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5649 上传时间:2017-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摘要】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过去认为,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上、下呼吸道两种独立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同一种疾病在上、下呼吸道的不同表现。建议儿科及呼吸科医师将过敏性鼻炎、鼻-鼻窦炎的治疗纳入哮喘病人的治疗方案之中,这将更有益于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治疗的一致性和协同性。文章就此予以综述。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治疗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达 7-8,我国约为 1-5.11。我国 2000 年儿童哮喘平均

2、累计患病率与现患病率分别为 197和 1.54,较 10 年前的平均累计患病率的 079 明显增加 2-3。过敏性鼻炎亦称变应性鼻炎,其发病率从 15-30 4不等。过去认为,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上、下呼吸道两种独立的疾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大量病人同时患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如果只治疗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则疗效往往不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同一种疾病在上、下呼吸道的不同表现。1997 年,美国 Crssman 提出的“同一气道,同一疾病(oneairway,onedisease)”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美J2国有大量的过敏

3、性鼻炎(AR)患者同时患有哮喘,或许多哮喘患者同时患有鼻炎13 。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发病具有相似分布,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哮喘发病率也高5。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哮喘,五城市季节性鼻炎发病率问卷调查北京最低为 6.3,广州最高为 17.4 6,而 2000 年中国城市儿童哮喘 2 年现患率为 1.542。有文献表明,过敏性鼻炎,尤其是由 IgE 介导的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皮肤过敏原试验阳性,是进一步发展成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7。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过敏性鼻炎中哮喘发病率为 20-4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5) ,而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为 80

4、,远高于一般人群的 5-208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伴发现象在低于 18 岁的青少年中更为常见。过敏性鼻炎先发、哮喘后发者占绝大多数,约为 43-64,两者同时发生者占 21-258。另有研究表明,在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哮喘的首发年龄明显低于单纯哮喘,并且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 1:31,而单纯哮喘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1.25:1,说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哮喘发生时间早,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发生哮喘。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是感冒,但哮喘患者自诉诱发哮喘的感冒并非都是感冒,有 476的患者所说的感冒实际上是过敏性鼻炎9。可见过敏性鼻炎不仅是哮喘发病的高危因素,可以发展为哮喘,而且是哮喘发病的先

5、兆,还可以使哮喘变得迁延、难治。其引发或加剧哮喘的原因可能有:(1)引起鼻一支气管J3反射,即鼻粘膜受至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2)抗原激发引起鼻粘膜变态反应释放的各种化学介质和细胞因子吸收入血,通过循环转运到肺部,作用于气管、支气管引起平滑肌痉挛;(3)鼻部炎症介质、分泌物通过后鼻道排至下气道;(4) 造成 肾上腺受体功能反应减低10。 鼻和下呼吸道粘膜是一个相似的连续体,具有多种相同的过敏原和触发因素5,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有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花粉等,接触物有化妆品、油漆、汽油等,另外有物理因素如冷、热变化等11。近期有研究表明,尘螨、

6、霉菌、夏秋季花粉和宠物是儿童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主要吸入性过敏原,说明两病具有相似的致敏原分布特征12。鼻和支气管粘膜具有相同的病理学改变,均有大量的嗜酸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多、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微循环丰富和血浆的大量渗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还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均是 lgE 介导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相同的速发和迟发免疫反应过程,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相同,参与气道炎症的介质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5、-13 等也参与过敏性鼻炎的炎症过程11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 80%的哮喘患儿合并变应性鼻炎7。 鼻

7、粘膜与支气管粘膜还有着解剖上的连续性,包括粘膜上皮的连续,管腔相通,过敏性鼻炎的上呼吸道炎症可以向下蔓延导致支气J4管炎症11 。长期慢性炎症会使鼻和支气管出现一些增生性改变,如过敏性鼻炎可以伴有鼻息肉,哮喘气道重塑可导致不可逆的气流阻塞,最终均可影响通气功能。此外,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均有遗传因素和个体特应质。部分过敏性鼻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特有的气道病理生理改变11。由于鼻腔内没有平滑肌,其组织结构决定了过敏性鼻炎临床表现与哮喘有所不同,但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17。鉴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疾病在上、下呼吸道的不同表现,多数学者把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归为疾

8、病分类学的全气道炎症高反应综合症。可将其分为 3 个阶段:(1)变应性鼻炎无支气管高反应或哮喘;(2)变应性鼻炎有支气管高反应但无哮喘;(3)变应性鼻炎伴有哮喘,这 3 个阶段只是反映综合征的不同严重程度,一旦哮喘确立,支气管高反应就表现为持久的形式。研究者认为应该称这类病人患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而不区分他们是患鼻炎还是哮喘,这有利于对整个气道炎症过程的认识和治疗14。2001 年国际卫生组织(WHO)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一书,强调对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要评估是否有哮喘,而对哮喘病人要评估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在两种病同时存在时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与

9、哮喘15 。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重新认识,有利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处理这种病人,重视规范的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能有效的提高哮喘病的控制率和减少哮喘病的患病率。 哮喘伴过敏性鼻炎的协同治疗,近年来已经在世界受到广泛的关注J516,但我们却看得到过敏性鼻炎在中国儿童中的治疗现状不容观.南京市 9-10 岁儿童的调查表明,经正规医院对孩子的过敏性鼻炎进行过“正规”治疗者占 54%,但是使用过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仅占 1.2%,正规使用的比例为零。随后对南京市 106 例哮喘病人的调查表明;过敏性鼻炎的伴发率高达 66%,其中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仅 1 人2,该调查说明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治疗现状

10、堪忧。建议儿科及呼吸科医师将过敏性鼻炎、鼻-鼻窦炎的治疗纳入哮喘病人的治疗方案之中,这将更有益于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治疗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参考文献 1崔德健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7):474. 2王秋萍,李泽卿.变应性鼻炎、鼻一鼻窦炎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2006,24(1)7-8. 3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 4TogiasA Rhinitisandasthma:e、 ,idenccforrespiratorysystemintegrationJJAllergyClinImmunol ,200

11、3,111(6):1171. 5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 年 l2 月 16 日 23 版. 6陈育智,赵铁兵,等五城市哮喘、季节性花粉过敏及湿疹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华儿科杂志,1998,36(6) :354. J67陈大鹏,万朝敏.循证医学关于儿童哮喘中一些问题探讨 .临床儿科杂志,23(1):55-56. 8王明华,孙萍.变应性鼻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 ( 3):132-133. 9沈华浩哮喘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第一版:243. 10何权瀛,王宋平哮喘患者自诉诱发哮喘的感冒并非都是感冒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12):711. 11李明

12、华,殷凯生,等哮喘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11 月第一版:547. 12向莉,申昆玲,等34 岁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致敏原分布特征比较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8) :581 583. 13AnjuliNayak 今日药学 2009,19(1):58. 14李昌崇,张维溪儿童哮喘诊断治疗中存在问题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7. 15JeanB,VanCauwenbergeP ,KhaltaevN ,eta1ManagementofallergicrhinitisandistimpaonasthmaMWHOWorkshopReport,2001 16薛飞,王秋萍,李泽卿,等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调查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 : 167169 J717张建华.儿童过敏鼻炎和哮喘规范化诊断与治疗,J2010,28 ( 8):796-800.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