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57202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技术设计书1、测区概况:石桥子镇政府位于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市溪湖区中北部。面积79.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下石,人口3400人,因有座石板桥而得名。1954年设石桥子区,1955年撤销,1958年设红星公社,1984年改石桥子镇,于1993年3月15日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88平方公里,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起步区1.5平方公里。开发区距母城21公里,距省会城市沈阳市43公里,距辽阳市61公里,距抚顺市45公里,距鞍山市80公里。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可充分吸收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和聚散效应,是发展机械、电子、钢铁

2、、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理想之地。主产蔬菜、玉米等作物。有是有化学、潜水泵等厂。沈(阳)丹(东)铁路和沈(阳)本溪)高速公路、304国道、丹(东)阜(新)高速经此,近几年国内高铁的飞速发展也波及到石桥子,沈丹高铁从该区穿过。该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2、任务概述:数字化测图是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同时,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

3、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地对待这次实习。我们小组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学校所在地石桥子镇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内业处理。野外测记和室内成图是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模式,也是我们此次实习主要运用的模式根据牟老师的划分,我们在6月10号开始,为期七天的设计时间。3、 作业依据: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1500、11000、1200

4、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本技术设计书及相关技术补充规定4、测区已有资料利用1:测区内有三个已知国家GPS控制点,经考察后,均可作为首级控制点。点 名XYH备 注XXxxxxxxxx238.1国家三等点XXxxxxxxxx241.1国家三等点XXXxxxxxxxx412.7国家三等点2:测区内有4个三等水准点,经核实后仍保存完整,高程系统为1985国点 名XYH备 注xxxxxxxxxxxxxxxx国家三等水准点xxxxxxxxxxxxxxxx国家三等水准点家高程系统,可以作为本次设计用点。5、控制测量方案5

5、.1平面控制测量方案5.1.1首级控制网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建立石桥子地区GPS平面首级控制网,等级为四等,在四等GPS网下加密二级GPS网及一级导线网。然后布设图根导线。本次设计选取了6个GPS点,采用四台GPS接收机联测,以边连式进行五个时段的观测。规程规定的GPS测量控制网精度分级等 级平均距离/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120000三等51051/80000四等210101/45000一级110101/20000二级115201/100005.1.2平面一级导线加密网的布设在四等首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级导线加密网,该加密网

6、主要用于城区居民地的平面控制网加密。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 个已知方向。(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5.1.3技术要求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接收机类型仪器标称精度观测量卫星高度角(0)有效观测卫星数观测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四等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4154510306二级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41030103

7、08导线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 距相 对中误差测回数(6级仪器)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40.55151/300004101/150005.1.4选点与埋石5.1.4.1 GPS选点原则(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2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5.1.4.2导线选点原则(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

8、、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5.1.4.3埋石标石制作时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比例(水泥、砂、石配比)。地面标志埋设柱石和盘石,两层标志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3mm。埋设时可采用预制好的标石,也可现场浇灌,上、下层埋石应将坑底捣固夯实,并准确对中,量取上、下层间隔距离。楼顶标石应牢固结合在楼顶混凝土面上

9、。5.1.5 GPS外业观测5.1.5.1使用仪器及方法 本次首级控制及二级加密均采用三台南方灵锐S82双频接收机及一台Ashtech单频接收机进行静态观测,使用仪器需经过省测绘部门检核后方可使用。5.1.5.2观测前准备观测前应制定好观测计划,编制观测路线,作业调度表(见附表1)。外业观测应做好观测记录,按照记录簿中的内容逐项填写。GPS天线高应量取两次,两次读数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中。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重新量取。5.1.5.3观测注意事项(1)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2)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

10、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3)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为型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4)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一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5)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6)在观测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过程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压警报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

11、坏或丢失。对观测时段较长的观测工作,建议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汽车电瓶进行供电。(7)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取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录测量手簿中。(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9)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10)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算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5.1.6精度评定5.1.6.1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式中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

12、m);d平均边长(km)。5.1.6.2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1)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而且应满足:m5.1.7数据解算平面控制测量GPS网采用南方GPS数据解算软件,导线网采用平差易软件。5.2高程控制测量方案5.2.1高程首级控制网根据测区情况,首级高程控制网可布设为四等水准网,均匀分布于测区内,并埋设7个永久性水准标石,作为测区今后的高程基准点。另外布设3个五等水准网,主要是为了加密首级水准网没有测到

13、的地方,用于工程测量及地形图的高程起算。由于测区山区较多,为了精确求取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方法由就近的水准点进行联测求取高程,并作为该网的高程起算。5.2.2一般规定(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 拟合高程测量。本次首级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加密采用五等及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2)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3)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

14、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 个高程控制点5.2.3选点埋石 选点与埋石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2)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3)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5.2.4水准观测方法(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水准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分别立水准尺各一把。(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微调水准管制动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在水准尺的中间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5.2.5水准测量记录要求(1)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