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57192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四版)课后复习题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

2、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二、 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

3、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5、(3)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其研究过程都遵循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它们的不同点是: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其研究强调实验控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即实验班与平行控制班的比较。后者主要

4、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以其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呈现材料的多媒体、测试题等。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强调横向比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即目标参照的测量和评价。第2章 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表现: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期待经验的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极小空隙。它只允许神经冲动由轴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5、。以两种方式生成:一是在生命早期,由基因决定的突触超量生成,但在后天环境作用下,选择性地消失。这样生成的突触被称为期待神经的突触。二是在后天环境作用下新的突触增生,这样增生的突触被称为依赖经验的突触。后者增生不受年龄限制,可以延续终生。依赖经验的突触:详见“期待经验的突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类认知活动,如注意、知觉、记忆、言语、推理等的大脑机制的新兴学科陈述性记忆:个人能够有意识回忆(或提取)的知识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不能有意识提取但能指导个人做事的过程和操作步骤的记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6、:奥苏伯尔根据机械与有意维度和接受与发现维度将学习分为:(1)机械的接受学习,(2)机械的发现学习,(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4)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四种典型的类型。在有意义的与机械的和发现与接受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类型。如有指的发现学习。任务分析教学论:加涅的术语,指他依据学习分类理论提出的教学论。强调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学习结果、有效学习的过程和条件。需要根据不同学习类型进行教学设计。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加涅的学习论与教学论代表作。1965年第一版,1970年第二版,1977年第三版,原名学习的条件,1985年第四版改为现名,表明他的研究从学习论过渡到教学论。二、填空1.行为的2.内在能力和倾向

7、的 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轴突,树突,突触 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7. 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8. 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9. 哲学与经验总结,心理与行为,生物学与神经生理三、选择1. (2) (4) 2 .(4)3. (3)4. (2)5. (1)6.(2)7.(4)8.(2)四、研究与设计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我国学者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

8、”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我国学者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2.略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对四个分类系统的

9、分析评论略。4.略。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第3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心理学的一种观点:主张心理学理论只能借由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才能获得。理性主义:也称唯理论。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经由先天理性作用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而且这类只是优于和多于经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

10、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条件反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之一。最初的名称是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指经由后天习得的、专门针对某种刺激的反应。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尝试与错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

11、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论: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心理学家J.R.安德森提出的理论。按这一理论,人类的一切后天习得的能

12、力都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情境认知论:关于人类认知学习的一种哲学认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人类社会实践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学习社团:也称为学习共同体。指人们在一起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实践团体。认知学徒制: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认知学徒制则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认知领域知识和技能。情境支持的教学:又译抛锚式教学,使学生沉浸在真空的社会情境中的教学。二、填空1.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应2.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3.操作,强化4.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5.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6.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自由回忆

13、学习 7.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8.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机械主义 9.艾宾浩斯,桑代克 10.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1. 知识即生活实践、学习即参与社会团体的实践12. 先天的理性作用13. 认知主义,行为主义14. 尝试错误,顿悟15. S-R,S-O-R,有机体内部(O)三、选择题1 . (1) 2. (1) 3. (1)(3)(4)4 . (1)(4) 5 .(2)6. (4)7. (1)8 .(2)9. (3)10.(4)11. (3)12. (1)四、研究与设计可列表比较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哲学认识论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结果陈述性知识与程序

14、性知识记忆与运用运用社会团体的工具和概念的能力,为社会团体创造工具和实践做出贡献学习过程 参见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参与社会实践,理解与运用社会的符号系统有效学习条件外部提供可以分辨的信息;学生自身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文化或社会团体材料和活动评价:信息加工理论属于科学心理学;情境认知理论属于哲学心理学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

15、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默会知识: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神经网络理论: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以神经网络形式储存,神经网络由可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的结点组成,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脚本:一种知识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复出现的事件的图式。双编码理论: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述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知识分类学习论:一种解释不同类型知识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