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758069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江市高中2020届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题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器逐渐消失,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

2、中排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细胞器的消失与溶酶体有关B.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细胞核的排出方式为自由扩散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D.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的过程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非洲猪瘟病毒(ASFV)主要在猪的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中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ASFV的核酸所需模板来自宿主细胞B.ASFV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C.利用DNA酶和RNA水解酶可判断ASFV核酸的类型D.猪感染ASFV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而特异性免疫不会3.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绿色的管状叶(甲叶)和紫色的鳞片叶(乙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3、.可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甲叶中的色素。B.不能选用乙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C.可选用甲叶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D.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估测乙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胰岛素分泌不足,脂肪的利用比例可能会增加B.人可以屏住呼吸体现了脑干对脊髓的分级调节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够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D.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运输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5.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驯化,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人工驯化,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

4、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6.为了研究线粒体RNA聚合酶的合成,科学家采用溴化乙啶(能专一性抑制线粒体DNA的转录)完成了下表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驱动转录过程C.由实验可知,线粒体RNA聚合酶由线粒体DNA控制合成D.由实验可知,线粒体DNA转录的产物对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作用7.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涤纶衬衣、橄榄油、牛皮鞋均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

5、氨基酸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其强氧化性D.蔗糖、淀粉、油脂均能水解产生非电解质8.化合物(x)、 (y)、(z)的分子式均为C5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z的同分异构体只有x和y两种C.z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二氯代物只有两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x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l mol C6H12中含碳碳键的数目一定小于6NAB.18g果糖分子中含羟基数目为0.6NAC.4.0g由H218O与D216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NAD.5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与足

6、量的钠反应,放出H2的分子数目为0.25NA10.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甲是常见温度效应气体。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X、Y、Z、W四种元素中,W的原子半径最大C.在信息工业中,丙常作光导纤维材料 D.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11.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装置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用乙装置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C.用丙装置制取SO2

7、气体并验证其还原性(可加热)D.用丁装置防止铁钉生锈12.近年来,我国多条高压直流电线路的瓷绝缘子出现铁帽腐蚀现象,在铁帽上加锌环能有效防止铁帽的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通电时,该装置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断电时,锌环失去保护作用13.已知298K时,Kap(NiS)1.01021,Kap(FeS)6.01018,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图中R表示Ni或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M点对应的溶液中,c(S2)3.21011 molL1B.与P点对应的NiS的分散系是均一、稳定的C.向Q点对

8、应的溶液中加水,可转化成N点对应的溶液D.FeSNi2NiSFe2的平衡常数K6000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以下图形来源于教林与它们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扭秤实验测量万有引力常量G的装置示意图B.乙图是发射出去的火箭,它利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丙图是利用“光的折射”来显示物体微小形变的装置示意图D.丁图是伽利略第一次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改变了人类对物体运动的认识,总结出

9、了行星运动定律,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15.如图所示,为一种简易的重物提升装置,通过卷扬机牵引利用定滑轮将重物提升至某高处,然后,由工人将重物水平缓慢拉至平台上。在工人拉动重物靠近平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变小 B.OA绳的拉力大小不变C.OC、OB两绳拉力的合力变大 D.OC绳的拉力变小16.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感知地震装置,由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在洛阳制成,早于欧洲1700多年。如图所示,为一现代仿制的地动仪,龙自中的铜珠到蟾蜍口的距离为h,当感知到地震时,质量为m的铜珠(初速度为零)离开龙口,落入蟾蜍口中,与蟾蜍口碰撞的时间约为t,则铜珠对蟾蜍口产生的冲击力大小约为

10、A. B. C. D.17.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a图象以他离开跳板时为计时起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时刻达到最高点B.t2时刻的位移最大C.t1时刻的加速度为负D.在t1t2时间内重力做功WG大于t1t2时间内克服阻力做功Wf18.套圈游戏是一项趣味活动。如图,某次游戏中,一小孩从距地面高0.45m处水平抛出半径为0.1m的圆环(圆环面始终水平),套住了距圆环前端水平距离为1.0m、高度为0.25m的竖直细圆筒。若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小孩抛出圆环的初速度可能是A.4.3m/s B.5.6m/s C

11、.6.5m/s D.7.5m/s19.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逆时针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km/sB.该卫星运行的周期为3hC.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D.该卫星的运行速率与同步卫星速度之比为1:220.在研究“蹦极”运动时,在运动员身上安装上传感器,用于测量运动员在不同时刻下落的高度及速度。如图甲,运动员(包括携带的全部设备)的质量为60kg,弹性绳原长为10m,运动员从蹦极台自由下落,据传感器所测数据,得到图乙所示的

12、速度v位移x图像。若“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在空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x0到x10m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当速度x15m/s时,绳的弹力达到最大C.从x10m到x15m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减小D.从x0到x30m的过程中,弹性绳的最大势能为1.8104J2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圆环相连,圆环套在倾斜的粗糙固定杆上,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圆环在A处时弹簧竖直且处于原长。现将圆环从A处由静止释放,到达C处时速度恰好为零。若圆环在C处获得沿杆向上的速度为v,恰好能回到A。已知ACl,B是AC的中

13、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滑过程中,其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下滑过程中,环与杆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C.从C到A的过程中,弹簧对环做功为D.环经过B点时,上滑的速度大于下滑的速度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如图甲,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当质量为0.1kg的小车,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由于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相同

14、,因此,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求出。则:(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字母)。A.必须平衡摩擦力B.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他供电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可以选用规格不相同的橡皮筋(2)图乙为某次用1条橡皮筋实验打出的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60cm,BC1.62cm,CD1.64cm,DE1.64cm,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m/s。如果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那么,在理论上,小车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J(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3.(9

15、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其中,量角器的中心O和长为L的细线的一个端点重合,并且固定在一起,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小球,当小球静止时,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细线重合,在小球所在位置固定安装一个光电门。当小球由A处静止释放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1)在实验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那么,小球通过最低点的瞬时速度为 。(2)如图所示,当用精确度为0.1m。的游标尺来测量小球直径时,测得小球的直径为1.36cm,那么,这时游标卡尺上的第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第 刻度线对齐。(3)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题中字母来表示)。(4)通过改变小球由静止释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