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753992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及42题解题指导讲义教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选择题及开放性试题42题解题指导宁乡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A、高考历史选择题2435题七大解题思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很多,本文所说的七大解题思路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个,从实践结果来看,这七个解题思路掌握熟的话对提高选择题解题正确率是很有好处的,下面分以述之。思路1:对不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项史实错误,另一种是史实正确,但不符合材料所属的特定时空)例1: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

2、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解析:参考答案为D。选项A是史实错误,因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结果,而不是科技推动。B和C材料都没有提到。例2:右面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 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的正确说法是A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史实 B义和团运动挽救了中国被侵略的命运 C其结果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 D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参考答案是C。选项A不属于20世纪初这一时间段,排除。选项B属于史实错误,因为义和团运动只是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选项D也不属于20世纪初这一时间段,而是

3、发生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故排除。思路2:有没有?(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不要无中生有)例: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解析:参考答案是B。选项CD都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所以硬说是西方传教士的污蔑显然不对,另外冲击在材料中无法得到体现。思路3:全不全?(选项只能对应材料的一部

4、分,也就是以偏概全)例: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解析:参考答案是C。选项A材料没体现,故排除;选项B和D都只能反映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BD只能解释“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如果仅仅依据这句话是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思路4:选项与材料主体范围是否一致(选项往往放大材料主体范围,使得结论难以成立)例1: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

5、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解析:参考答案是D。选项A主体明显放大,使得结论难以成立,BC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而题干要求是对整体进行概括,所以从程度上不合适。例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

6、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政府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参考答案是C。选项A材料没有反映,选项B主体明显放大,材料中只是一个地方政府在斗争,不足以代表中央政府外交政策的成熟。选项D不属于材料提供的时间段。思路5:选项表述是否绝对化?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材料中“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这实际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B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C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完全改变 D上海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西化解析

7、:参考答案是B。其他三个选项表述都存在绝对化,如空前提高、完全改变和彻底西化,所以比较好排除。思路6:选项关键词要突破(选项出现了陌生词汇一定要尽量弄明白,即使是猜测也可以,不可囫囵吞枣,否则就容易因肤浅的感性认识而带来判断错误)例: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参考答案是B。这道高考题四个选项都出现了陌生词汇,如宗教权威、人伦秩序、祖先崇拜和宗法制度,除了宗法制度学生比较熟悉

8、,其他几个都比较陌生,但是如果跳过去就会因为没有弄清楚选项的含义而导致判断失误。这种情况在高考题中时有出现,因为命题的教授不看教材,只看命题原则和考试大纲,然后在自己的术业范围内进行命题,故出现陌生的词汇是很正常的,反倒如果是一线教师来命题就会规避掉这个不足。思路7:选项与材料强调重点是否一致(重点不一致往往表现为材料说东,选项说西。这里最难的是对材料强调重点的把握,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较准确的把握)例:“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法治、讲人权、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

9、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参考答案是C。很明显材料所强调的重点是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而不是强调爱国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排除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例: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0、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解析:参考答案是B。材料中“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明显是强调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不是内部,因此答案只能选B。B、 全国卷42题分类解题指导(1) 观点评述类一、思考及方法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

11、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主观、客观。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3. 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步,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二、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2011全国新课标卷 T41】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

12、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

13、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第三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内涵相关的史实。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判断观点(是否同意);多角度举出理由(

14、为什么)。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观点1: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发展。观点2: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参考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

15、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参考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