强调了一下体积单位要统一。通过这次提问,使我深感,对于聋哑学生一定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才是纠正“应试教育”弊端,防止死记硬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九年级教材中有储蓄利息与个人所得税计算,通过学习我让学生帮我算一下个人所得税有多少?算一下自家存款利息是多少?学生基本上会算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地创新。培养聋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